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文集·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上、下)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3.82
4.2折
¥
80
全新
仅1件
作者唐浩明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72236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9787209072236
上书时间2024-10-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笔者(唐浩明)从曾氏传世的1400百多篇家书中选取360余篇,在每篇家书之后附上笔者的评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世界,破译一个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笔者在选评的过程中,深切认识到曾氏家书之所以成为近世经典的原因。原来,这些文字,并非寻常的家人通信。
作者简介
唐浩明,湖南省作协、湖南省版协副、中国作协名誉全国委员、岳麓书社首席编审。长期从事近代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的创作。所编辑的《曾国藩全集》被美国媒体评为“其重要性接近可以和中国发射一枚新的导弹或卫星相比拟”。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多次获重量文学大奖。所著读史随笔集“评点曾国藩”系列广受海内外文化界关注。
目录
翰苑生涯 / 001
跻身六曹 / 075
湘军初期 / 137
守制家乡 / 211
再次出山 / 247
规复安庆 / 329
决战江陵 / 411
捻战失利 / 585
总督南北 / 667
内容摘要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曾国藩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曾国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说,作为一个个体生命,他以病弱之躯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做了如许多的事情,留下如许多的思考,他的超常精力从何而来?作为一个头领,他白手起家创建一支体制外的团队,在千难万险中将这支团队
带到成功的彼岸,此中的本事究竟有哪些?作为一个父兄,一生给子弟写信数以千计,即便在军情险恶、
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之际,仍对子弟不忘殷殷关注、谆谆教诲。他的这种非同寻常的爱心源于何处?作为一
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在举世昏昏不明津渡的时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学习徐图自强的构想,并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加以实施。他的这种识见从何产生?所有这些,都是值得今人仔细琢磨的课题。
看透曾氏,最主要的方法是读他的文字,但曾氏传世文字千余万,通读亦不易,只能读其精华;其精华部分首在家书。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由唐浩明编著。
主编推荐
《唐浩明评点曾国家书(套装共2册)》笔者(唐浩明)从曾氏传世的1400百多篇家书中选取360余篇,在每篇家书之后附上笔者的评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世界,破译一个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笔者在选评的过程中,深切认识到曾氏家书之所以成为近世经典的原因。原来,这些文字,并非寻常的家人通信。
精彩内容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
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
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
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
同年来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
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
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剃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
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切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
光景为之一变。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竞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评点破天荒翰林这是现存曾国藩家书中年代最早的一封。
曾氏于道光十八年第三次会试中式,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三名,后由道光帝拔置为第二名,改翰林院庶吉土。庶吉士通过三年教习后还有一次考试,谓之散馆。散馆合格
者留在翰林院,不合格
者或改任县令,或分发各部。教习期间可留在北京,也可不留。曾氏未留北京,请假回湖南。这次来北京,系参加散馆考试。两个月后他通过了考试,被授职翰林院检讨,从七品衔,成为京师一名小官员。在京师,曾氏微不足道,但在曾家,他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因为曾氏家族五六百年来从未有人与功名打过交道,这次一下子便出了个翰林,真
可谓大大地破了天荒。
这封信是曾氏刚抵北京时写给父母的平安家信。
他的父亲名叫曾麟书,号竹亭。曾麟书也是个读书人,但考运不好,一连考了十七次,考到四十三岁那年才录取个秀才。曾麟书一生以教蒙童为业,直到晚年才因儿子的地位而升为乡绅。曾麟书虽从未做过官,但因为是曾家第一个秀才,也算是有脸面的人。不过,这位孜孜不倦于考试的蒙师可能真的平庸。曾氏为其父母写墓表时,对于父亲的一生,几乎乏善可陈,而其祖父,居然可以在稠人广坐之中,大声呵斥已为人父的这个长子。孝顺固然是孝顺,但性格懦弱、办事才干欠缺大概也是实在的。晚年,他曾自撰一副传颂
甚广的联语:“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对联写得很洒脱,然在洒脱的背后,也透露出撰联者那种乏才又不遇的无奈和自嘲。
曾氏的母亲江氏比丈夫大五岁。她的性格与丈夫正好相反:刚烈、好强,且勤快能干。曾麟书夫妇共育有五子四女,曾氏为他们的长子。
信中所提到的儿子,即曾氏次子纪泽。曾氏结婚四年后于道光十七年十
月生长子祯第,此子一岁多后与其小姑同时因染痘症而天殇。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纪泽降生。就在这一天,曾氏在隆重的祭祖鞭炮声中离家北上,次年正月二十八日抵京。从湖南湘乡到北京,途中走了八十多天,由此可见
当年进京赶考之艰难。
曾氏在北京,最挂念的是诸弟的学业。长兄点了翰林,诸弟脸上自然有光,巴望自己早日中式之心也便更加急迫,对大哥的指点也便抱有更高的期
盼。做兄长的自然于此责无旁贷,故一到京城,便急着要诸弟把近日所作诗赋寄来,好切实指导。
信的末尾,曾氏希望家里今后给他写信“以烦琐为贵”。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家人的关心思念之情,即便后来妻儿迁到京师,曾氏仍希望时常看到来自家乡的絮絮叨叨、巨细皆备的书信。此中除开曾氏个人的亲情之外,也透露了另一层消息,即中国人浓厚的“根”的观念。不管到了哪里,即便是在京师贵为朝廷大员,或是在外乡成了千万富翁,他也会将所在地视为寓所,当作客居,他的家始终是那个遥远的世代祖居的地方,告老还乡、叶落归根总是游子最后的取向,这就是“根”的意念。“根”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联系的纽带,但“根”也大大地局限了中国人的视野、
胸襟和开拓精神。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