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汉天下:英雄时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汉天下:英雄时代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2.77 5.7折 39.8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棠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6151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4172851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秦亡汉兴,其间西楚倏兴倏灭,乃五千年中华史稀有之英雄时代。乱局造就了英雄,英雄雕琢了时代。短短几十年间,陈胜、刘邦、项羽、韩信、张良、萧何等上百位英雄豪杰一时勃发并名垂青史,将个人魅力完美地融入时代脉搏,共同完成了重塑历史架构和中国人精神内核的历史使命。本书以历史史实为主线,以历史人物为核心,或叙或论,将英雄人物或喜或悲的命运,结合时代背景给予*合理的解读,主要描绘刘邦数历危局而终取天下、项羽霸于乱世却折戟沉沙的历史画卷,以全新的视角揭示帝国更替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唐棠,文史作家,收藏家,主要从事古董鉴赏,以及秦汉史研究。其历史见解独特而又不失客观依据,善于将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融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展现,从而透析时代人物与时代命运的内在联系。

目录
目 录
章 平民之子一神秘出生:忽悠/二青年刘邦:我的圈子/三人生理想:信陵君/四贵族项羽:国破家亡/五泗水亭:新起点/
第二章 帝国一帝国:开天辟地/二博浪沙:反秦的先驱/三秦帝国的刘邦:幸福生活/
第三章 星火燎原一沙丘阴谋:暴政/二大泽乡:星火/三赵燕齐魏:复国/
第四章 沛公起义一刘邦斩白蛇:逼上梁山/二项羽斩郡守:硬汉/三武臣之死:瓦解/四陈胜之死:流星/
第五章 千古帝师一英布:黑社会/二刘邦遇张良:知音/三项梁北上:刘邦借兵/
第六章 怀王之约一楚怀王:政治木偶/二张良复韩:一个坚持的人/三项梁之死:宋义上位/四怀王之约:打压项羽/
第七章 破釜沉舟一巨鹿:对峙/二杀宋义:项羽再夺权/三破釜沉舟:迷雾/四章邯投降:一场戏/
第八章 刘邦亡秦一刘邦西进:招降纳叛/二指鹿为马:弑君/三系颈以组:帝国灭亡/
第九章 鸿门惊魂一约法三章:刘邦心情忐忑/二新安杀降:断了后路/三鸿门宴: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呀!/四火烧阿房:有这回事儿?/
第十章 登坛拜将一十八路诸侯:王制的复辟/二天下复乱:利益,平衡/三韩信:高贵的游侠/四登坛拜将:一个试用的机会/五汉中对策:纲领/
第十一章 败走彭城一还定三秦:暗度陈仓/二项羽:失误/三陈平:鬼才/四刘邦入彭城:胜利来得太容易/五败走彭城:一夜回到解放前/
第十二章 背水一战一下邑画策:张良论英雄/二盗嫂受金:陈平被挖坑/三魏豹反汉:都是算命惹的祸/四木罂渡河:一鸣惊人/五背水一战:旷世杰作/
第十三章 闯营夺印一英布降刘:统一战线/二谏阻分封:老谋深算/三离间范增:诡计/四荥阳之战:刘邦狼狈逃窜/五闯营夺印:我信不过你/六平齐之战:韩信的地盘/
第十四章 楚河汉界一成皋之战:优势,胜势/二广武对峙:无奈的霸王/三韩信的惆怅:三国演义?/四楚河汉界:并非均势/
第十五章 霸王之死一固陵之战:刘邦被放了鸽子/二乌江残阳:霸王的宿命?/三千古追问:谁杀死了霸王/
第十六章 第二帝国一洛阳登基:嬴政的衣钵/二田横之死:旧贵族的末路/三定鼎长安:小人物的大智慧/四郡国并轨:危机四伏/五伪游云梦:诈捕韩信/六十八功侯:安抚军功集团/
第十七章 白登之围一漠北强敌:匈奴,匈奴!/二白登之围:千古谜案/三贯高之谋:华丽的血色/四汉匈和亲:妥协/
