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应物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19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应物兄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52 6.6折 79 全新

库存16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洱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47465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26439790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2005年春天,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我动手写这部小说。

当时我在北大西门的畅春园,每天写作八个小时,进展非常顺利。我清楚地记得,2006年4月29日,小说已完成了前两章,计有十八万字。我原来的设想是写到二十五万字。我觉得,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合适的篇幅——这也是《花腔》删节之前的字数。偶尔会有朋友来聊天,看到贴在墙上的那幅字,他们都会笑起来。那幅字写的是:写长篇,迎奥运。我不喜欢运动,却是个体育迷。我想,2008年到来之前,我肯定会完成这部小说,然后就可以专心看北京奥运会了。

那天晚上九点钟左右,我完成当天的工作准备回家,突然被一辆奥迪轿车掀翻在地。昏迷中,我模模糊糊听到了围观者的议论:“这个人刚才还喊了一声完了。”那声音非常遥远,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稍为清醒之后,我意识到自己还活着。后来,从车上下来两个人。他们一句话也不说,硬要把我塞上车。那辆车没有牌照,后排还坐着两个人。我拒绝上车。我的直觉是,上了车可能就没命了。

第二天上午,我接到弟弟的电话,说母亲在医院检查身体,能否回来一趟?一种不祥的预感紧紧地攫住了我。当天,我立即回到郑州。母亲见到我的句话是:“你的腿怎么了?”此后的两年半时间里,我陪着父母无数次来往于济源、郑州、北京三地,辗转于多家医院,心中的哀痛无以言表。母亲住院期间,我偶尔也会打开电脑,写上几页。我做了很多笔记,写下了很多片段。电脑中的字数越来越多,但结尾却似乎遥遥无期。

母亲病重期间,有一次委婉提到,你还是应该有个孩子。如今想来,我对病痛中的母亲的安慰,就是让母亲看到了她的孙子。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生,什么叫死。世界彻底改变了。

母亲去世后,这部小说又从头写起。几十万字的笔记和片段躺在那里,故事的起承转合长在心里,写起来却极不顺手。我曾多次想过放弃,开始另一部小说的创作,但它却命定般地紧抓着我,使我难以逃脱。母亲三周年祭奠活动结束后,在返回北京的火车上,我打开电脑,再次从头写起。这一次,我似乎得到了母亲的护佑,写得意外顺畅。

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常常以为很快就要写完了,但它却仿佛有着自己的意志,不断地生长着,顽强地生长着。电脑显示出的字数,一度竟达到了二百万字之多,让人惶惑。这期间,它写坏了三部电脑。但是,当朋友们问起小说的进展,除了深感自己的无能,我只能沉默。

 事实上,我每天都与书中人物生活在一起,如影随形。我有时候想,这部书大概永远完成不了。我甚至想过,是否就此经历写一部小说,题目就叫《我为什么写不完一部小说》。也有的时候,我会这样安慰自己,完不成也挺好:它只在我这儿成长,只属于我本人,这仿佛也是一件美妙的事。

如果没有朋友们的催促,如果不是意识到它也需要见到它的读者,这部小说可能真的无法完成。今天,当我终于把它带到读者面前的时候,我心中有安慰,也有感激。

母亲也一定想知道它是否完成了。在此,我也把它献给母亲。

十三年过去了。我想,我尽了力。

李洱

2018年11月27日 北京

 



导语摘要
一部《应物兄》,李洱整整写了十三年。

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人公应物兄的生活而呈现。应物兄身上也由此积聚了那么多的灰尘和光芒,那么多的失败和希望。

 

 

本书各篇章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为标题,尔后或叙或议、或赞或讽,或歌或哭,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篇章之间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它植根于传统,实现的却是新的诗学建构。

《应物兄》的出现,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超越。李洱启动了对历史和知识的合理想象,并将之妥帖地落实到每个叙事环节。于是那么多的人物、知识、言谈、细节,都化为一个纷纭变幻的时代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小说*终构成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日月之行出于其中,星汉灿烂出于其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本书中发现自己。

