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质化工与材料(黄进)(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物质化工与材料(黄进)(第二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9.87 7.3折 68 全新

库存1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进,夏涛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1917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5251963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人类利用生物质资源已数千年,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尽管石油与煤炭等化石资源的利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文明和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引发了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基于生物质资源的化工、能源和材料的研究与利用受到各国政府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目前,全球对每年产生的生物量的利用不足1%,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计划,旨在推动生物质向燃料、动力、化学品和原料等转化利用。应生物质化工与材料科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曾于2009年出版了《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一书(本书版),受到了众多同行和兄弟院校一定程度的认可。近年来生物质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针对本书版在知识难易程度和普及程度把握方面的不足,时隔九年推出《生物质化工与材料》(第二版)。本书再版之际,首先感谢参加版《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撰写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您们的贡献构成了本书的重要基础!《生物质化工与材料》(第二版)由西南大学黄进教授(原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夏涛副教授组织完成,参编人员有四川大学汪秀丽教授、宋飞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付时雨教授、李兵云副教授,武汉大学周金平教授、陈云教授,浙江大学潘鹏举教授、常晓华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姚菊明教授、蔡玉荣副教授、刘琳副教授、余厚咏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张立群教授、张继川副教授、吴晓辉博士、孙树泉博士、廖双泉博士,北京工商大学田华峰副教授,贵州大学谢海波教授、徐芹芹副教授、陈沁博士、胡刚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林宁副教授、杨淼副教授、车圆圆博士,西南大学曾建兵教授、刘昌华副教授、李以东副教授、甘霖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刘海清教授,湖北大学李陵岚博士,美国3M公司卢永上博士,宁波工程学院杨泽慧副教授等专家学者。本书沿袭了版将生物质化工和材料众多研究领域融合的模式,更新了许多重要领域和新兴领域的发展动向与专业知识,编写质量显著提高,力求通过精炼的语言、数据、图表与研究实例,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生物质化工和生物质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我们衷心希望能为生物质化工与材料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一本系统、新颖、普适的教材。终感学海无涯,编者才疏学浅,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8年1月版前言人类利用生物质化工技术和生物质材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石油与煤等化石资源为原料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能源与化工材料大大促进了文明和经济的发展,使得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被逐渐淡化。目前,化石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化工材料的发展面临严重的危机,同时石油化工材料的不可生物降解性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因此,基于生物质资源的化工、能源和材料方面的研究受到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为适应生物质化工与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在该领域的工作者对生物质化工与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拥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为了培养一大批从事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研究的高科技人才,也急需一本全面系统介绍生物质化工技术、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及其应用的书籍。为此,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国外高校长期从事生物质化工和生物质材料研究的年青学者和教师以及一批研究生共同编写了《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一书。环顾近年有关生物质化工和材料方面的教科书及专著,都在某一方面进行专论,没有从整体上涵盖生物质化工和材料的全部研究领域,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新颖性和普及性。我们编写的这本书采用了创新的格式将生物质化工和生物质材料的大多数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用简明的语言、数据和图表阐明,列举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作为实例帮助读者理解、记忆和正确运用生物质化工和生物质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因此这本书具有简单、明确、知识新和学习效率高的特点。我衷心祝愿该书能促进广大学生对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的理解,并为我国生物质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海无涯,编者才疏学浅,编写内容难免有谬误之处,望读者斧正。编者2008年12月于武汉

导语摘要
《生物质化工与材料》介绍了生物质化工技术以及在能源、制氢和炼制化合物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生物合成聚合物、生物质小分子化合物制备聚合物、生物质高分子及这些聚合物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本书收集了大量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价值的实例,以指导读者更有效地从事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生物质化工与材料》可作为生物质化工技术、生物质能源以及生物质材料与工程等专业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商品简介

