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口味心理学(第二季)
  • 重口味心理学(第二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口味心理学(第二季)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4.95 6.3折 39.8 全新

库存8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运燕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93611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5321582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当你苛求十全十美时,可曾意识到完美主义是一种怪癖?当你开始无限期地往后推迟工作安排时,可曾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拖延症患者?当你一遍遍地打扫卫生,直到确定每个角落都一尘不染时,可曾意识到自己可能有洁癖?

  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怪癖心理,只不过表现出来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罢了。要知道,我们的心理世界是无比庞大的,很多怪癖心理的形成都有其各自的原因。当我们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时,就会惊奇地发现,童年时期父母所给予的爱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尤为重要。即使你已经顺利地长大成人,即使你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曾经的那些心理影响还是会体现在你生活中的一个个习以为常的行为里。我们竭力挣脱怪癖的纠缠与折磨,一边自我调整和修复,一边努力笑着生活。

  《重口味心理学(第二季)》一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它令我们懂得,人类的行为和习惯并不是无法预测或者积重难返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已经下定决心,准备好要做更棒的自己。

  真诚地希望各位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怪癖心理和相关的行为有所了解,可以轻松地解读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小怪癖,发现未曾触摸到的自己,并且进行自我启发,实现自我提升。不管怪癖有多怪,只要每个人都能正视心理怪癖,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节与疏导,就能收获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虽笔力微薄,仍用心用情为诸位读者写下这本《重口味心理学(第二季)》。力图使整本书既趣味横生,又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学识、精力、笔力等均极为有限,难免存在错误疏漏之处,恳请各位尊敬的读者不吝赐教。感谢读者的批评指正,也十分感谢王丽、郭英等友人提供的资料和帮助。



导语摘要

  人的心理世界是无比庞大的,当我们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时,会惊奇地发现,很多心理现象和行为自有其原因。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身和他人的窗户,介绍了身边常见的怪癖行为及其产生原因。



作者简介

  何运燕,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毕业于暨南大学,研究生学历。潜心研究心理学,长期从事心理学知识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有《心理学与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力》等。



