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七年的中国宪法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65.32
6.6折
¥
99
全新
仅1件
作者陈云生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16162835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9787516162835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宪法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陈云生研究员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位法学博士,张友渔教授的唯一博士生亲身经历了中国宪法学发展的每一个步骤,陈云生编著的《改革开放三十七年的中国宪法学--亲历的体验与感受》多是第一手资料,有很高的出版价值。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导论:宪法为什么是重要的
——基于从高级法到宪法至上的文化和知识背景与历史经验的
解读
一 从“先有罗马法,后有宪法”说起
二 宪法的高级法文化和知识背景与成长经验
三 宪法至上地位的实体确认
四 反思性体悟
第二章 中国宪法学的文化和知识学科背景与基础
第一节 中国宪法学的西方知识学科背景与基础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宪法观念和思想
二 中世纪时期对后世宪法学作出的贡献
三 启蒙时期对宪法学的奠基
四 西方宪法学已取得的一般成就
第二节 中国宪法学的古代文化和知识背景与基础
一 为什么要溯源于上古时代本土的宪法思想和相关典籍的
知识资源
二 先秦典籍中的“宪”与“宪法”思想和相关形制
三 《洪范》——一部与近、现代宪法神似与形具的奇特文件
四 上古宪法思想和《洪范》如何以及何以才能够成为
中国现代宪法的本土资源
第三节 中国宪法学的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指导
一 中国宪法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的基本要义是
中国宪法学研究的理论指导
二 马克思主义法学、宪法理论在中国宪法中的体现和
发展
第三章 现行宪法确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说
二 创新解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权能和形制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 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一 爱国统一战线
二 政治协商会议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 在中国建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和社会
发展的必然
二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
三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
四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消除各民族间事实
上的不平等
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
六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当代世界性的民族问题的解决和
民族人权保护的潜在价值
七 加强民族理论研究,坚持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宪法学发展的大致历程
第一节 起步阶段
第二节 初转阶段
第三节 辉煌时期
一 宪法学人涉入之深
二 公众参与人数之众
三 宪法知识普及之广
四 发表著述成果之多
五 涉猎问题之敏感
六 与其他法学学科相比之显
第四节 沉寂时期
第五节 随起时期
第六节 奋进时期
一 对新修订的宪法修正案进行了深入的诠释
二 中国宪法学术界试图以科学规范的标准来界定宪法学
学科1本系
三 对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其研究
方法的拓展
四 加强了宪法学中的一些专题研究
第五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建构的审思
第一节 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创立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宪法学分支学科的笔者个人界说
一 宪法分支学科应当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 宪法学分支学科应当是一个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三 宪法学分支学科应当以宪法学理论为基点进行研究
第三节 “宪法人类学”的创意与建构的作者个人体验
一 “宪法人类学”是宪法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二 从“法律人类学”到“宪法人类学”
第六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宪法的历史性进步
第一节 宪法作为多价值的文件载体的超越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宪法的阶段性价值目标和
终极价值目标的确定
一 中国宪法的阶段性价值目标的确定
二 中国宪法的终极价值目标的确定
第三节 实现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必须重视利用
宪法手段和宪制安排
第七章 感受性分析
第一节 应当而且必须重视宪法的科学规范要求
一 关于宪法学科本身的建设
二 应当重视调整中国宪法学的“继往”与“开来”的关系
三 超越盲目与迷狂
四 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大法律权威
第二节 “比较分析主义”范式对当代人权理论研究的意义
——对自己两部著作实例的分析
一 “先验制度主义”与“现实比较分析主义”政治哲学
及其进一步建树
二 更理性提升对《权利相对论》和《反酷刑》的体验与
感受
三 结论
第三节 对新兴宪法学派的检视与省思
一 作为学术研究常态的“闯入”现象
二 对现实新兴的宪法研究学派学术作为的检视
三 对新兴的宪法研究学派鹊起的省思
第四节 宪法文化的“启蒙”
一 “启蒙”的一般意义
二 在中国倡导实行“宪法文化启蒙”的历史和现实
理由与根据
三 当代实行“宪法文化启蒙”粗略设想
第五节 宪法文化的自觉
一 “宪法文化的自觉”命题的提出
二 为何在现实中要致力于实现“宪法文化的自觉”?
第六节 宪法文化的超越
一 超越的一般概念及其意义
二 中国传统文化和宪法文化的内在性超越
三 相关的比较分析
第八章 呼唤宪法学研究科学理性的回归
第一节 宪法学研究科学理性回归的意义
一 宪法学深入研究的学理与实践价值的期待
二 倡导宪法学研究科学理性的回归具有创新宪法学的
意义
第二节 现实针对性分析
第三节 疑问与侧评
参考书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