 

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新的文学建构方式,新的文学道德,由此诞生。

对于汉语长篇小说艺术而言,《应物兄》已经悄然挪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地图的坐标。



作者简介
李洱,中国先锋文学之后重要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为河南省专业作家,现任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评为“新时期文学三十年”(1979—2009)中国十佳长篇小说。主要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在海外出版。


 


《应物兄》为其长篇小说,获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名。



目录
应用兄

许多年来

木瓜

动物医院

赔偿协议

等着瞧

滑稽

那两个月

姚鼎先生

扁桃体

卡尔文

早在1743年

套五保

巴别

双林院士

奇怪得很

人才引进

赴美

程先生

雪桃

之所以

第二天

喷嘴

孔子传

春天

但是

瞧,谁来了

照片

象愚

……

内容摘要
一部《应物兄》,李洱整整写了十三年。


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人公应物兄的生活而呈现。应物兄身上也由此积聚了那么多的灰尘和光芒,那么多的失败和希望。


 


 


本书各篇章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为标题,尔后或叙或议、或赞或讽,或歌或哭,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篇章之间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它植根于传统,实现的却是新的诗学建构。


《应物兄》的出现,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超越。李洱启动了对历史和知识的合理想象,并将之妥帖地落实到每个叙事环节。于是那么多的人物、知识、言谈、细节,都化为一个纷纭变幻的时代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小说*终构成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日月之行出于其中,星汉灿烂出于其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本书中发现自己。


 


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新的文学建构方式,新的文学道德,由此诞生。


对于汉语长篇小说艺术而言,《应物兄》已经悄然挪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地图的坐标。



主编推荐
李洱,中国先锋文学之后重要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为河南省专业作家,现任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评为“新时期文学三十年”(1979—2009)中国十佳长篇小说。主要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在海外出版。

 

《应物兄》为其长篇小说,获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名。



媒体评论

13年潜心写作,酝酿出一部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越之作。“应物兄”!这个似真似假的名字,这个也真诚也虚伪的人物,串连起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群体活色生香的生活经历,勾勒出他们的精神轨迹,并*终构成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

——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榜榜首颁奖辞

 

《花腔》用三段不同故事来展示个人在历史中的细微感受,其方法、视野和思辨力令人望尘莫及,德国作家也不具备此种能力。倘若我如李洱一般年轻,我会妒忌他。

——德国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

 

《应物兄》里的知识是让读者产生信任感的,小说家不是带来新的知识,而是把默认的知识用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带来真实世界的新鲜感。

                                                       ——批评家张定浩

 

《应物兄》是今年浓度*高的作品,我很久没有看到具有如此总体性的文本了,当代小说更多是碎片化、现代性、后现代气质特征,但李洱的文本特征席卷了理论视野。《应物兄》延续了李洱之前*好的东西,但又不是当年的李洱——《花腔》成为一种题材,《石榴树上结樱桃》成为他的语法,《应物兄》文本激活出很多副文本,体现了作家巨大的野心,以及被野心激活实现的文本。

                                                                 ——作家毛尖

 

李洱是历史上以才学进入小说创作的第三人,前二位是写《镜花缘》的李汝珍和写《围城》的钱锺书。

——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

 

《应物兄》里有一句话:“一代人正在撤离现场》。”这对于生于1960年代的李洱同龄人来说,《应物兄》隐藏着秘密的代际知识图谱,或者说“成长遗址”,引发了同代人强烈的共鸣。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家何平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点评《应物兄》

