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天山——“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月天山——“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76.71 4.6折 168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玉麒 编,周珊 编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4169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25579330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李白—丝绸之路上的瑰宝 

《明月天山》是两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举办的“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2015年10月,“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隆重召开。这是由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中国新疆师范大学主办,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李白研究会共同承办的学术研讨会。
中国学术团体在海外,特别是在李白的出生地国家,举办以李白为主题的会议,这是次;以李白为主题的学术研讨将文学、语言、历史、考古、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集合在一起从事多学科的研究,也是次。跨国对话、交叉研究,是当代学术的共同追求;李白研究在丝绸之路上的这次实践活动,是顺应学术时势的成功典范。这个纪念性的学术活动,距离李白在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出生,已经过去了1315年;而距离他从中亚碎叶进入大唐帝国的天府之地四川,也已经过去了1310年。
促成我们在吉尔吉斯斯坦举办这个活动的因缘,正是李白先世谪居中亚碎叶、李白也出生其间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唐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像历史上众多的伟大作家那样,李白的作品本身,没有确切地将他的一切告诉后人。李白的一生充满了扑朔迷离的疑问,出生地则是争议多的谜团。能够证明李白先世曾经生活在中亚碎叶的资料,是同时代李阳冰为李白文集所写《草堂集序》提及“中叶非罪,谪居条支。……神龙之始,逃归于蜀”,以及稍后的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提及“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的记载。正如本论文集中薛天纬教授《条支与碎叶》所辨析的那样:原始文献中李白先世的流窜地有“条支”“碎叶”两种说法,其中条支是一个泛指西域的大概念,碎叶则是西域的一个具体地名;当碎叶城可以确定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阿克·贝希姆遗址的时候,李白先世流窜之地也就明确了。
而李白本人出生于中亚碎叶,也在李白至德二年(757)所撰《为宋中丞自荐表》提及“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的字句中得到印证。《自荐表》中提及其五十七岁的年龄,可以推断李白的生年在武周大足/长安元年(701);前引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李公新墓碑》既然言及李白“神龙之始,逃归于蜀”“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那么,他在五岁之前生活在中亚的谪居地碎叶,应该是可能的假设。
然而,李白却成了东亚民族的文学巨匠,成为汉语诗国的杰出歌手,与其出生地在中亚甚至出身可能是“西域胡人”的身世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也是很多年来爱之太深的一些中国读者在狭隘的民族与地方主义情结下,对于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问题讳莫如深、难得心平气和地进行学术讨论的原因。其实,对于这种争夺李白出生地归属的现象,明代思想家李贽早就发出了“自唐至今然矣”的喟叹,并予以评判:“呜呼!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余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年,无处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莫争莫争。”(明李贽《焚书·李白诗题》)
尊重历史的事实,是热爱李白的前提。即使他是一位出生于中亚的非汉族文人,却成为了汉语诗坛的国手,也丝毫无损中华文化的光辉。“异族出身的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诗人的意义”,日本的李白研究专家松浦友久教授这样总结:“中国文化(汉族文化)巨大的同化力是通过中国各异族王朝的历史体现出来的,这一点与其说是衣、食、住这一有形(具体形象)的部分,还不如说是语言、学术、诗文这一无形(直接与语言有关)的部分更显著。……李白是异族出身,如果认为这一点会给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带来不利的因素,那显然是一种误解。与出身的种族和血统无关,在中国的文明中成长,把中国作为祖国,依靠中国语(汉语)而成为中国有代表性的诗人的‘李白’的存在,在这个词的真正意义上,应该说是中国民族性的杰出体现者。”(松浦友久《李白的出生地及家世:以异族说的再研究为中心》)松浦教授的论述,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做出了很好的概括。

