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26.93 6.4折 ¥ 42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凌宗伟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80961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25340281
上书时间2024-10-19
“存在决定思维”和“需求拉动生产”的客观法则。
“你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现在,他又关心“教育者的自我重建”。要我看,凌宗伟先生必定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改变教育的力量,而他改变教育的力量无疑来自长期以来对作为教育者的自己的建构。我由此想到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即教育者究竟如何重建自己。如果让我给出一个参考答案,那么,我恐怕要提醒和我一样的教育者,首先养成自我批判的勇气和自我坚持的信心。完成自我批判的前提之一是掌握批判的武器,那就是包括教育思想和理论在内的人类优秀的认识成果和思维方式,这种武器可以帮助我们超越捆绑着我们的日常思维,而掌握这种武器的策略只能是阅读、观察、思考、评论。养成自我坚持的信心,则需要我们逐步确立能够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有了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相当于我们有了自己的教育人文信仰,可以让我们一旦遇到教育的真理便热情地追逐与传播。我想凌先生应会理解我的立场,或许他自己已经成为我这种立场的现实版本。
“做”,但他期望的“做”是想明白之后的做,只有这样的“做”才能从人的心理本能和日常经验的藩篱中突围出来。如果教育者真想把教育想明白,他就需要学一点教育理论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各种知识能够让一个教育者在知行互动、融合的实践中成长为一个专业的而非简单的职业人士,他因此还能够自觉地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反思,并在寻觅中接近理想的教育。透过如上的思虑,我也能意识到凌宗伟先生纯粹的人文主义倾向。他明示教育的善意,建议教育从不伤人开始,并倡导教育应为每一个孩子的终幸福奠基。归结起来,与我一贯倡导的“爱智统一”不谋而合,实质上是承接了人类优秀的教育文明,并力求寻找教育文明的当代表达。
2018
““另类”行走》《语文教师的使命》等。
/ 001
1
/ 003
/ 008
/ 013
/ 018
/ 021
/ 026
“批判性的教育者”
/ 039
2
/ 047
/ 053
/ 061
/ 067
/ 073
/ 079
/ 085
3
/ 093
“
/ 104
“教育的本意”下寻找理想的课堂
“教学设计”入手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
4
/ 127
/ 136
“德育”是“立人”的
/ 149
/ 155
5
“自然教育”原则给我们的启示
/ 169
/ 174
/ 179
/ 184
/ 188
/ 195
““另类”行走》《语文教师的使命》等。
“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该如何应对?我想,读读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兰
“在小学里,师生关系依然是重要的,学生的定位取决于与老师的关系;在中学里,青年人开始走出学校文化,在高中阶段,他们生活在被两个世界争相撕拉的状态:一个是日益临近的必须获得毕业文凭的专业生活世界;另一个是学校里自由发展的,但与学校文化格格不入的,而且对于老师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或具侵犯性的青年文化世界。职业的和技术的世界与认同的和社群的世界是相抵触的。”这样的抵触,在当下这个文化多元、信仰缺失的状况下似乎越演越烈,其突出表现就是师生冲突,同学之间的相互施暴时有报道。我们如何才能共同生存?
·
“所扮演的既传授知识同时也传授民族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师傅’角色”。因为在今天随着互联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切都在迅速变化着,而且已近乎消失”。随手拍技术,随时随地可以将我们推向舆论的风口。如果我们还是念念不忘“师道尊严”,就无法容忍学生那些看似搞怪无理实则源自自然的言行而下意识地“以暴制暴”。
“无厘头”,是因为我们都“十分珍惜自己已有的职业,而且我们越来越经常把自己的学识和思想运用于我们的活动中,但是,在一个受金钱竞争和技术统治的经济世界里,我们仍感到工作并不重,关键的问题是:处事要灵活、要有竞争心和应变能力;许许多多人就是被这三条搞得精疲力尽的”。要让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处事要灵活、要有竞争心和应变能力”搞得精疲力尽,“需要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找到支撑点,才不至于被大众社会既诱人又庸俗的信息搞得心绪不宁”。须知,“主体除了它自身的生产以外没有别的内容。它除了自身的需要和在一个动荡的、没有秩序和失去平衡的世界里保护自身不被支解这个愿望外,不为任何事业、任何价值、任何别的法则服务”。
“因为个人是不能忍受与自身分离或置身于双重从属地位的”。于是我们就要力求自我重建,重新获得“独一性和这种独一性的意识”,努力将自己看作“意识和变化的创造者”,“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创造者”。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既彼此平等又相互差异”才是我们可以共同生存的基本法则。为了避免愈来愈严重的学校生活危机,作为教师千万不能“为了保护自己,动不动就拿学校的校规去压制那些来自下层的或危险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学生”,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将自己“扮演成一个雄心勃勃的、虽具有更多的创造性但却更加危险的角色”,终将自己推到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样的教训已经很多了,如果我们依然无视这变化着的世界,何以共同生存?
“舍弃学习”。批判教育学有个观点:你现在所言即已过时。琼
“好美国人”,他们试图按照大熔炉灌输给他们的对错好恶来行事,“结果放弃了自己的语言、传统、信仰,而且在许多情况中还放弃了他们自己的灵魂。当他们跳进那滚烫的熔炉中时,被煮掉的东西太多了”。他们想像“好美国人”一样思考、一样行动,但无论他们怎样努力,他们终究没能成为“好美国人”。于是琼
“好美国人”的生活。你在种族与文化上与“好美国人”原本就不是一回事,你再努力也成不了大熔炉里的人,相反你还丢掉了自己。
“读书改变命运”给忽悠了,我们总是片面地认为读书会让我们的命运变得好起来,却忽视了这改变也许会恰恰相反。
·
“我教,你学”。因为在我们的字典里,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也”,“我”说的就是知识,就是对的,作为学生的“你”,就只能接受和服从。
“好”。
“培养”人才,“为让一个群体在生活中得到更高的地位而做的准备工作”,但是我们却怎么也认识不到我们所谓的培养实质上是“相当于让一个群体行进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而让另一个群体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当高速公路上的群体首先到达时,他们便认为自己抵达那里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更加刻苦,更加聪明”。可是当我们用批判的眼光来看这“培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顾及道路平坦与崎岖,不顾及车辆的型号而按统一的标准速度行使,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