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版图
  • 思维版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思维版图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3.55 6.0折 39 全新

库存1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E. Nisbett)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8856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25190219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几年前,来自中国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开始与我一起从事有关社会心理学和理性问题的研究。在我们刚认识不久的一天,他说:“你知道吗,你与我之间的差异就是我认为世界是一个圆,而你认为是一条直线。”我的脸上肯定是一副很吃惊的表情,他却不以为然,详细地阐述了这一主题。“中国人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总是会回到原始的状态。中国人关注的是更广阔范围的事件,研究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国人认为不了解整体就无法理解局部。西方人生活在一个更简单、更具确定性的世界中;西方人关注的是恒久不变的物体或人,而不是更大的画面;西方人认为他们可以控制各种事情,因为他们懂得控制物体行为的规则。”
我很怀疑他的说法,但它激起了我的兴趣。在人类思维的本质方面,我一生都是一个普遍主义者。沿着西方思维发展的这条长线,从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休谟、洛克、穆勒)到现代的认知科学家,我认为人类所有的群体都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感知和推理,对这一传统的共同假设可以用几个原则来总结:
• 每个人都具有同样的基本感知过程。毛利人中的牧人、南非Kung 族中的捕猎-收集者、众多企业家都是用同样的工具来感知、记忆,进行因果分析、归类和推理的。
• 当一种文化中人们的信仰与另一种文化中人们的信仰产生差异的时候,不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过程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接触到的是世界的不同方面,或者是因为他们受到的教育不同。
•“ 更高等级”的推理过程就是逻辑的形式规则,例如禁止出现矛盾——一个命题不能既真又假。
• 论证本身与所论证的东西是不同的。同样的方式可以用来思考全然不同的东西,一个给定的事物可以用任意多的步骤来推理。
在遇到我这个学生的十几年前,我和李· 罗斯合写了一本书——《人类推理》(Human Inference),这个名字很清楚地表明了我的观点。不是西方的推理(当然也不是美国大学生的推理),而是人类的推理。这本书主要描写了我所认为的世界各地的人们用来理解世界的推理规则,其中包括我认为有缺陷的、会产生错误判断的一些规则。
就在我遇到这个中国来的学生前不久,我刚刚完成检验——人们的推理过程是否可以通过教他们一些新的思维规则而得到改善。刚开始我认为,要改变我正在研究的推理模式,如果并非完全不可能的话,那一定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发现了培训的真正效果。例如,学过一点儿统计学课程的人可以避免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错误:他们更有可能认识到面试只能反映人在特定场合的一小部分行为,因此明智的录用决定应该以求职信中更多的取样信息为基础。经济学家对许多事情的思考与其他人是不同的——从决定是否仍待在那儿看一部令人生厌的电影到对外政策的推理。而且,我们进行秘密实验的时候,我发现,通过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改变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思维习惯,还有他们的实际行为。
因此,我愿意专心听取这位学生的意见——他的名字叫彭凯平,现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如果成人的思维方式都可以产生明显的变化,那么从出生就灌输与众不同的思维习惯,在思维习惯方面就会产生很大的文化差异,这无疑是可能的。
我开始读哲学家、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写的关于思维本质的比较文献——东西方的都有,我发现彭凯平是一个可信赖的传达者。心理学家假设了普遍性,其他领域的许多学者认为西方人(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公民)和东亚人(主要是中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几千年来保留了不同的思维体系,而且,这些学者实质上都同意这些差异的本质。比如,提出这个问题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欧洲的思想根植于“物体(自然、动物、人类)的行为可以从简单的规则方面来理解”的假定上。西方人对归类有极强的兴趣,这有助于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规则适用于问题中的物体,形式逻辑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东亚人关注的是在广阔背景下的物体。世界在亚洲人看来比西方人看来要更复杂,要了解事件就要考虑相互起作用的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不是以简单的必然的方式在起作用。形式逻辑在问题的解决方面不起什么作用。实际上,过分关注逻辑的人会被认为过于幼稚。
作为心理学家,我发现这些观点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如果研究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学者是正确的,那么认知科学家就是错误的:人类的认知并不都一样。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的学者对思维的本质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重要见解。,不同文化群体在“形而上学”方面或者说对世界本质的基本信念方面存在差异。第二,不同群体特有的思维过程存在很大差异。第三,思维过程与对世界本质的信念是一致的:人们通过思维过程形成对世界的感知。
具有东方人和西方人特征的社会结构、自我意识似乎都完全合乎各自的信念体制和认知过程。亚洲社会的集体主义和相互依赖的本质与亚洲人全面的、重视背景的世界观以及认为事件是极为复杂的、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信念是一致的。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或独立的本质与西方关注脱离背景的特殊物体以及与西方人认为“他们能够懂得控制物体的规则,从而能够控制物体行为”的信念是一致的。
如果人们在他们的思维体系——他们的世界观和认知过程方面确实存在巨大差异,那么人们在态度和信念方面的差异,甚至在价值观和偏好方面的差异,可能并不仅仅是不同的输入和受教育的原因,而是使用不同工具来理解社会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如果的确如此,那么要增进国家间的理解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我的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与我对文化心理学的兴趣使我踏上了一条研究的新路子。我开始了一系列的对比研究,与密歇根大学的学生们一起,后与北京大学、京都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和中国心理学研究所的朋友一起进行这些研究工作。研究表明亚洲人和欧洲人的思维过程在本质上确实存在巨大差异。
另外,调查和观察研究证明了社会实践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与思维习惯的差异正好相吻合。新的研究向我们提供了以前的证据所不能提供的充足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有关这些差异本质的理论,理论的内容包括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和推理有什么意义,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导语摘要

