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爸爸讲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听爸爸讲哲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18.45 6.4折 29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贇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57127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9元

货号25479468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小笼包是我的儿子,所以原来这本书要取名《小笼包的哲学》,但又觉得这么取名是否有些刻板,故而做了改动。但这本书就是要写些与儿童有关的哲学,或者至少从儿童的视角引申出的哲学。其任务,则是要为儿童普及基础的哲学知识。

儿童有没有哲学,对此我们无需否认,但并不是说儿童懂得哲学,或者说他们能讲得出哲学的理论。我的意思是,儿童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斥着哲学问题,且比起成年人,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哲学问题更易在儿童的生活中突显出来,或者这么说,正是小朋友的生活才启发了我们无数日用而不知的问题。

“我们怎么能知道一切不是一场梦呢?”对于普通人来说,梦与现实当然不是问题,然而如何有效地判别梦与现实却是个哲学问题。又比如五岁的乔丹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他试图确定在他睡着的十几个小时内,时钟里短针确实只走了一圈,而不是趁他不注意时偷偷走了两圈。他不认为可以通过已经观察到的状态去推测未观察到的状态是可行的,事实上这已经涉及了归纳法的问题。诸如此类问题很多,马修斯从儿童无数的奇思怪想的困惑出发引申出这样一个结论,儿童是有哲学的,不能轻易加以否定。

我身边就有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说,她儿子的幼儿园老师会在每学期末给小朋友们写学期评语,有一次,大约评语里表扬的话比较多,于是她大声读给了儿子听。她儿子听到高兴处,说到:

“长大以后我也要当幼儿园老师。”

“行,那以后就叫你李老师吧!”

“不行,李老师已经有人叫了……叫我王老师。”

朋友一时哑然。

“王老师”呢?在好笑之余,当我们去追问一个为什么时,我们就会发现,这就是对名实关系的哲学思考了,这是个严肃的哲学命题。先秦的《公孙龙子》专门讨论了物与指的问题,那就是早的思辨哲学。“物”即客观的物本身,“指”即其形色等给人的感官感受,这个感受和物本身是同一的,因此通过感官感受,人可以给物以确定的名称。但名称是主观感受赋予的,所以是虚的,与实在之物终究是有区别的,所以当人们专注于名称而把真切的实在之物置之不理时便会出问题。

“高级”,大人们不会察觉,但有时却故意混淆。著名的案例,如秦二世时,赵高为了试探朝臣是否听话,于是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明明是胡说八道,但大臣们却依旧附和肯定,无人敢说他错了,更没有人觉得这很好笑。用马之名命鹿之实,就好像称李某为王老师,后者是好笑的,而前者却是严肃的。因为名不正而言不顺,所以秦至二世注定灭亡。那么我们反过来想想,称李某为王老师果真是个笑话吗,非也,只是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混淆了名实竟显得那么的生动可爱。

3

“自私自利”的反应并不奇怪,然而这里到底还是蕴含了一个很大的哲学问题,那就是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小哥哥到底有没有抢东西?如果那个小哥哥真的有拿小笼包手上弓箭的想法,是否该算是抢东西?如果算,那就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命题,“知行合一”了。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但凡人不行善那就是不知善,知善就必定会行善;但凡人产生了恶念那就是行恶了,所以要立刻制止恶念。这么说有道理吗?他又为什么不把善念看做是善行呢?有善念而无行善的条件怎么办呢?别人有无恶念我又如何判断呢?恶念善念又是从哪里来呢?这些都是知行哲学要讨论的问题。小笼包当然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确可以从小朋友的言行中开发出来。

“知行合一”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呢?

2

“欺骗”。然而仔细想想,小笼包的理由不是“善的”吗?难道我要阻止他去做好事吗?因此,我反而感谢他“修理”的“善行”。我的本能反应,不正是“可欺之以方”嘛。当我不愿意拒绝一个善的名义,甚至因为呵护善念的可贵而称赞他时,不就是甘愿被“欺骗”吗?而且,我的甘愿被“欺骗”,不正体现了我也是善的吗?孟子讲君子可以被善的理由欺骗,正是出于呵护那种可贵的良知,即是他的良知也是我的良知。其实,要揭露所谓本质岂不容易?但比起呵护良知,揭露本质就显得太肤浅了。通过这件小事,我不得不感叹古代贤哲的用心良苦,而引导我深刻领会贤哲意图的,竟然是我和小朋友的交互。

名实问题也好,知行关系也好,道德哲学也好,都是正儿八经的哲学问题,直接去讨论那些问题,即使大人也觉得无聊。然而,小朋友的世界却是具体而鲜活的,无形中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有时候我想,小朋友不正是我们的思想助产士嘛。所以虽然这本书是我送给小笼包和他的小朋友们的,但在某个角度看,这本书也是给我自己的,是我尝试用直白的话来理解一些问题。或者再矫情些,在哲学的世界里,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小朋友呢?



导语摘要
本书是一部儿童哲学启蒙读物,是一位特别用心的爸爸写给儿子小笼包的哲学读本,这位爸爸通过与小笼包的日常相处而从儿童视角引申出一系列有趣而引人入胜的哲学思考。对小孩子进行哲学启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很考验写作水平,以及对儿童认知能力的理解,本书作者从日常生活切入,尝试用直白的话来理解一些问题,并增加了非常巨大的知识信息,引入许多有趣的真人真事、历史故事以及传统文化,如人类祖母露西、树上的椰子蟹、德黑兰的友善之墙等。因此,在哲理学习之余,本书也能为社会大众提供较好的基础写作素材,书中的哲学感悟课外小知识,也可作为小朋友们将来写作时有用的写作素材。

作者简介
周贇,男,哲学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长期从事哲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并致力于儿童哲学的普及教育。

目录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儿童哲学启蒙读物,是一位特别用心的爸爸写给儿子小笼包的哲学读本,这位爸爸通过与小笼包的日常相处而从儿童视角引申出一系列有趣而引人入胜的哲学思考。对小孩子进行哲学启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很考验写作水平,以及对儿童认知能力的理解,本书作者从日常生活切入,尝试用直白的话来理解一些问题,并增加了非常巨大的知识信息,引入许多有趣的真人真事、历史故事以及传统文化,如人类祖母露西、树上的椰子蟹、德黑兰的友善之墙等。因此,在哲理学习之余,本书也能为社会大众提供较好的基础写作素材,书中的哲学感悟课外小知识,也可作为小朋友们将来写作时有用的写作素材。

主编推荐
周贇,男,哲学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长期从事哲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并致力于儿童哲学的普及教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