目录

  章 你有这些小怪癖吗


  节 癖:积久成习的嗜好 / 003


  第二节 像一只囤积的松鼠 / 008


  第三节 恋家还是恋自我空间 / 013


  第四节 每天赖床一小时 / 017


  第五节 让人揪心的处女座 / 022


  第六节 拖延症重度患者 / 027


  第七节 宅男到底“宅”在哪里 / 032


  第八节 活在既定习惯里 / 037


  第二章 自古名人怪癖多


  节 一代画痴宋徽宗 / 043


  第二节 皇帝热衷木匠活 / 047


  第三节 巴尔扎克半夜起床 / 052


  第四节 天才乔布斯的疯狂 / 057


  第五节 重口味的嘎嘎小姐 / 062


  第六节 与香猪同床共枕 / 066


  第三章 癖好投射的潜意识


  节 说错的话,写错的字 / 073


  第二节 都是焦虑惹的祸 / 078


  第三节 透过恐怖梦境看压抑 / 083


  第四节 从固执己见到偏执人格 / 088


  第五节 令人恐惧的心理暗示 / 092


  第六节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 097


  第四章 强迫症集中营


  节 开着宝马的盗窃犯 / 105


  第二节 胡思乱想疑心病 / 110


  第三节 忍不住的挤痘狂魔 / 114


  第四节 汽油喝出饮料味儿 / 118


  第五节 拔光头发的少女 / 122


  第五章 不自觉的控制欲


  节 以爱之名的控制 / 129


  第二节 生闷气,常压抑 / 134


  第三节 说谎是为了操控他人 / 138


  第四节 越暴力,越脆弱 / 142


  第五节 出口之言皆批评 / 147


  第六节 “醋坛子”的控制欲 / 152


  第六章 怪癖是从小养成的


  节 “坏小子”的致命诱惑 / 157


  第二节 汉尼拔从哪里来 / 161


  第三节 “恋母情结”的是与非 / 166


  第四节 将女友改造成初恋对象 / 171


  第五节 为何会爱不下去 / 175


  第七章 我们都是胆小鬼


  节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 181


  第二节 忍受家暴的女人 / 186


  第三节 自恋总比自卑好 / 189


  第四节 吃饭、睡觉、打豆豆 / 194


  第五节 亲密关系恐惧症 / 198


  第六节 敏感:安全感缺失 / 202


  第八章 那些奇怪的地球人


  节 石油国的炫富土豪 / 207


  第二节 文人骚客的独特爱好 / 211


  参考资料 / 215



内容摘要

  人的心理世界是无比庞大的,当我们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时,会惊奇地发现,很多心理现象和行为自有其原因。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身和他人的窗户,介绍了身边常见的怪癖行为及其产生原因。



主编推荐

  何运燕,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毕业于暨南大学,研究生学历。潜心研究心理学,长期从事心理学知识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有《心理学与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力》等。



精彩内容

  像一只囤积的松鼠

  松鼠应该算是储存冬季食物的佼佼者之一了。在果实纷纷成熟的收获季节——秋天,松鼠们就已经开始为储存过冬的食物而日夜忙碌了。它们会预先找好干燥的树洞或者挖好地洞作为囤积粮食的仓库,然后再将辛苦找到的食物诸如松子、松果、胡桃、橡实等坚果分别贮存在几处不同的地方,并细心地用泥土或树叶掩盖。从秋到冬,松鼠们会一直不辞劳苦地四处奔波,用嘴巴含着食物一趟又一趟地往返,将食物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自己的仓库里去。为了防止食物变质发霉,它们还懂得挑选一些天气晴朗的日子,爬到通风朝阳的树杈上将食物一一晾晒、风干。这样一来,等到寒冷的冬天来临,不管需要经历怎样恶劣复杂的气候环境,松鼠的食物都能够完好无损。到那时,它们根本就无须担心粮草供应的问题,只要凭借自己敏锐的嗅觉,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秋天贮藏好的食物。然后有模有样地蹲坐在树枝上,津津有味地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吃饱喝足以后就窝在温暖的家里眯着眼睛睡大觉。

  试着在脑海中设想一下这样的一幅画面:松鼠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举起小手,一边忙着把食物送入口中,一边还警惕地竖着耳朵倾听着,东看西看,左顾右盼……你是不是觉得非常滑稽好笑,感叹这些囤积食物的小松鼠真的是可爱至极的一种动物。由于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环境逐渐变得优越,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骤然加大,令自己难以取舍,应接不暇,社会中也相应地出现了像松鼠一样的囤积狂人,他们看起来却似乎一点儿都不可爱。他们喜欢在家里囤积各种物品,常见的就是衣服、报纸、书籍、工艺品、纪念品等,就这样不停地积攒,直至把房间塞得满满当当。甚至还有人囤积穿过的内衣裤、捡来的烟盒、糖果皮等一些不卫生、有危险性的物品,这些物品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摆放得毫无规律可言,令整个房间显得杂乱不堪。

  这类囤积狂人其实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你也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行为:在办公室里或者家里,明明已经摆满了一大堆没开封、用不上的东西,却还固执地认为自己需要再多添置一些物品;即使衣橱、书架里已经塞得满满的,也不愿丢掉一些早已经用不上的东西,觉得每件东西都是你的宝贝,即使是一本旧杂志,也觉得“说不定哪一天,这本杂志会派上用场”;心里知道家里废旧的东西太多,可每次整理房间想扔掉一些物品的时候,却始终舍不得,根本下不了拎出去扔掉的决心。

  如果你也有以上这些症状,就要小心了,你可能患上了囤积症。心理学上认为,过度地收购或收集物件,甚至是一些不值钱、不卫生或有危险性的物品,并拒绝丢弃的行为就是囤积症,也有人称其为松鼠症。美国精神病学会在2012年5月发布的诊断手册中,将囤积强迫症正式确认为精神障碍的一种。心理学家认为,囤积症更多见于单身人士、教育程度低者、中老年人或者低收入者。另外,这种症状在心理疾病人群中也很常见,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等。

