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得去(增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过得去(增订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7.21 5.9折 46 全新

库存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葵 著,理想国 出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2965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6元

货号25322283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回忆”是《过得去》的主题与基调,增订版新增《苏北笔记》《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两篇文章,回忆童年与青年时光。杨葵说,好文章的标准是“不做作”,所以只老老实实写点回忆,真人真事,都是自己经历的,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过影响的。

 

杨葵出身文艺世家,1968年生于苏北,1979年随父母落实政策迁回北京,住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的干部宿舍,与路翎、舒群、李准等老一辈高级文艺干部比邻而居;八十年代后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亲炙钟敬文、许嘉璐、王富仁等名师;九十年代在作家出版社做图书编辑,十几年编辑生涯中与冰心、阿城、王安忆等数百名作者打过交道。丰富的个人经历让杨葵的写作不乏素材,但他谦虚节制,不作宣泄式写作,亦不为打工式写作,只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写我心;选择记录的故事既非其人名声大小,亦非与之私交深浅,只看故事有没有意思。

 

【作者自述】

回忆于我,是回得去的,回去的途径就是文字。“回得去”念着不顺耳,所以改成“过得去”。其实这还是借个方便说话,哪有什么过去可以回,所谓过去,都是现在心里的过去,无不都是现在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而每写完一个笔画,它又成了过去。如此,当然也就没什么回得去、过得去。

——杨葵



作者简介

杨葵,1968年出生。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业余写作。作品有《坐久落花多》《百家姓》《不经意》等。



目录
增订版自序/i


初版自序/iii


苏北笔记/001


虎坊路甲十五号/037


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069


农展馆南里十号/085


我和我的作者们/127


老城门边的私家地理/211

内容摘要

“回忆”是《过得去》的主题与基调,增订版新增《苏北笔记》《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两篇文章,回忆童年与青年时光。杨葵说,好文章的标准是“不做作”,所以只老老实实写点回忆,真人真事,都是自己经历的,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过影响的。


 


杨葵出身文艺世家,1968年生于苏北,1979年随父母落实政策迁回北京,住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的干部宿舍,与路翎、舒群、李准等老一辈高级文艺干部比邻而居;八十年代后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亲炙钟敬文、许嘉璐、王富仁等名师;九十年代在作家出版社做图书编辑,十几年编辑生涯中与冰心、阿城、王安忆等数百名作者打过交道。丰富的个人经历让杨葵的写作不乏素材,但他谦虚节制,不作宣泄式写作,亦不为打工式写作,只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写我心;选择记录的故事既非其人名声大小,亦非与之私交深浅,只看故事有没有意思。


 


【作者自述】


回忆于我,是回得去的,回去的途径就是文字。“回得去”念着不顺耳,所以改成“过得去”。其实这还是借个方便说话,哪有什么过去可以回,所谓过去,都是现在心里的过去,无不都是现在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而每写完一个笔画,它又成了过去。如此,当然也就没什么回得去、过得去。


——杨葵



主编推荐

杨葵,1968年出生。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业余写作。作品有《坐久落花多》《百家姓》《不经意》等。



精彩内容
增订版自序

这本小书初版于2010 年春,是我第二本个人文集,与前一本《在黑夜抽筋成长》相隔整整十年。

之后数次重印,每次印量都不大。关于这点,要多说两句。理想国令我尊敬,这是原因之一。很多出版机构不会为小数量加印,是贪,是懒,是不用心,造成很多好书一刷之后,便如泥牛入海,于人于己都很可惜。

前年,书市这本小书断货,理想国又要加印,同时建议,可以做个修订,补写一篇,讲讲在苏北的童年。这主意好到完全无法拒绝,我满口答应,还立刻去了趟苏北。

惭愧的是,各种原因,这篇文章拖至今夏才完成,增订版总算完稿。删除初版中《关于消夜的繁华旧梦》一篇,补入两篇,《苏北笔记》是新写的,《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之前《东榔头》一书曾辑入。