1,徐兆寿(作家,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应物兄》引起争议,是这部小说的光荣。

作家李洱已然成为这个时代被文学奖赏同时也被文学百般锻造、检验甚至损伤的作家代表。但恰恰是这种损伤成就着一位作家,使他成熟,使他广阔,使他坚韧,这便是命运。

1980年代过来的多少人,都被文学“伤害”过,但初心不改的人是李洱。他的小说一直是文坛的谈资。十三年来,他随遇而安,安心于《应物兄》的创作。在火车上写,在办公室写,在一切能放电脑的地方写。说实话,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异常驳杂、野心勃勃的庞然大物,是一部现代性绵延不绝而又犹疑不定的未定之书。它敞开了一切,却又难以收手,但这种未成也许正是他的成功之处。他笔下的应物兄是一小众人物,只能活在思想界。在李洱和这部小说的身上,显示着这个时代中国作家如何与自己的国家、人民和时代相处,并试图引领这个时代的梦想,也透视着他们如何与世界相处,甚至与世界搏斗的内心。

这是一部繁杂的、难以一时厘清的作品。很多东西是面向未来的,那就交给未来吧。茅盾文学奖能奖励这样一部作品,显示了这个时代文学共同体的包容性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精神。

 

孟繁华(批评家,文学史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这是一部与时代有同构关系的小说,是一部关于知识阶层的小说,是知识阶层人物的博物馆,也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意味的小说。知识界与历史、与当下、与利益的各种复杂关系,通过不同的行为和表情而一览无余。它的文学价值将在众声喧哗的不同阐释中逐渐得到揭示。

如果从文学谱系来讨论《应物兄》的话,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难以厘清的。但是,起码这样几个方面还是看得清楚:小说的章节安排,有“史传传统”的遗风流韵。小说虽然每节题目是按照每节*行前几个字命名,但是,李洱刻意让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在每个小节中作为题目出现,使这些人物相对独立、完整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描摹这些人物的时候,他们与现实真实人物的语言、行为、名字等多有戏仿,某些著作、言论、行为等,我们大体知道来自哪里,这一挪移嫁接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更加强化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当代性。而整体上反讽、荒诞等先锋文学的技法,不仅彰显了作家李洱的文学胎记,同时也与他试图总体性地描绘当下知识阶层面相的期许有关;小说以多种方法艺术地真实塑造了当下知识阶层的诸多形象,但那里也有抑制不住的嘲讽戏谑和荒诞;笔法当然也有《儒林外史》以及《围城》的传统,应物兄、费鸣、伯庸等,几乎就是三闾大学方鸿渐、赵辛楣和李梅亭的同事。就像《围城》中的三闾大学,对原型学校有诸多猜测,《应物兄》发表后,也难怪对济州大学原型也有了诸多猜测;如果再往大了看,从应物兄个人命运来说,他从一个成功的中年教授到一个学术明星,上街都要戴墨镜,街头电视里播映着他的演讲,他出入楼堂馆所,接触各界“上流社会”。但他*后还是遭遇车祸生死未卜;栾庭玉副省长面临着被双规,为繁殖济州蝈蝈呕心沥血的华学明疯了,双林院士、何为老太太逝世了,应物兄*尊重的芸娘长病不起……正所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从这个意义上,《应物兄》显然又不止是写院校知识阶层,不止是写这个阶层的堕落和分崩离析,而是对人生悠长的喟叹和感伤,人生终归是大梦一场。这样,小说无论在细节的铺排上,还是整体的象征意味上,它接续的又是《红楼梦》的传统,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当代回响。儒学的传统在太和研究院化为乌有,但李洱却用他的小说实现了对伟大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文学传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构建的传统,它在扬弃中也不断吸纳。它是由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西方优秀文学遗产合流形成的一种“守正创新”的、对当下文学具有支配性向心力的文学观念。《应物兄》的创作践行的正是这一传统。

《应物兄》是几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是一部属于中国文学荣誉的高端小说。长久以来,我们祝愿祈祷中国文学能够有一部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小说,能够有一部不负我们伟大文学传统、不负我们百年来对中外文学经验积累的一部小说,经过如此漫长的等待,现在,它终于如期而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