为何中国人长于算术而几何偏弱,而欧几里德时代的希腊人却相反?
为何西方人的婴儿学起名词来比学动词要快,而东亚人却截然不同?
这些感知上的不同会对未来的国际政治产生何种影响?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哪一个更有道理?

作者理查德·尼斯贝特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试验得出结论,基于不同的环境、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和教育系统,人们思考的世界全然不同,甚至看到的世界也不相同。东方人重视背景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西方人则聚焦于具体物体而忽略与背景的联系。所谓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真是如此。

从风水学到形而上学,从比较语言学到经济学,亚里士多德的子女与孔子的后代都区别开来。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如此迥异,如何在沟通中想他人所想,本书将为你提供方法。



作者简介

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E. Nisbett),心理学家,就职于密歇根大学。他曾获得美国心理学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以及其他很多国内外的奖项。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本书和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认知升级》获得多项大奖,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另有著作《逻辑思维》。



目录

序 言

第1章 三段论与道

为什么是古希腊人创办了奥运会? 

单声部音乐为何产生于中国? 

“飞矢不动”和“塞翁失马”的故事 

科学家与风水师

第2章 思维的社会界线

中国人农耕,希腊人狩猎

这个动物是长颈鹿还是麒麟?

“思维差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第3章 群体意识vs.个人意识

西方人是专才,东方人更可能成为杂家!

是直截了当还是弦外有音?

西方的戏剧为什么会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

“各抒己见”还是“求同存异”?

第4章 统揽全局还是紧盯目标?

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

水下试验中,你看到的是“鱼”还是“池塘”?

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哪种业绩更好? 

世界是静止的,还是变化的?

第5章 “人性本恶”还是“近墨者黑”?

5∶0 获胜的足球赛,是守门员表现好还是对手实力太弱?

吉姆会把钱借给那个学生吗?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谁更容易犯“事后诸葛”的错误? 

第6章 世界是由“懒惰的名词”还是“勤劳的动词”构成的?

鸡、牛和草,哪两个是一类的?

西方婴儿学名词更快,东方婴儿学动词更快

数学成绩差的孩子,能成为数学家吗? 

是语言的作用吗? 

第7章 “没有逻辑”还是“你说的有道理”?

企鹅是鸟吗?

谁对谁错? 

你是双重性格吗? 

第8章 思维方法不能放诸四海而皆准,我们该怎么办?

想法和看法不一样,有关系吗? 

人们应该如何思考?

对不同特点的孩子如何因材施教?

结束语

“历史的终结”还是“文明的冲突”? 

西方化:人人都穿牛仔裤,看美国大片 

分歧会继续:国际冲突在加剧

世界大融合:中国菜的配料里也有奶酪的成分? 

致 谢 



内容摘要

为何中国人长于算术而几何偏弱,而欧几里德时代的希腊人却相反?

为何西方人的婴儿学起名词来比学动词要快,而东亚人却截然不同?

这些感知上的不同会对未来的国际政治产生何种影响?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哪一个更有道理?

作者理查德·尼斯贝特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试验得出结论,基于不同的环境、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和教育系统,人们思考的世界全然不同,甚至看到的世界也不相同。东方人重视背景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西方人则聚焦于具体物体而忽略与背景的联系。所谓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真是如此。

从风水学到形而上学,从比较语言学到经济学,亚里士多德的子女与孔子的后代都区别开来。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如此迥异,如何在沟通中想他人所想,本书将为你提供方法。



主编推荐

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E. Nisbett),心理学家,就职于密歇根大学。他曾获得美国心理学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以及其他很多国内外的奖项。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本书和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认知升级》获得多项大奖,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另有著作《逻辑思维》。



精彩内容

当今世界上有十多亿人继承了古希腊的智慧,二十多亿人继承了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2 500 年前的中国和希腊的哲学及与之相关的重大成就,其社会结构以及各自的思想观念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一章,我要阐述的是:每个社会中智慧的方方面面体现的都是其社会的特征。