《生物质化工与材料》介绍了生物质化工技术以及在能源、制氢和炼制化合物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生物合成聚合物、生物质小分子化合物制备聚合物、生物质高分子及这些聚合物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本书收集了大量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价值的实例,以指导读者更有效地从事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生物质化工与材料》可作为生物质化工技术、生物质能源以及生物质材料与工程等专业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黄进,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入选“*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主要致力于聚合物科学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纳米科学技术等学科交叉的创新研究,重点关注基于组装和复合技术的聚合物基多组分材料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探索,面向生物质资源高值利用、疾病诊断治疗、国防装备技术等需求研制新材料、新装备,在生物质基材料、肿瘤诊疗纳米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摩擦材料、含能材料功能助剂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SCI收录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SCI检索被引用2000余次;主编《木质素化学及改性材料》、《Polysaccharide-Based Nanocrystals: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s》(中文版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等专著教材5部,参编英文专著5部和中文专著教材2部。

目录

第1章 生物质化工及材料概述 1

1.1 生物质化工技术及发展趋势 2

1.1.1 生物质化工概述 3

1.1.2 生物质化工技术的现状 3

1.1.3 生物质绿色化工技术 4

1.1.4 生物质化工的发展方向 6

1.2 生物质材料及发展趋势 6

1.2.1 生物质材料的定义 7

1.2.2 生物质材料的特征 7

1.2.3 生物质材料的应用 8

1.2.4 生物质材料的发展方向 9

参考文献 9

第2章 生物质化工技术 12

2.1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 12

2.1.1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的特点 13

2.1.2 直接燃烧技术 14

2.1.3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技术 15

2.1.4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存在的问题 15

2.2 生物质热解技术 16

2.2.1 生物质热解机理 16

2.2.2 生物质热解的动力学 18

2.2.3 生物质热解影响因素 20

2.2.4 生物质热解工艺类型 21

2.2.5 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及研究开发现状 22

2.2.6 生物质热解技术产业化需解决的问题 25

2.3 生物质液化技术 25

2.3.1 生物质液化技术类型 25

2.3.2 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 26

2.3.3 生物质高压液化 29

2.3.4 生物质与煤共液化研究 33

2.4 生物质气化技术 33

2.4.1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 33

2.4.2 生物质气化原理 34

2.4.3 生物质气化工艺及设备 34

2.4.4 生物质气化的影响因素 41

2.4.5 生物质气化燃气的净化 43

参考文献 44

第3章 生物质制氢及相关技术 47

3.1 生物质热化学制氢技术 48

3.1.1 热化学制氢技术类型 48

3.1.2 生物质气化制氢 49

3.1.3 生物质热裂解制氢 54

3.1.4 生物质热解油重整制氢 55

3.1.5 生物质热化学制氢的影响因素 55

3.1.6 生物质制氢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56

3.2 超临界水中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 56

3.2.1 制氢机理 57

3.2.2 制氢反应动力学 58

3.2.3 超临界水中生物质制氢的影响因素 59

3.2.4 制氢工艺与主要设备 61

3.3 光催化重整生物质制氢技术 62

3.3.1 光催化重整生物质制氢 63

3.3.2 光催化重整乙醇制氢 64

3.3.3 光催化重整甲醇制氢 65

3.4 生物质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技术 67

3.4.1 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的途径 67

3.4.2 乙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反应热力学 69

3.4.3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动力学 69

3.4.4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催化剂 70

参考文献 72

第4章 生物质新能源的制备 74

4.1 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 74

4.1.1 燃料乙醇的发展与应用 75

4.1.2 燃料乙醇生产的主要方法 76

4.1.3 生物质水解制取燃料乙醇技术 77

4.2 燃料甲醇的生产技术 84

4.2.1 生物质合成甲醇国内外研究现状 84

4.2.2 生物质合成燃料甲醇技术 85

4.2.3 生物质气化甲醇合成系统 87

4.2.4 生物质气化甲醇合成工艺 91

