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109.65 4.8折 ¥ 22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邓明 著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9471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28元
货号25112236
上书时间2024-10-19
用古人笔墨为古人造像(节选)
退休后的邓明仍然低调,但零零星星还是听到他在画古人造像的传闻,据还说非常注重用笔的书法性。于是就有了笔者的登门访谈。
《守望丹青》涉及五十余位晚明以来在书画史上卓有建树的画家、书法家,用当事人的书画风格为当事人造像,并作评传。这组作品的难点在于,其一,这五十位当事人大多并无画像传世,因此要根据其友人词章笔记中的零星记载及当时的衣冠服饰制度来塑造,包括容貌、性格、神情。其二,这五十位当事人大多不以人物画见长,因此要借重其山水画、花鸟画的笔调来进行创作。让读者不仅可由图识人,也可由图认知他们的书画风貌和艺术贡献。这就是邓明所谓的“用古人笔墨为古人造像”。
赵:“用古人笔墨为古人造像”,一个很学术的概念,您是怎么会想起用这样的一种概念指导这两年的人物画创作的?跟您的学术经历有关吧?
邓:这里面有两个层次。一是纠正坊间完全主观的创作,尽可能还原历史人物真相。数十年的编辑工作,接触了不计其数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发现历史人物画像主观臆造的不在少数,这倒不在于中国画的技巧在画人物画上有多少局限性,而是在于一种观念,有人以为画所有事物都可以自出机抒。比如苏东坡,以为只有络腮胡子才配得上旷达豪放。其实苏东坡是长脸、尖颏、高颧、秀眉、大眼、稀须、高个子,中年以后才发的福,其自述及苏辙、秦观、孔武仲、米芾、邵博的笔记诗作都有明确描述。央视百家讲坛开播之初一些人物配图也不准确,也触动我想做这个事情。严谨的也有,比如蒋兆和先生五十年代为历博用毛笔加素描画的《张衡》《僧一行》《祖冲之》《杜甫》。由于资料有限,我不能确定究竟做到了几分还原,但画有所据,比坊间多一分接近真实是可以做到的。于是就有了第二个层面的问题。
赵:用当事人的笔墨来塑造当事人?
邓:对!只是用自己熟悉的笔墨技法去塑造某个历史人物,还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是我表现的是一个画家,而不是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有自身的绘画语言,金冬心或者八大山人都有独创的绘画和书法语言,构成了只属于他个人的作品面貌,我为什么不把他的绘画语言也植入到他的造像中去,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让观者在读画的同时直接感受他的艺术特色,岂不更好?赵昌平和了庐都十分赞赏我的想法。
赵:这可就是学术创新啊!既考虑所绘当事人的造像准确和传神与否,还要掌握当事人标志性的笔墨风格,使其与造像完美熨帖。这五十位传主都是文人画家,您等于是将文人画技法上的东西做一遍梳理。没听说现在有谁会这么做,有谁肯这么做,有谁能这么做,古人也不见得这么做过。
邓:学术创新是多维度的,你可以从画论上去研究、你可以从文献整理上去研究,也可以从画家的笔墨上去研究……。是不是学术创新得由学术界去认定,我只是将《守望丹青》看作是一次我个人对传统的研究和学习之旅。退休了,终于有时间定定心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趁着还算健康,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如果我的这几十件造像有几件为社会认同、接受和使用,我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上海人应该做点别人想不到、做不到、不肯做的事情。
赵:嗯,这其实也是一个学术视野的问题,如果没有多年来的学术积累,没有一定的学术高度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也就想不到要做这件事情。您所说的“用古人笔墨为古人造像”其中的着眼点其实还是“笔墨”两字,“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传统,邵洛羊先生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是创作中国画的不二法门。鉴定书画也是如此。我记得一次我陪一位年轻朋友带了一张丈二匹的张大千山水到出版社寻求合作出版,画一展开您就表示有问题,送画的朋友当时还有些不服气,若干年后,那位年轻朋友告诉我,他后来终于认同了你的看法,没想到邓社长您眼光这么厉害。
邓:你刚才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说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价值所在,我做个不成熟的比喻,笔墨就好比是中国画的DNA,如果DNA改变了,那就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中国画了。中国画的笔法、水法、墨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它发展的每个阶段每个重要画家都会向它注入新的元素。古人的笔墨就是古人的DNA,所以我用古人的DNA为古人造像,当然就比较准。关键是看你采样的DNA对不对。
赵:从您满意的那些作品观察,确实可以用“形神兼备”或者“笔墨丰满”来评价,特别是眼神,每个人都不一样,似乎在跟您诉说些什么。
邓:我觉得每一件好画都应该有“画眼”,西画有,中国画也有。作为肖像画,“画眼”主要就是眼睛。比如说我画的八大,八大笔下的鱼和鸟都是白眼朝天的,当然我不能把八大也画成白眼朝天,我就把他画得冷峻一点,眼神斜向一边,斜而冷。这样就把八大卓尔不群的性格表现出来了。再比如说画金农,金农是扬州八家中学问好的一位,他手持书卷,若有所悟,眼神也没有正对读者,却斜而热。这就把金农画中学者的身份恰当的表现出来了。还有徐青藤,我让他处于一种极度亢奋迷乱的状态。一代才子中年病中杀妻,晚景非常凄惨,他的眼神有过人的智慧,但却是迷乱的。我画陈老莲,他的眼神自信而有洞察力。还有吴湖帆,他是世家子弟,风度翩翩,有着良好的学养,让他的眼神保持一点与外界的距离感,也有利于透露出他内心的高贵来。他不是有一颗自用印:“待五百年后人认定”么。
赵:您有许多社会身份,在意哪一个?
邓:文人吧。一介书生而已。
……
(赵寒成作,此文刊于《上海采风》2012年三月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