第十八章 屠戮异姓一陈豨叛变:一石激起千层浪/二韩信之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三彭越之死:吕雉杀死了他?/四英布之死:红颜祸水?/五卢绾逃亡:朋友再见!/
第十九章 帝国疑云一刘氏夺王:白马之盟/二后宫夺嫡:亲爱的,我帮不了你!/三大风歌:再见了,我的帝国!/

 

内容摘要
秦亡汉兴,其间西楚倏兴倏灭,乃五千年中华史稀有之英雄时代。乱局造就了英雄,英雄雕琢了时代。短短几十年间,陈胜、刘邦、项羽、韩信、张良、萧何等上百位英雄豪杰一时勃发并名垂青史,将个人魅力完美地融入时代脉搏,共同完成了重塑历史架构和中国人精神内核的历史使命。本书以历史史实为主线,以历史人物为核心,或叙或论,将英雄人物或喜或悲的命运,结合时代背景给予*合理的解读,主要描绘刘邦数历危局而终取天下、项羽霸于乱世却折戟沉沙的历史画卷,以全新的视角揭示帝国更替的历史进程。
      

主编推荐
唐棠,文史作家,收藏家,主要从事古董鉴赏,以及秦汉史研究。其历史见解独特而又不失客观依据,善于将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融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展现,从而透析时代人物与时代命运的内在联系。

精彩内容
第十五章 霸王之死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迷信武力,不讲政治。政治的核心是利益的分配。这个分配包括利益的划分、平衡和利益失衡以后的补偿及其所有的方法和机制。项羽正是混淆了战争手段与政治目的,更无法保持利益的平衡。所以,即便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了刘邦,天下也很可能会四分五裂,终究不会是他的。
一 固陵之战:刘邦被放了鸽子
刘邦单方面背弃停火协定,追击撤退中的项羽。在追击途中,他向齐王韩信、魏相彭越请兵,希望三方会师,一举击破西楚军。刘邦一路追击,一路期盼。兵至固陵(今河南周口淮阳县北),楚汉两军已经能够听到彼此的马蹄声。但是,韩信和彭越一个也没有出现。彭越在过去十个月项羽纠缠于中央战场的时候,连续攻克几十座城市。他派人送来一些粮草,捎话给刘邦说:“魏地初定,局势不稳,无力派军支持大王。”而韩信更过分,一个兵也没有派,连句话都没有。刘邦三打一的计划很美,但是两个帮手都没有出现,他只能和项羽一对一迎战了。很明显,韩信和彭越消极怠工了。汉五年(前202)十月,正在撤退中的楚军稳住阵脚,向刘邦的汉军发动疯狂反攻,汉军大败。刘邦在单独率军面对项羽的时候,至今无一胜绩,哪怕项羽已经在溃退途中。幸运的是,撤退中的西楚军急于东归,已如强弩之末,未对刘邦的汉军造成毁灭性打击。刘邦无奈,由攻转守,稍稍稳住阵脚以后,深沟高垒,只求自保。刘邦很郁闷,问计张良:“他们都不来帮我,该怎么办?”张良为刘邦分析说:“西楚灭亡,就在眼前。但是韩信、彭越二人都还没有自己的封地,此次未能出兵,并不奇怪。大王封韩信为齐王,却并非心甘情愿,并且没有为韩信指定封地范围。彭越作为魏相,已经数年。如今魏王魏豹已经不在(被周苛杀于荥阳),彭越日夜盼望大王能够封他为王。”“请大王把陈县(今河南周口淮阳县)以东至大海,封给韩信;再把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榖城(今山东济南平阴县)以南封给彭越。如果大王真的可以如此与他们分享天下,他们一定火速前来。如果他们不来,则战局难料。”彭越还说得过去,至少送来一些粮草,找了个借口。韩信简直太过分了,这可是无言的、赤裸裸的敲诈!刘邦虽是这样想,但是他很清楚:形势比人强。君王的命令、朋友的情谊,都抵不过利益的交换。刘邦完全接受张良的建议,给韩信、彭越下达命令说:“请与我合力击楚。楚灭以后,陈县以东至大海,封给韩信;睢阳以北、榖城以南封给彭越。”取得利益的承诺以后,韩信、彭越立即回复刘邦:“即日起程!”此时,项羽的后方只剩下一个据点:寿春(今安徽六安寿县),由西楚大司马周殷镇守。很快,汉军的敌后游击部队刘贾、英布军渡过淮河。在其威逼利诱之下,周殷向汉军投降,并且率领九江楚军加入追击项羽的行动。项羽覆亡在即,周殷无心抵抗,情有可原。但是作为项羽的骨鲠之臣、大司马(西楚三位大司马之一),周殷只能算是无耻的叛徒。汉军的郎中骑兵部队已经占领彭城,在灌婴的率领下,几乎同时加入追击行动。刘邦的天罗地网全面撒开,项羽已是末路狂花。
二 乌江残阳:霸王的宿命?
