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昆剧创作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昆剧创作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1.7 4.5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盛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6615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5216394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昆剧(亦称“昆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剧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标志着这昆剧艺术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也意味着昆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当前昆剧的首要工作是抢救、保护与继承遗产,确保昆剧遗产能够按本真态传承下去。做好昆剧传承的同时,当代昆剧也需要有的创作,正是历代文人、艺人的共同努力,才留下了包括剧本、曲谱与场上表演艺术在内的丰富遗产。因而,当代的昆剧创作也关系到留给后人怎样的遗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昆剧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国后的十七年,二是1978年以来的三十余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昆剧奄奄一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诞生了“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十五贯》,让更多的传统剧目获得了演出的机会。然而,刚刚恢复创作演出的昆剧,还没来得及充分展现它的魅力,“文革”到来,昆剧在舞台上销声匿迹。
      1978年,上海昆剧团成立,全国昆剧院团陆续恢复了创作与演出,当代昆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八、九十年代,《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西厢记》、《琵琶记》、《玉簪记》等一批传统剧目以新的面貌呈现在舞台上,与此同时,出现了《钗头凤》(1981)、《南唐遗事》(1986)、《白罗衫》(1989)、《雾失楼台》(1990)、《偶人记》(1996)、《司马相如》(1996)、《少年游》(1996)、《琵琶行》(1999)等一批新编昆剧作品。新世纪后,昆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2000年起文化部连续主办了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每三年一次集中展示昆剧创作的成果。财政部与文化部2005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划拨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昆剧的抢救与扶持,促使了一批新编剧目的诞生。于此同时,一些民间有识之士如白先勇、唐斯复开始介入昆剧创作,凭借他们对昆剧美学的认识与整合资源的能力,与昆剧院团共同推出新作品,促进了昆剧创作观念与美学的发展。在政府、院团与民间人士的共同推动下,昆剧创作空前繁荣,青春版《牡丹亭》(2004)、《1699•桃花扇》(2006)、全本《长生殿》(2007)、大都版《西厢记》(2008)等全本与多本大戏,以及新编昆剧《红楼梦》(2010)、《春江花月夜》(2015),均成为当年戏剧界的热点。
      对于昆剧创作,大家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主张恪守传统,做博物馆式的演出;有的主张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为体,现代为用;有的主张实验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昆剧艺术。如何看待这些创作观念?这些观念背后,影响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些观念主导下的当代昆剧创作?放眼昆剧发展史,当代昆剧创作有何贡献?这是本书要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昆剧创作的发展方向与问题之所在,为将来的昆剧创作提供参考。为了便于论述,以及避免歧义,在此对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做出界定:
     1.昆剧。我们习惯将昆剧与昆曲并称。广义的“昆曲”包含“昆剧”的概念,两者又各有侧重。“昆曲”包括清曲与剧曲。“清曲”乃文人雅士清工为之,“剧曲”既可作场上表演,也可作清工曲唱。“昆剧”侧重场上搬演,唱的“曲”是“剧曲”。本书所论之“昆剧”指场上搬演的“昆曲”。
      2.昆剧创作。昆剧创作有传统剧目新创作与新编作品两大类,前者是旧本新演,后者为新编新创。传统剧目的传承演出不在创作概念之列,若在前辈艺人传承下来的表演外有改动与新创部分,则属于传统剧目的新创作。
      3.剧目类别。《中国昆剧大辞典》将昆剧剧目分为传统剧目、新编新排剧目两类,《上海昆剧志》分为传统剧目、整理改编剧目、移植剧目、现代戏四类。按这样的分类进行当代昆剧创作研究,会产生一些困绕。如《牡丹亭》、《长生殿》的新创作,他们既是传统剧目,又是整理改编剧目,归到哪一类进行讨论合适?分类不当,不仅不利于研究,还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为此,需要对剧目重新分类。本书的分类原则是:将每一个剧目归入合适的类别,且一个剧目只归入一个类别。按此原则,将昆剧创作分为传统剧目新创作、新编古代戏、现代戏、实验作品四类。传统剧目新创作,指元杂剧、南戏与明清传奇与昆剧舞台上曾经演出的各类剧目(含时剧、武戏、灯彩等)的新创作,即包括文本的整理改编,又包括作曲与唱腔设计,还包括舞台呈现的二度创作。新编古代戏,指完全新创,或依古代故事与小说创作,或从其他剧种改编、移植过来的古代题材剧目。现代戏,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的现代历史和生活为题材的新编戏,这是区别于传统戏和新编古代戏的一种戏剧类型。实验作品,指新世纪后出现的融入昆剧元素、具有后现代戏剧特征的当代剧场艺术作品,具体来说,指的是荣念曾和柯军主导的系列实验作品。
