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53.02
¥
28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何清湖 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802315211
出版时间2008-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9787802315211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章 绪论
一、医学科学的属性
二、方法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中西医结合发展阶段的历史回顾
四、当代中西医结合主要成就概述
五、研究中西医结合思路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中、西医学模式与方法比较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与意义
二、西医学的医学模式和方法
三、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和方法
四、中、西医学的比较和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概念和发展态势
一、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的区别与联系
三、中西医结合发展态势分析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性原则
一、坚持一分为二的指导思想原则
二、坚持继承发扬的创新性原则
三、强调医药实践检验的实践性原则
四、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性原则
五、多学科研究的协同性原则
六、生命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七、优势互补、求同存异逐步结合的渐进性原则
八、中西医结合学术语言表述的规范化原则
九、与医药行业规范管理相适应的标准化原则
十、人才建设与学科建设同步规划的战略性原则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本方法
**节 实验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方法概述
二、中西医结合研究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动物模型研究方法
一、模型方法与动物模型
二、中西医动物(模型)实验的发展历史
三、动物模型制作的指导原则
四、中西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五、复制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的注意事项
六、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七、中西医结合研究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
八、中西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展望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三、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病、证、药结合研究方法
一、病、证、药结合研究方法的提出、含义
二、病、证、药结合研究的意义
三、病、证、药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多学科研究方法
一、多学科研究的含义与意义
二、多学科研究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特点及研究思路
一、中医基础理论学术特点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思路
第二节 脏腑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一、脏腑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二、脏腑研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中医“气血”的现代探讨
一、从生理学角度探讨气血学说
二、气血病证病理的现代探讨
第四节 经络的现代研究
一、经络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思路
二、经络现象的现代研究
三、经络实质研究
第五节 中医四诊方法的客观化研究
一、舌诊的客观化研究
二、脉诊的客观化研究
三、四诊多维信息集成式诊断系统的研究
第六节 中医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八章 药学体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第九章 国外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第十章 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内容摘要
本教材共分为10章,靠前—3章主要阐述中西医学模式方法、中西医结合概念和发展态势;第4—5章主要提出中西医结合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性原则和介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本方法;第6~7章分别论述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8章介绍药学体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很后两章介绍国外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提出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适用对象分别为:①高等中医院校、医药院校和综合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和教师;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硕士、博士);③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
本教材为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系列教材中的中西医结合基础改革教材,我们共组织了20余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医药院校的30余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学者参加了教材的编写工作,由于中西医结合研究本身是一项创新性、开拓性的工作,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领域,有关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的可供借鉴的参考文献不多;加上编写人员经验、水平所限,所提供或阐述的思路与方法定有不成熟的地方,祈望读者提出指正意见:以便重印或再版时予以修订,使教材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完善,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精彩内容
**章 绪论
一、医学科学的属性
科学的属性主要决定于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属性。医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一门科学,它是在长期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而形成,并凭借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体系。医学的研究对象主体是人,是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的物质性的人。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依赖自然环境,人的生、长、壮、老、已始终受着生命物质运动规律和生物遗传变异规律等自然规律的支配。正是由于医学研究对象人的自然属性,以及针对人体生命物质客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决定了医学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首先具有自然科学属性。
医学科学还具有社会科学属性的一面。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自然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具有自己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始终接受着社会规范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实际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于是,自然人就成为社会人。心理学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人具有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具有自觉能动性的高级心理活动。无论是社会环境、心理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的健康和疾病状态,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医学问题。在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服务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些影响因素。这样,使医学科学兼以显现其社会科学属性的一面。
在了解和深刻认识了医学科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之后,在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活动中,我们的着眼点就不会仅仅是单纯生物角色的患者,而是充分评估患者的社会角色和心理状态。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关注患者疾病状态的同时,还应该给患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做到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交融统一。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