为什么是古希腊人创办了奥运会?
在希腊的埃皮达鲁斯有一家古老的剧院,可容纳14 000人。这个剧院建在半山腰,在那里可以看到群山连绵、松柏成涛的壮观景象,而且音响效果极佳,在剧院里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听到舞台上细微的声音。在公元前6 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古典文艺时期,希腊人要想到埃皮达鲁斯看戏剧演出或诵诗会就不得不划着小船历经长达几天的艰险。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人们热爱剧院,心甘情愿历经磨难来享受它,似乎也不足为奇。但是当时在包括中国、波斯、印度、中东在内的伟大文明古国之中,我们可以想象,唯有希腊人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来掌握自己的生活,他们可以仅仅为了一种审美的享受而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同时代的其他人,生活在多少有些专制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统治者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违背它就会被判处死刑。即便是这些社会的人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终日的田间劳作使得他们对漫长旅程的向往仅停留在想象中,统治者也不会允许他们在乡间四处游走。
同样令人吃惊,甚至至今仍使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全希腊的人都会放下工具,即便是在城邦间发生战争的情况下也会放下武器,作为运动员或者是观众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人,比任何其他古老的民族,实际上可以说,比现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对个人的意志都有更清醒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的意识。希腊人对幸福的定义就包括在追求生活的极致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他们的才智。
伴随着希腊人自我认同的是一种强烈的个人驱动。不是希腊人就是希伯来人发明了“个人主义”这个词——这还有些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希腊人认为他们自己是具有鲜明特征和明确目标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至少在公元前8 世纪或公元前9世纪的荷马时期是这样的。《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中的神和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这些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塑造,并各具特色。而且个体间的差异的确是希腊哲学家孜孜以求的兴趣所在。
希腊人的自我认同激起了辩论的传统。荷马阐述得很明白,人应该具有辩论的能力,就如同武士应该勇猛一样。甚至一个平民都可以向国王发起挑战,他们不仅是讲述那些不同寻常的经历,有时听众们也深受感染,从而站到了他们的立场这边。在市场上、有政治集会的地方,甚至是在军营都会有辩论出现。在古代的文明古国中,希腊在这一点上是独一无二的,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的问题常常是由公众口头辩论而不是权力当局来裁决。专制在希腊并不常见,当专制出现时,常常为寡头政治或者始于公元前5 世纪的共和制所代替。一些城邦的体制可以防止官员们成为专制的君主。例如,克里特岛上的达拉斯城邦规定地方长官的任期年限不能超过10 年。
希腊人追求自由和个性,与此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亚里士多德认为,好奇心是人类独有的属性。圣路加在谈到后来的雅典人时说:“他们的时间全部花费在讲述或是聆听新事物上了。”希腊人对他们所生存及所构造的世界本质的思索远远走在他们同时代人的前面。他们通过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归纳,通过探索可以充分精确地描绘和解释这一切的规律来构建各种模式。有人说,这也成为他们在物理、天文、几何学、形式逻辑、理性哲学、博物学和人种学方面发展的特征。“ethnocentric”(民族中心主义)这个词源于希腊。 这个词的产生是由于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信仰、生活方式优于波斯人,这或许仅仅是因为希腊人的偏见而产生的,但他们否认了这一点。
当时的几大文明古国,还有两河流域、埃及以及后来的玛雅文明,在科学领域都有系统的观测数据,但唯有希腊人对这些数据用潜在的规则进行了说明。对希腊人来说,探索这些规则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我们所说的“school”(学校)这个词源于希腊的“scholē”,意思是“leisure”(休闲)。对于希腊人来说,休闲就是可以自由地追求知识。雅典的商人都乐于把他们的子女送到学校去,这样这些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充分地得到满足。



媒体评论

认知科学普遍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看到基本是相同的,本书对此提出重要假设和研究性的挑战。——霍华德·加德纳,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这是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贝特又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尼斯贝特不容辩驳地指出,仅仅依赖美国大学生,或者来自西半球的参与者进行的实验室实验无法让我们理解人类是如何思考的。这本书展现出,如果我们想解决在当今世界遇到的问题,那么理解东方文化中的个体是如何思考的不仅是有用的,更是必要的。忽略这本书中的教训对于我们来说十分危险。——罗伯特·J.斯腾伯格,《认知心理学》作者,耶鲁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IBM教授

文化心理学的发展日趋成熟。理查德·尼斯贝特的这部著作一定会成为这门引发无数争论的新学科中的核心作品。《思维版图》挑战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根本前提,即无论你在地球上的何处,思维模式都应该是一致的。——理查德·斯维德,人类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本开创性的著作展现了人类认知上的文化区别影响之深远是任何在这个领域中的学者在哪怕十年前都无法想象的。这些发现令普遍主义者感到惊讶,对于文化主义者则意义非凡。但无论如何,对于所有研究人类认知的人来说,它们都极为发人深思。——北山忍,京都大学教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