其它旧文,也趁便做了不少文字细节修订。读校样时发现,八年过去,很多人事变化很大,比如写到的有些人,当时还硬硬朗朗的,现已永别。这些要不要一并修订呢?前思后想,终决定尊重过去,维持原貌。

2018 年7 月 北京

 

初版自序

书名缘起于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到不了的都叫远方,回不去的都叫回忆。

这话到底想说什么,我其实不太明白,好像有点形式大于内容,觉得这么个调调说话有意思、显得机灵吧。也确实像情窦初开的维特用粉红信笺写情书,抖机灵。

回不去的都叫回忆,我猜实际想说的是:过去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古人说得如此简洁透彻,到今天,就绕得这么模糊别扭,人心曲直变化,从中可以管窥。

写作一道在今天,因为发表途径便捷,造成大多数人写起来不过脑子,随便写完,鼠标一点撒出去,流于报刊或者网络。这样的写作又分两种,一种是宣泄式写作——纯为情绪找出口;一种是打工式写作——像在饭馆洗盘子,完成任务而已。二者都对写作缺乏敬畏心。

也有精心侍弄文字的,也分两种。一种如前所述抖机灵,追求腔调重于追求内容,追求逗重于追求意义;还有一种,仍将写作当正经事,孜孜以求,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写我心。

宣泄式写作、打工式写作,出于种种因缘我也都曾尝试,写完无不愧悔莫及。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少这样的孟浪,随时提醒自己,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写作不是个小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接下来的问题是:写什么?

才疏学浅,学术著作写不了。井底之蛙,鸿篇大论更写不了。关键是也没什么好写的。平日读时髦书,看到不少人兴致勃勃地学术,慨而慷之地鸿篇大论,以为自己很有创造力。可我读完,常替他们脸红——那些论点论据,甚至作论方式,两千年前都有过。

所以我只老老实实写点回忆。真人真事,都是自己经历的,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过影响的。于自己,有三省乎己的企图;于他人,许是个借鉴。就心存这信念,默默写到今天。

对于真花工夫琢磨文字的人来说,的确冷暖自知。个人的体会是,从完全不会写,到写得有模有样不太难,但越往前行,越是难上加难。打个比方就是,从零分到九十五分不太难,后面那五分,每前进一步都需脱层皮,重新做人。

曾有友人来探讨,究竟怎样的文章才算好文章。我按自己体会回答:不做作。又追问:什么样的不做作?答:一切不做作。这个,就是后边那五分的内容,全是心上的动作,太难了。

为编这本文集,检阅这两年写下的文字,对自己仍然很不满意,原因就在处处仍可嗅到做作气息。这现实令人绝望。但这又是没办法的事,做作是我们平常人的心的常态,想要彻底消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做到的也许只是少点,再少点,哪怕少到小数点之后十位数、百位数,还有小尾巴藏着。总之前边的路还长,好在我对写作仍有热爱,我会努力。

后要说的是,回忆于我,是回得去的,回去的途径就是文字。“回得去”念着不顺耳,所以改成“过得去”。其实这还是借个方便说话,哪有什么过去可以回,所谓过去,都是现在心里的过去,无不都是现在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而每写完一个笔画,它又成了过去。如此,当然也就没什么回得去、过得去。

2009 年岁末

北京 西坝河

媒体评论

有人觉得他是闲人,离世已远。看了他的书,知道他什么都看在眼里,只不过含而不堕。——柴静

杨葵之《过得去》,不做妖怪的老实中文。——冯唐

原来我们经常说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文笔洗练”,现在很少用这种词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杨葵的文字即使不能说是范本,但至少是一个标本,让你知道文字的组合还能做得更简化一点,更优化一点。——张立宪

杨葵写的东西我觉得好看,一来他的文字有功底,比较干净;二来他见多识广,读过不少书,编过不少书,是一个很资深的业内人士,他看书是有温情的。——梁文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