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0.2 6.3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郑子宁 后浪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77593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6512859
上书时间2024-10-19
——你们互相听不懂对方的口音。
——运气好点会被当作东国来客,由鸿胪寺接待后送去学习汉语,运气差的,也许会被当作外国奸细处理。
——地道的文言文远非当下受过一般古文教育的中国人能写出,古人平常更不会用文言文说话。哪怕完美习得了文言的语法词汇,也只能和小部分人笔谈,还是与外国来客无异。
“无缝衔接”了?
——也就是说,语音的改变并不反映在文字上。这一特点不但让一般人对于语音的变化缺乏意识,为穿越徒增困难,还给研究历史音变的专家增加了麻烦。古人并没有留下任何音频、视频,现代读音又受汉语语音复杂的历史变迁干扰,语言学者怎么就知道现代哪些字词的发音与古代相同,哪些是不同的呢?
“东”就被注为“德红切”——采用“德”的声母,“红”的韵母和声调。当然,要读懂反切法,必须先知道所用字的读音,在这点上今人远远称不上清楚明白。不过,对反切注音的整理虽不能直接确立读音,但能得出当时语音系统的框架。
“路”的声旁为“各”,普通话中两字的读音根本就不搭界,但古人会用各作路的声旁,说明在古代两字读音必然接近。
/药叉来源于梵语yaksa,即可说明当年夜/药的读音很可能接近ya或yak,和现代汉语中的读音不同。
“呿而不唫”(开而不闭),成功判断出齐桓公“所言者‘莒’也”,由此将齐桓公和管仲谋划讨伐莒国的事泄露了出去,与之相反的是,今天的普通话呼“莒”的口型甚小。由此可以看出,古书中的类似描述可以帮助人们推断古音。
“塔”来自于巴利语thupa“吐盍切”,一般认为属于盍韵,而在现代方言粤语中读作taaptapap
“蛮荒”地区,韩愈被贬至潮州时绝望到写出了“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诗句。它和其他地区,特别是“高大上”的中原口音存在着显著差别。
“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后来慧能拜别弘忍时也自称:“慧能生在边处,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会自性自度。”其实,慧能本籍为河北范阳,家在岭南不过一两代人的功夫,但是已经“语音不正”,说明至少唐朝中原人氏并不觉得岭南人讲话与自己相同。
“榷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唐宋时期,洛阳读书人的发音仍然有极高的地位。北宋寇准和丁谓一次谈及语音,论及天下语音何处为正,寇准说“唯西洛人得天下之中”,丁谓则说“不然,四方皆有方言,唯读书人然后为正”。到了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仍有“中原唯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正”的说法。
“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盖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南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认为广中人继承了中原洛阳地区的语音,所以“尚好”。
“蛮荒之地”挺起了腰杆,尤其是广州的发展水平逐渐超越了中原地区,岭南人的文化自信逐渐提高,并自视为古中原的继承者。
“广州方音合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并举例论证:广州话能分阴上阳上阴去阳去,有-m尾,“觥公”“穷琼”读音不同等(不过广州“九”“狗”无别,“呼”“夫”不分等不合古音的方面就被选择性地无视了)。
“至广中人声音之所以善者,盖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韵书切语核之而密合如此也。”陈澧可算是以粤语为唐朝官话说法的滥觞了。
“每”等与汉语明显不同的特点。
“长生天气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这种现代看来很拗口的句式,即为汉儿言语的特征,但明朝以后这种语言就逐渐消亡了。实际上语音变化本为常态,虽然北方话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可能变得比某些南方方言快了些,但很难将这些变化尽数归咎于胡语影响,如入声在中原的弱化至迟在北宋已经开始,彼时离“金元虏语”还早得很呢。
“绝学”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1
……………………2
……………………9
……………………………………16
………………………………………24
……………………………33
“温柔”…………………………………41
“抗日神剧”里,日军说话为什么总是那么怪……………47
……………………………55
………………61
…………………………………………67
………………73
“姑苏”“无锡”含义难解…………………………80
…………………86
…………………………91
………………………………95
…………………………101
“蓝瘦,香菇”真的是南宁口音吗…………………………107
…………………………………113
“尴尬”读gāngà才是错的…………………………………120
………………………………126
……………………………135
……………………………………………144
…………151
………………………………157
…………………………………163
………………………………172
………………………………179
……………184
X,中国古人是怎么解方程式的………………………190
………………………………………………………196
………………………………………202
uncle和cousin就可以把七大姑八大姨通通代表了………………………………………………………212
………………………………………219
……………………………225
………………………………232
………………………………237
…………………………………244
……………………………252
………………………………………260
…………………………………………………266
………………………………271
…………………………………278
“黑历史”…………………………284
…………………………………290
…………………………296
……………………………………………………303
“绝学”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我想给你点颜色看看”
Pidgin的翻译,一般认为是Business被广州人讹读的产物,后来上海开埠,又出现了上海版的皮钦语——洋泾浜英语。
“温”、非常标音为“梭梭”、医生标音为“得打”、酒杯标音为“湾蛤”、女人标音为“乌闻”、买卖标音为“非些淋”,词汇多为生意场上常用的,标音也是以广州方言趋近英文原音。
——洋泾浜英语。洋泾浜是上海苏州河的一条支流,1845年英租界建立以后,洋泾浜成为租界和华界的分界线,是英语和汉语接触频繁的地方。上海洋泾浜英语就在此处诞生。以吴音标英语的《英字指南》也于1879年问世。
“康姆”(come)去是“谷”(go),
“吞的福”(twenty-four),
“也司”(yes)勿叫“拿”(no),
“沙咸鱼沙”(so and so),
“佛立谷”(very good),
“蒲脱”(boot)鞋叫“靴”(shoe),
“江摆渡”(comprador),
“司汀巴”(steamboat),
“翘梯翘梯”(chow tea)请吃茶,
“雪堂雪堂”(sit down)请侬坐,
“扑铁秃”(potato),
“力克靴”(rickshaw),
“班蒲曲”(bamboo chop),
“蛋风炉”(damn fool),
“那摩温”(number one)先生是阿大,
“杀老夫”(shroff),
“麦克麦克”(mark)钞票多,
“毕的生司”(empty cents)当票多,
“开泼度”(keep door),
“勃拉茶”(brother),
“发茶”(father)娘“卖茶”(mother),
“发音落”(father-in-law)。
catch和belong出现的频率畸高,近乎无所不能,而英语中各种复杂时态和人称体系也被彻底抛弃。“已经变冷”本应说It has become cold,但在洋泾浜英语中为This thing hab catchee cold。Have不但音讹了,而且也没有按照英语第三人称单数该有的形式变成has。名词不但单复数混淆,而且引入了汉语使用量词的习惯,本应说成three streets的“三条街”在洋泾浜英语中则是three piece streets。
“辣里龙/la-li-lung(贼)”,上海人以为是来自外国的洋词,洋人又觉得这是中国话。甚至会出现真老外根本难以理解的情况,如洋泾浜英语I want 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是中文“我想给你点颜色看看”的直译,但是洋大人们能不能理解那就天知道了。
“绝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