汉五年(前202)十二月,项羽率军十万抵近垓下(今安徽宿州灵璧县附近)。同时,全部汉军业已到达,总兵力超过五十万人,由韩信担任大会战前方总指挥。韩信是谋战之神,项羽是勇战之神。两位百战百胜、无坚不摧的战神,此前从未在正面战场针锋相对。在楚汉战争行将结束的时刻,这个宿命的地点被选在了垓下。韩信率领三十万嫡系部队冲锋在前,刘邦率军居中,周勃和大将柴武率部殿后。韩信把三十万部队分为左中右三路,自己坐镇中路军,形成扇形包围圈不断逼近楚军。穷途末路的项羽向韩信的中路军发动猛烈反扑,韩信率军退却。就在项羽形成反扑的时刻,韩信命令左右侧翼对楚军完成包围,再命令中路军同时发动攻击。十万楚军大败,被困垓下。疲惫的西楚军一面负隅顽抗,一面安营扎寨。项羽已是虎落平阳,百战百胜的英勇已经被恐惧占据了一半。夜幕降临,汉军主力把楚军包围得水泄不通。突然,四面传来楚歌声(汉军中的楚地士兵自发地歌唱,抑或是韩信有意瓦解楚军士气),项羽大惊失色,说道:“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地全部占领?为何汉军之中楚人如此之多?!”他无法入睡,起身饮酒。其实,项羽饮的不是酒,是恐惧和绝望。项羽身边有一位美人虞姬,跟随多年;另有一匹乌骓马,项羽骑了五年。项羽感时伤怀,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铁汉柔情,令虞姬肝肠寸断。她相和而唱,项羽禁不住流下数行眼泪,左右将士也都掩面而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曾经不可一世的项羽何曾想过,自己能有今天?不能再等了,等下去只能是坐以待毙,项羽决定趁着夜色突围。他翻身上马,遴选麾下精锐骑兵八百人,抛弃西楚大军,向南突围而去。垓下向南,即是淮河,淮河东南方向,很快就能到达长江。如果项羽的突击小分队满血前进,项羽有很大的把握渡过长江,回到吴中。天亮时分,汉军才发觉项羽已经突围而去(项羽如何突围的?汉军的包围圈为何连八百骑兵突围都没有发觉?无从稽考)。此时,对于汉军的骑兵部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灌婴率领五千精锐郎中骑兵,紧追不舍。很显然,项羽的八百精锐也已经疲惫不堪,竟然被灌婴追及。项羽且战且退,勉强支撑,渡过淮河。这时候项羽麾下骑兵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一百多人。项羽一行抵达阴陵(今安徽滁州定远县境内),迷路,询问一位田间农夫。农夫欺骗项羽说:“向左。”项羽向左以后,竟然陷在沼泽之中,被迫放慢了脚步,终被灌婴的骑兵再次追及。两军接触之后,项羽再向东,退出沼泽,到达东城(今安徽滁州定远县境内),只剩下二十八人。项羽退至一处山坡,四下已被汉军包围。项羽知道再也不能逃脱,告诉手下将士说:“我起兵至今,已经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绩,独霸天下。今天困于此,是天要亡我,并非作战不力。今天固然一死,但是我为各位来一次闪电战,一定能够取得三项胜利:突出汉军重围,阵斩汉军将领,砍倒汉军旗帜。如此,则各位明白是天要亡我!”项羽把二十八骑分为四队,面向四个方向,约定在山坡东侧集结于三处。项羽大喝一声:“我为各位阵斩汉将!”说罢,如猛虎下山冲下山坡,汉军望风披靡,项羽瞬间斩杀一名汉将。此时,郎中骑兵将领杨喜追项羽甚急,项羽怒目相向,杨喜竟然人马俱惊,逃奔数里。按照原定计划,项羽与将士们集结三处。汉军不知项羽所处,于是分成三个包围圈。项羽如法炮制,又来一次突击,再次斩杀一名汉军都尉,杀数十百人(史书所载如此夸张)。又集结一处,发现只损失两名骑兵。项羽得意地对将士们说:“怎么样?”将士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声说:“果真如大王所言!”项羽再向东,到达长江边的乌江(今安徽马鞍山乌江镇)。乌江亭长停船靠岸,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有千里之地,数十万人,还可以称王。请大王快快渡河。此地只有我一条船,汉军追至,无法渡河。”项羽仰天长笑:“天要亡我,我何必渡江!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河西向,如今无一人生还,纵然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当王,我有何面目面对他们?