  在很多人眼中,安迪·沃霍尔就介于怪异和病态之间。作为一位美国知名的艺术家,他应该称得上是一个标准的囤积症患者。安迪·沃霍尔一直积攒所谓的“时间胶囊”,在他去世时,“时间胶囊”的数量竟然高达612个。“时间胶囊”是他保存的所有盒子,里面储藏着他随手用过的大大小小的物品,包括信件、书、礼品、文件等,只要盒子一满就密封好,标注上日期,放到仓库里妥善保存。这些盒子里的物品几乎记录下了他全部的生活轨迹,直到1987年去世。尽管“时间胶囊”并不能完全定格他的生命,但在安迪·沃霍尔逝世后,他的这些带有时间印记的盒子却成了一件件独特的“艺术品”。

  囤积症患者保存着早已过时的衣服,表明他们对于未来忧心忡忡,缺乏信心;不愿意扔掉任何一件东西,并不是出于对这些东西的喜爱,而是害怕抛弃所带来的那种恐惧;留下曾经拥有的物品,用以证明自己的某种价值或者能力,从而有助于自我肯定……这种囤积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他们通常具有处理信息方面的障碍,可能会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过分活跃等不良症状。囤积症患者一般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希望一直保留所有的东西;囤积症患者对于丢弃物品会产生焦虑心理;囤积症患者还可能有控制障碍,他们几乎意识不到自己的毛病,直至这些毛病越来越深地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

  囤积症可能跟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或者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日积月累形成的既定价值观念很难轻易改变。此外,囤积症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创伤”有关,它是自我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囤积物品在自己周边建立一道屏障,让自己在其中找到安全感;还有可能是因为患者遇到了挫折,通过囤积物品让自己与外界隔绝,回避现实生活,压抑心中的痛苦。

  综上,囤积症患者保存的物品中承载了很多记忆和强烈的情感,只有正视自己囤积的原因,才能克服深藏于心的“恶魔”,让杂物不再堆积。

  理解并宽容地接纳囤积症患者。我们可以将囤积症患者的囤积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在童年时期,家长应适当满足子女的一些需求,满足他们适度的占有欲;对于青少年过分购买、囤积物品的行为,应鼓励他们与朋友相互倾诉,进行减压,消灭心理疾病产生的苗头;对老年人的囤物行为,则应给予宽容和理解,因为老年人大多比较爱惜物品,内心更倾向于省吃俭用、勤俭节约。可以在接纳他们的基础上,与其进行沟通,和他们交流不同的价值观念,让老年人体会到被爱、被尊重与被关心,然后才能逐渐缓解囤积行为。

  将囤积升华为收藏。囤积其实是一种都市化的生存状态,人们之所以会囤积物品,有时候也带有一些炫富和夸耀的成分。囤积症患者习惯按照视觉和空间来对物品分类,囤积下来的物品毫无实用价值不说,还放置得杂乱无章,整理起来非常困难。而如果将囤积发展为一种收藏爱好,人们就能够有目的性地、清醒地收集物品,并将自己的收藏品分类摆放整齐。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收藏理念,甚至可以发展成财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人接受和欣赏自己的收藏品,在收藏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适当处理闲置物品。囤积者在得到某种物品时,只顾体会拥有时的美妙感觉,却从不考虑将其放到哪里或者花多少钱。要将其丢弃时,又只会想到自己失去了什么,而不管丢弃后可能得到的好处。对此,囤积症患者要自我分析囤积物品背后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学会丢弃闲置物品,避免大量囤积的现象。可以转赠朋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可以通过慈善渠道捐赠出去;或者从同城网站二手转卖,给不用的物品找一个合理的去处。

  当然,一般的囤积者都不会达到科利尔兄弟那样的程度,弟弟兰利被堆积如山的杂物卡住窒息而亡,哥哥霍默则活活被饿死,事后,警察挖了84吨垃圾才找到兄弟俩的尸体。囤积物品到了这步田地,不得不令人感慨唏嘘!只要囤积症患者能够意识到杂乱无章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过多的物品给自己增添的压力,就一定会愿意寻求改变,不再邋遢,告别凌乱。所以,通过具体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囤积症吧,让自己从“囤积人生”走向“减法人生”,让生活更加轻盈、更加整洁、更加快乐、更加健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