      4.研究地域范围。本书以中国内地的昆剧创作为研究对象,除实验作品因其特殊性涉及香港进念•二十面体外,其余均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昆剧创作。
      5.昆剧院团简称。为了行文简洁,文中在需要时使用昆剧院团的简称。本书依业内习惯将上海昆剧团简称“上昆”、苏州昆剧院简称“苏昆”,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简称“省昆”、浙江昆剧团简称“浙昆”、永嘉昆剧团简称“永昆”、北方昆曲剧院简称“北昆”、湖南省昆剧团简称“湘昆”。


导语摘要
1978年以来的当代昆剧至今不过三十余年,但创作、演出格局却是百年来所未有。2001年之后,举国上下出现了一股昆剧热潮,传统剧目新创作、新编古代戏、现代戏与实验作品异彩纷呈,折子戏、单本戏、多本戏、全本戏层出不穷,不仅古典四大名剧悉数以全本戏或多本戏的方式搬上昆剧舞台,就连“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也在昆剧舞台上重现光彩。当代昆剧创作的主轴,一端是回归传统,一端是走向现代,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创作观念,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形态。不同的创作观念与艺术形态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代昆剧创作的几个基本问题:古今问题、中西问题与主导问题。《当代昆剧创作研究》将讨论三十多年来(1978—2016)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创作观念与艺术形态,为当代昆剧创作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作者简介
丁盛,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美国长岛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戏剧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曾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作品奖(2010)、第27届田汉戏剧奖论文奖(2013)。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当代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观念与形态
  第一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
    一、古今问题:昆剧传统与现代化
    二、中西问题:“戏曲化”与“话剧化”
    三、主导问题:国家主导与民间倡导
  第二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观念与形态
    一、主流观念:传统与现代结合
    二、非主流观念:整旧如旧与实验探索
    三、艺术形态: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小结
第二章  传统剧目新创作:旧传统与新美学
  第一节  传统剧目新创作概述
    一、搬演方式:折子戏与本戏
    二、文本整编:整理与改编
    三、演剧空间:西式与中式
    四、舞台呈现:现代化与变异
  第二节  《牡丹亭》的新创作
    一、全本《牡丹亭》之前
    二、从全本《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
    三、青春版《牡丹亭》之后
  第三节  《长生殿》的新创作
    一、三种类型
    二、文本与主题
    三、导演观念与舞台处理
    四、舞台美术的变化
    小结
第三章  新编古代戏:旧题材与新观念
  第一节  新编古代戏创作概述
    一、题材与类型
    二、古代题材与现代意识
    三、文体与结构
    四、曲牌与联套
  第二节  郭启宏的新编昆剧创作
    一、“一剧一论”:确立一种新型史剧观
    二、“人”的发现:诠释历史人物的新视角
    三、“向内转”:形式与手法的共同趋向
  第三节  张弘的新编昆剧创作
    一、《白罗衫》解析
    二、《红楼梦》折子戏
    三、“人在旅途”三部曲
    四、文人情怀与艺术追求
    小结
第四章  现代戏与实验作品:旧形式与新内容
  第一节  昆剧现代戏:新的转向与可能性
    一、现代戏创作概述
    二、现代内容与传统形式
    三、现代意识与手法
    四、现代戏的可能性
  第二节  实验作品:“后昆曲剧场艺术”

内容摘要
1978年以来的当代昆剧至今不过三十余年,但创作、演出格局却是百年来所未有。2001年之后,举国上下出现了一股昆剧热潮,传统剧目新创作、新编古代戏、现代戏与实验作品异彩纷呈,折子戏、单本戏、多本戏、全本戏层出不穷,不仅古典四大名剧悉数以全本戏或多本戏的方式搬上昆剧舞台,就连“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也在昆剧舞台上重现光彩。当代昆剧创作的主轴,一端是回归传统,一端是走向现代,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创作观念,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形态。不同的创作观念与艺术形态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代昆剧创作的几个基本问题:古今问题、中西问题与主导问题。《当代昆剧创作研究》将讨论三十多年来(1978—2016)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创作观念与艺术形态,为当代昆剧创作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主编推荐
丁盛,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美国长岛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戏剧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曾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作品奖(2010)、第27届田汉戏剧奖论文奖(20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