即使父老不言,我岂不是内心羞愧?!”项羽又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长者。我骑此乌骓马五年,所向披靡,曾经日行千里,不忍杀它,就托付给您吧!”仰天长啸赴死难,霸王不是苟且人!曾经,他执戟仗剑,血战八方,百战百胜,无坚不摧。如今,只剩得孤家寡人,残阳如血。此时,汉军再次追及。项羽下马步战,短兵相接之际,再次斩杀汉军数十百人,自己也身受十多处创伤。在生命后的数秒时刻,项羽依旧具有贵族的从容。他猛地瞅见汉军骑兵队伍中一位老熟人,朗声喊道:“对面可是老朋友吕马童?”吕马童手指项羽对另一位将领王翳说:“这正是项王!”项羽对吕马童说:“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万户侯购买我的人头,我就把头送给你!”说罢,项羽自刎,终年三十一岁。战死沙场,死得其所。就这样吧,也就这样了。他是战国时代后的骑士,他是中国历史难以逾越的传奇。他的勇武,旷古烁今,彪炳千秋。这一刻,楚汉战争结束了。
三 千古追问:谁杀死了霸王
《史记•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精彩的篇章,而项羽之死又是其中精彩的部分,甚至比鸿门宴还要精彩。每次读项羽之死,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触:司马迁书写《史记》的年代离项羽已有一百多年,为何描写的如此详细精彩?虞姬去了哪里?垓下之战的十万楚军去了哪里?项羽如果渡过长江回到吴中,他还有戏吗?项羽为何就失败了?先看项羽之死的当事人。参与追击项羽的汉军骑兵将领杨喜,和其他四位将领吕马童、王翳、杨武、吕胜一起分得项羽的尸体,五人分享万户封邑。这五人都来源于秦军,他们在此刻的出现,以及郎中骑兵组建初期李必和骆甲来源于秦军的事实,正说明汉军的郎中骑兵脱胎于秦军的骑兵部队。凭借项羽五分之一的尸体,杨喜被封为赤泉侯,封邑两千户。杨家从此走上富贵之路,其后代绵延不绝,不乏位高权重之人。七百八十多年以后,开创大隋王朝的杨坚就是杨喜的后代。或许可以说,项羽虽死,却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了中国历史。在项羽乌江自刎大约一百年以后的汉武帝时期,赤泉侯的爵位已传至杨喜的曾孙杨胤。杨胤有个儿子叫杨敞,杨敞娶了个媳妇,这个媳妇就是司马迁的女儿。杨敞年轻的时候默默无闻,但是他与老丈人司马迁有很多交流。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杨敞深得托孤重臣霍光的信任,进入帝国权力中心,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再后来的汉宣帝(刘询)时期,杨敞的儿子、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才把深藏多年的外祖父所著《史记》公之于众。这都已经是司马迁去世以后的事了。我们也要感谢杨喜的家族,否则,史家之绝唱必定无法传世。关于项羽之死的种种史料,司马迁很可能都是从女婿那儿听来的。在那个信息传播极为困难的时代,项羽之死的种种情形,通过几代人的口口相传、添油加醋,再经过项羽的“铁杆粉丝”司马迁的描画渲染,终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史记》中的项羽之死。而第四代赤泉侯杨胤是司马迁的亲家,也许正是基于这层关系,司马迁以“赤泉侯”的称呼让杨喜在如此精彩的篇章里露了一下脸。司马迁为夸张的部分,就是项羽的个人战斗力。项羽的勇猛无敌和英雄气概令人印象深刻:来去如风,斩将刈旗,动辄杀数十百人。然而,杀数十百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单骑的项羽在当时不具如此大规模杀敌的技术条件:马镫和马鞍。提及中华文明,国人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四大发明。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项发明,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不亚于四大发明,就是马镫。