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译林青少版:儒林外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12.79
7.1折
¥
1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吴敬梓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44010
出版时间2014-04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8元
货号9787544744010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儒林外史》原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将近两百个人物。吴敬梓有意假托故事发生在明代,但实际上展示的却是一幅18世纪的清代社会的风俗画。全书以写实、讽刺和批判性的笔调,反映了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悲剧命运以及在这个制度下士子文人扭曲的、丑恶的灵魂,活画出了一群知识分子可笑、可悲又可鄙的形象,深刻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罪恶,进而讽刺和批判了整个封建制度和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朽,使人们认识到这个社会已不堪救药,同时作者也热情歌颂了一些善良正直的人物,表达了自己改良社会的美好理想。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中国清代有名小说家、诗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称“秦淮寓客”。吴敬梓从小聪颖好学,精通《文选》,作文则立马可待。但由于性格豪迈爽直,乐善好施,厌恶举业,不善治家,因而没几年,祖上的家业就被他花销一空,甚至到了要饿肚子的程度。但即使在这样的境况下,有人举荐他当“博学鸿词”的文官,他也托病不应,可见他对官场举业的轻蔑和不屑。后来,吴敬梓举家迁至南京。但是他的性格仍然没有改变,当时文人要在雨花山下筹建一座先贤祠,由于资金不足,他甚至不怕家穷,卖掉了所住的房屋来凑齐资金,晚年,吴敬梓自称“文木老人”,迁居扬州,这个时候,生活愈加贫困,但他仍然纵酒不改其行。由于文学创作方面的天赋,吴敬梓在移家南京后,就成了当时的文坛盟主,诗词文章,无所不精。而真正让吴敬梓名垂后世的、则是其整整创作了20年的《儒林外史》,这部杰作几乎耗尽了作家一生的精力,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以其很好的叙事艺术和宏大的思想内容,使吴敬梓成了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目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目录
王冕
周进
范进
严监生和严贡生
马二先生
匡超人
杜少卿
公祭泰伯祠
王玉辉
四贤
内容摘要
《儒林外史》有着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全书运用了高超的讽刺艺术。作者吴敬梓采用的讽刺手法丰富多样,但一般并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主要是把自己的是非观念与爱憎,寄寓在经过提炼和典型化了的日常生活情节中,通过传神生动的描写,把要讽刺的现象本身的矛盾与荒谬或明或暗地显示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其次是本书的结构独特。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近似一
部由几个自成单元又互相关联的短篇小说组合而成的长篇小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结构松散,人物变换太快,情节流动迅速,的确是长篇小说的大忌,但这样的结构特点也便于作者选取人物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人物故事中最为精彩的片段进行集中描写,有利于达到最佳的讽刺效果;另一方面所有故事又都围绕着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这个中心,有利于增加讽刺的广度和深度。第三是作者采用了比较纯熟的白话,语言明快、形象、准确、洗练。作者往往
只用三言两语,就能栩栩如生地描画出人物的形象,令人叫绝。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清末谴责小说在体裁或笔法上都很明显地受到了它的影响。
精彩内容
故事的开始,是在元朝末年。
元朝末年,在今天浙江省诸暨市境内,出了一个叫做王冕的人,天性光明磊落。他少年时候,生活在诸暨的乡下。七岁时死了父亲,母亲只好做些针线活儿,供他在村子里的学堂念书。念到将近三年,王冕十岁了,母亲就把他唤到面前来说:“儿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为你父亲过世以后,我一个女人,只有花钱的分,也赚不到钱。年岁不好,柴米又贵,几件旧衣服和一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只靠我替人家做些针线活赚来的钱,怎么供得起你读书?如今没办法,让你去给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明天就去吧。”王冕道:“娘说的对。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去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也还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
第二天,母亲和他到隔壁秦老汉家,秦老汉留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
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一百步左右,就是七泖湖,湖边一带有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瞌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玩耍。我老汉每天两顿小菜饭是不少的。每天早上,还给你两文钱买点心吃。只是凡事都勤快些,不要怪我怠慢了你。”他母亲谢了秦老汉,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门来,母亲替他整理整理衣服,说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不要让人说你的不对。早出早归,免得我担心。”王冕答应了,母亲含着眼泪去了。
王冕从此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回家,给母亲吃。每天秦老汉给他买点心的钱,他也舍不得用。攒到一两个月,就找个时间去村学堂
里,见那学堂里有卖书的,就买几本旧书。每天把牛拴了,坐在柳树下看书。
转眼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一天正值江南黄梅季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一会儿,浓云密布,下了一
阵大雨。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待黑云渐渐散去,透出一片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树枝都像水洗过一番,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会儿,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实在是不错!
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那该多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我何不自画他几枝?”王冕想了一会,见天色晚了,便牵了牛回去。从此以后,他攒的钱,不买书了,而是托人到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一开始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比真荷花只多了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传十,十传百,诸暨全县都晓得王冕是一个画没骨花卉①的名家,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王冕已不在秦家放牛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都豁然领悟了。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做官,又不交朋友,终日关门在家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屈原穿戴的衣冠,他便自己做了一顶非常高的帽子,一件非常阔大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拉着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在他后面嬉笑,他也并不介意。只有隔壁秦老汉,虽然也是农民出身,却是个深明道理的人,又因为从小看着王冕长大,见他如此不俗,所以对他比较尊重,时常把他请到家里,和他坐着说话儿。
这一天,王冕正和秦老汉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
个人,头戴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汉迎住,叙礼坐下。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衙役,又是买办,因为秦老汉的儿子秦大汉拜他做干爹,所以他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汉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待他,并邀王冕相陪。
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卉的吗?”秦老汉道:“就是了。亲家,你怎么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哪个不知道?因为前天知县吩咐要画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给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听说王相公的大名,所以直接来找亲家。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请一定费心画一
画。我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起送来。”秦老汉在一边再三鼓动。王冕不好意思驳秦老汉的情面,只得答应了,回家专心致志画了二十四副花卉,题了诗在上面。翟买办禀过了知县,哪知县时仁给了二十四两银子,翟买办贪污了十二两,只给王冕十二两银子,把画册拿走。时知县又置办了几样礼物,和画册一起送给他的老师危素,当做问候的礼物。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