4.3 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 93

4.3.1 生物柴油的优缺点 94

4.3.2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95

4.3.3 生物柴油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01

4.4 生物油 102

4.4.1 生物油的化学组成 102

4.4.2 生物油的生产与精制 103

4.4.3 生物油的应用 105

参考文献 105

第5章 生物质制备平台化合物 107

5.1 生物质甘油制备1,3-丙二醇 107

5.1.1 1,3-丙二醇的合成方法 108

5.1.2 甘油化学法转化为1,3-丙二醇 109

5.2 生物质制备糠醛 110

5.2.1 糠醛的生产技术 111

5.2.2 糠醛制备的影响因素 112

5.3 生物质制备新型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 113

5.3.1 乙酰丙酸的制备方法 114

5.3.2 生物质水解生成乙酰丙酸的机理 117

5.3.3 生物质水解生成乙酰丙酸的反应动力学 118

5.3.4 乙酰丙酸的提取方法 119

参考文献 120

第6章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技术 121

6.1 木质纤维素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121

6.1.1 纤维素 121

6.1.2 半纤维素 122

6.1.3 木质素 123

6.2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的意义 124

6.3 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技术 124

6.3.1 物理法 125

6.3.2 物理化学法 128

6.3.3 化学法 131

6.3.4 生物法 136

6.3.5 联合预处理技术 136

参考文献 138

第7章 生物合成聚合物及应用 140

7.1 聚羟基烷酸酯 141

7.1.1 聚羟基烷酸酯的种类 141

7.1.2 PHA的生物合成 142

7.1.3 PHA的物理性质 144

7.1.4 PHA的生物学特征 147

7.1.5 PHA的改性 148

7.1.6 PHA的应用 150

7.1.7 PHA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151

7.2 聚氨基酸 151

7.2.1 聚γ-谷氨酸 151

7.2.2 聚赖氨酸 155

7.2.3 蓝细菌肽 157

7.2.4 聚氨基酸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158

参考文献 159

第8章 生物质基聚酯的合成及应用 160

8.1 聚乳酸 161

8.1.1 聚乳酸的发展历史 161

8.1.2 聚乳酸的合成 161

8.1.3 聚乳酸的性能 163

8.1.4 聚乳酸的应用 165

8.2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167

8.2.1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发展史 167

8.2.2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 168

8.2.3 PBS的性质 170

8.2.4 PBS的应用 170

8.3 展望 171

参考文献 171

第9章 纤维素及材料 173

9.1 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 173

9.1.1 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173

9.1.2 聚集态结构 174

9.1.3 氢键结构 174

9.1.4 溶解性 175

9.1.5 液晶行为 177

9.2 纤维素的化学改性及应用 177

9.2.1 醚化反应 177

9.2.2 酯化反应 178

9.2.3 氧化反应 180

9.2.4 交联改性 180

9.2.5 接枝共聚改性 181

9.2.6 均相化学改性 181

9.3 再生纤维素材料 183

9.3.1 再生纤维素纤维 183

9.3.2 纤维素中空纤维 185

9.3.3 再生纤维素膜 186

9.3.4 其他纤维素材料 187

9.4 天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187

9.4.1 天然纤维的种类及性质 188

9.4.2 天然纤维的表面处理 189

9.4.3 天然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191

9.5 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193

9.5.1 天然纤维素纳米纤维 193

9.5.2 细菌纤维素 194

9.5.3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194

参考文献 195

第10章 淀粉及材料 198

10.1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198

10.1.1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 198

10.1.2 淀粉的结晶 199

10.1.3 淀粉的物化性质 200

10.2 淀粉及其改性材料 201

10.2.1 热塑性淀粉材料 201

10.2.2 化学改性淀粉材料 203

10.2.3 淀粉基共混材料 208

10.2.4 淀粉基复合材料 213

10.3 结论与展望 216

参考文献 216

第11章 海洋生物质聚多糖及材料 218

11.1 甲壳素和壳聚糖 218

11.1.1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来源与结构 218

11.1.2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化学改性 219

11.1.3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 222

11.2 海藻酸及海藻酸盐 228

11.2.1 海藻酸及海藻酸盐的来源与结构 228

11.2.2 海藻酸及海藻酸盐的化学改性 229

11.2.3 海藻酸及海藻酸盐的应用 231

参考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