马镫的成熟与广泛应用,真正实现了把人与马融为一体。尤其是后来双侧金属马镫和高桥马鞍的配套使用,在纵向和横向上为骑士提供了的稳定性,在极大降低骑乘难度和疲劳度的同时,完全解放了骑士的双手,把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发挥到极致,才使骑兵逐渐成为战争的主力。但是,这些技术条件,都是项羽以后的事情。早的金属马镫实物出土于西晋时期,那已是项羽自杀之后四百多年。在项羽的时代,中原地区多会借鉴匈奴骑兵的经验,使用初级阶段的布制或皮制马蹬,而不是马镫,高桥马鞍更是没有踪影。骑兵使用的兵器以短兵器为主,青龙偃月刀和方天画戟这样的重武器则无从谈起。根据楚汉彭城之战、韩信背水一战以及灌婴的郎中骑兵的作战来看,那时的骑兵主要担任突袭、偷袭、侦察、侧翼包抄、敌后骚扰以及追击的战术任务。所以,项羽骑在乌骓马背上,他多有皮制的马蹬和平面的马鞍,而马蹬有可能还仅是单侧的。他要一手抓住马缰,一手实施作战。他不可能使用长矛、长戟等重武器,更没有“降龙十八掌”之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手段。所以,项羽动辄斩杀数十百人,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更可能的情况是,项羽利用乌骓马的优势,狼狈逃窜,一直退至江边才退无可退。但是那样的窘迫场景,不符合司马迁心目中偶像的形象。所以,关于项羽之死,我们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就可以了。关于虞姬,《史记》中的记载仅限于“美人名虞,常幸从”以及“歌数阙,美人和之”。《汉书》以及《资治通鉴》的记载也只能来源于《史记》。关于虞姬的故事很多,除《史记》中寥寥数语以外,包括经久不衰的“霸王别姬”桥段在内,很可能都是无稽之考。那些美丽的桥段或者故事只是为了达到艺术的、文艺的、娱乐的或者利益的目的而已。但是对其进行合理的推测还是可以做的。项羽知道自己不可能突围而出,他更没有能力派人护送虞姬安全突围。至于戏剧中“霸王别姬”的缠绵悱恻,他们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演绎。项羽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肯苟活,更不可能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留下自己深爱的女人给刘邦。虞姬的下场,很可能就是被项羽杀死在垓下战场,并且就地掩埋。这听起来很残酷,却很可能是真实的。垓下之围,十万楚军已经军心涣散并且饥饿、疲惫到极点。四面响起楚歌声,更是瓦解了这支队伍的心理防线。天亮以后,当他们发现统帅已经抛弃大军,他们不可能再作殊死抵抗,其选择只有两个:投降或者逃跑。根据后来的史实,确定此时投降的恰恰正是项家族人:项伯、项襄、项它等等。项家族人全部保存,并且刘邦把他们赐姓刘。刘伯封为射阳侯,刘襄封为桃侯,刘它封为平皋侯。刘伯凭借鸿门宴护驾、霸王大封诸侯时为刘邦请求汉中之地,以及后来两军阵前保全刘邦老爹的性命等一系列功劳,封侯并不奇怪。令人费解的是刘襄、刘它等人也全部封侯,他们何功之有?至少正史里面没有任何记载。难道他们在楚汉战争时期都已成为刘邦在项羽身边的卧底?他们是被项伯策反了吗?逃跑的人以钟离昧和季布为代表。他们都是楚军阵营中能征惯战的将领,自忖刘邦不会放过他们,只能逃亡。钟离昧与韩信有旧交情,投奔了韩信。后来韩信为了讨好刘邦,竟然把钟离昧的脑袋割了下来。季布隐姓埋名,流落民间躲藏起来。后来在夏侯婴的请求下,刘邦赦免季布。再后来,在汉惠帝(刘盈)和汉文帝(刘恒)时期,季布分别担任中郎将和河东郡守,成为一方能臣。至于十万大军,他们都是无名的小卒,的可能是就地投降。假使项羽逃回江东,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项羽之死,潮的部分就是他有机会渡船过河回到江东,但他主动放弃生的机会,选择血战而死。这样的选择让项羽的形象悲壮而饱满,更令后世万人心痛流泪、遗憾千古。一千多年以后,唐代诗人杜牧有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一千三百多年后,宋代词人李清照有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项羽不回江东是必然的,他即便回去亦枉然。