什么样的因素能够将李白从遥远的中亚引向万里之外的东方,成就他“光焰万丈”的锦绣文章?毫无疑问,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盛唐时代的繁荣,是李白从中亚碎叶东进中原的重要渠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战城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正如本集中葛景春先生《李白及其诗歌中的丝路文化色彩》所论述的那样,李白诗歌中的丝路色彩,是那个文化交融的大时代以及李白中亚出生背景的直接映射。因此,李白与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熔铸了整个东亚文明的精神,更汇聚了丝绸之路通向世界的文化精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的会议以“李白与丝绸之路”为主题,希望通过两大主题的交汇,探讨中国文明借由丝绸之路通向世界的开放与包容面貌。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2014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系列的事件并非巧合。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后,是深远的历史传统;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段首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锻造结晶;而李白,正是这一丝绸之路编织出来的璀璨的诗国瑰宝!
这次成功的会议,在文化交流的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集也是其中的一个硕果。为此,作为论文集的主编,我们要感谢会议的研讨者提供的优秀篇章(其中部分论文经过修改、调整,与会议发言稿有所差异);我们要感谢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的团队在承办此次会议中付出的辛苦,他们在吉尔吉斯斯坦有口皆碑的文化交流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使我们的会议代表在这里宾至如归,会议研讨和考察也得到顺利开展;我们要感谢孔院吉方院长库勒塔耶娃·乌木特(Kultaeva U.B.)女士组织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学者和诗人撰写论文、翻译李诗,编辑出版了吉俄版的《“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使得会议在中吉双方展开了良好的互动;本论文集中也选译了吉方学者的俄语论文及相关背景材料,让中国读者方便地了解吉尔吉斯斯坦学者关于“李白与丝绸之路”研究的杰出成果。
我们更要感谢孔院中方院长马磊先生对于会议的统筹安排和组织考察、同声传译等细致的工作,以及在我们编辑论文集时有求必应的技术支持。在会议的前一年,当我们次前往吉尔吉斯斯坦考察丝绸之路时,是马磊院长审慎地提出了“李白可否作为中吉文化交流议题”的建议,才有了一年之后多学科的国际对话。
在我们编辑完成这部论文集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这个会议在其他方面的延续影响:
2016年4月,在得悉会议的成果之后,对于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泰国公主诗琳通殿下专程前来北京大学,同唐诗与唐史研究的中国学者交流,吟诵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篇,随后飞度天山,考察了碎叶故城和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
2016年10月,李白的终老之地次迎来了李白出生地国家的客人,由中国李白研究会等单位组织的“乘风千万里,圆梦绿诗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安徽马鞍山当涂青山李白墓园隆重举行,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前校长、文学研究专家伊萨米金诺夫·伊斯坎德尔教授在马磊院长的陪同下,与中国的李白纪念地—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山东济宁和安徽马鞍山的四方代表一起,用取自这五地的泥土共同栽种下五棵“香满天下”桂花树,纪念诗仙。
2017年11月,“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在马鞍山市召开,会议也次迎来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学者参加,楚河州国立大学苏来曼·卡依波夫教授、国立民族大学图鲁斯别克·玛拉孜阔夫教授的到来,体现了中国李白研究会走过30年的研究历程之后的新趋向:让李白的影响走出东亚,让中亚乃至世界共同分享这一丝绸之路上的文学瑰宝,正是研究者在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上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是中国文化的美酒,使得中亚出生的李白沉醉在了汉语诗律的东方花园中,把它视作故乡,用生花妙笔铸就了盛唐诗歌的强音。我们也期待:“李白与丝绸之路”的持续研究,能够使更多的人通过李白的诗篇,栖息在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 
朱玉麒周珊
2017年12月8日

导语摘要

《明月天山》是两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举办的“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2015年10月,“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隆重召开。这是由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中国新疆师范大学主办,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李白研究会共同承办的学术研讨会。



作者简介

朱玉麒,男,1965年4月生,江苏宜兴人。曾任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域研究中心主任,《西域文史》主编,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作品有《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喜雨”别解》等。



目录

前言李白—丝绸之路上的瑰宝朱玉麒周珊


 


从李贤、李静训到李白—考古发现与李白先祖(齐东方)


陈寅恪李白家世考辨平议(梁森)


李白及其诗歌中的丝路文化色彩(葛景春)


接受与拒绝—李白在诗歌声律化进程中的姿态(罗时进)


从周舍到李白—《上云乐》的艺术与宗教脉络再解读(刘屹)


李白“铁杵磨针”传说考(朱玉麒)


试论民间美术史上的李白现象—以明清版画、年画“力士脱靴”和“醉草蛮书”题材为主(陶喻之)


唐代诗文与工艺美术(尚刚)


唐诗“花门”考(吴华峰)


清代西域诗对唐诗的继承与发展—以《历代西域诗钞》《清代西域诗辑注》为中心(孙文杰)


史前“彩陶之路”与中原早期文化的西向拓展(刘学堂)


考古学视野下的唐代吐蕃与中亚文明(霍巍)


中国学界对吉尔吉斯阿克·贝希姆(碎叶)遗址考古发现的了解与研究(张建林)


唐碎叶与安西四镇百年研究述论(尚永亮)


条支与碎叶(薛天纬)


唐代的碎叶与庭州(刘子凡)


古代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历史名城—怛逻斯的演变(纳比坚·穆罕穆德汗)


粟特商人贩马图考释(张庆捷)


唐西州的马匹贸易—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孟宪实)


11—13世纪中国的两个景教家族(党宝海)


 


附录一吉尔吉斯斯坦学者“李白与丝绸之路”研究论文选粹


公元前1000年吉尔吉斯与新疆游牧民族之间的文化关系—以中国伊犁河谷地区遗迹为例(伊万诺夫·谢尔盖撰;李原花译)


7—8世纪唐代的中亚外交政策与游牧民族(朱马纳利耶夫·藤奇博洛特撰;罗锡政译)


李白诗歌吉尔吉斯语译作的翻译特点—以《望庐山瀑布》《独坐敬山亭》《静夜思》为例(什赛尔 ·伊斯哈尔撰;李婷译)


关于建立碎叶历史文化综合中心的设想(马如昔奇·弗拉基米尔撰;孔愿译)


吉俄版《“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简介


 


附录二“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资料


“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欢迎词(别什莫夫·阿斯卡尔)


“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朱玉麒)


“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俄语讨论组总结发言(伊马佐夫·穆哈迈德)


“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文讨论组总结发言(薛天纬)


“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马磊)


“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周珊(刘子凡)


 


附录三“碎叶”碎叶


吉国四首(薛天纬)


吉尔吉斯碎叶、热海行(葛景春)


碎叶行(罗时进)


碎叶故城有怀李白(朱玉麒)


碎叶礼白记(陶喻之)


 


俄语目录(乌仁高娃译)



内容摘要

《明月天山》是两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举办的“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2015年10月,“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隆重召开。这是由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中国新疆师范大学主办,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李白研究会共同承办的学术研讨会。



主编推荐

朱玉麒,男,1965年4月生,江苏宜兴人。曾任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域研究中心主任,《西域文史》主编,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作品有《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喜雨”别解》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