因为他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已经终结,多只是做个被刘邦全国通缉的战犯而已。刘邦的军事打击已成泰山压顶之势,一道江水又怎能阻止?天下统一的趋势又怎能阻止?即使项羽逃回江东,他也根本没有时间组织抵抗。《史记•樊郦滕灌洌传》记载,灌婴“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就是说,项羽自刎以后,灌婴率领郎中骑兵马不停蹄渡过长江,破吴郡,俘虏吴郡郡守,先后平定吴郡(今江苏苏州)、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和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所以说,项羽自刎于乌江,于其生无憾矣。项羽虽死,但他是勇武的,浪漫的,高贵的,诗意的,充满英雄主义的。诗意的项羽为何终输给了狡黠的刘邦?司马迁是这样认为的:秦朝暴政,陈胜首义,天下英豪群起响应。项羽没有尺寸封地,乘势起于垄亩之中(初起兵时,他代表楚国贵族旧势力,为项燕光环所笼罩,又是吴中地方豪强,起点并不低)。只用三年,率五路诸侯,诛灭暴秦。分裂天下,大封诸侯,发号施令,号称霸王。虽然终未能保全,却是亘古未有之事。后来项羽放弃关中,执意东归,驱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却怨恨诸侯背叛自己,岂不荒唐?迷信武力,刚愎自用,不吸取历史教训,天真地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短短五年,国家灭亡,身死东城。项羽至死都不觉醒、不自责,反而认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荒谬?司马迁说的很中肯,项羽正是成也勇武,败也勇武。他的勇武,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只是给刘邦做了嫁衣裳。项羽的悲剧在于他迷信武力,不讲政治。政治的核心是利益的分配。这个分配包括利益的划分、平衡和利益失衡以后的补偿及其所有的方法和机制。项羽正是混淆了战争手段与政治目的,更无法保持利益的平衡。所以,即便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了刘邦,天下也很可能会四分五裂,终究不会是他的。重要的是,他失了人心。他迷信武力,所以一再屠城,坑杀秦兵二十万人,火烧咸阳,屠秦宗室。灭秦之人却比暴秦还要残暴,失去天下人心,以至于末路狂奔之际,连田间农夫都要误导他进入沼泽之中。其次,他丢了人才。他刚愎自用,以为天下之大唯我英明。所以他不容人、不信人,格局小、易猜疑,以至于张良、韩信、陈平等大智大勇之人全部逃奔刘邦,并与他死磕到底。即便是忠心耿耿、老谋深算的范增,也为项羽抛弃。项羽重用的只有项家族人以及曹咎、龙且、司马欣、周殷等庸才。失了人心,丢了人才,所以项羽失败了。如果说周朝死于制(王制),秦朝亡于政(暴政),那么项羽就是败于武(武力)。其中一切的核心,就是利益失衡。项羽杀死了自己。怀王之约时,项羽曾被封为鲁公,其封地在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子的故乡)。汉军兵临城下时,鲁县父老不相信项羽已经死亡,不肯向汉军投降。就在汉军准备攻城之际,他们听到城中传出礼乐和读书声。刘邦认为鲁县是礼仪之邦,并且赞赏其对项羽的忠诚,下令停止攻击。汉军让鲁县的父老看到项羽的头颅,之后,鲁县才投降。刘邦下令,把项羽葬在鲁县附近的榖城。这里既是项羽曾经的封地,也是楚汉战争时期楚军根据地的一部分。刘邦以公爵的规格埋葬项羽,并亲自主持葬礼,恸哭失声。项羽的死,是政治需要。刘邦的眼泪,是英雄的惺惺相惜,是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情谊。我们相信此时刘邦的眼泪是真诚的。项羽死了,五十五岁的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终的胜利。老头子刘邦如释重负,也许,他还有些失落和孤独。五十五岁,在那个年代基本属于行将就木的年纪。这个四十八岁还逃亡于芒砀山中的秦国小吏兼乡里混混,会想起咸阳街头秦始皇的豪华车队,想起鸿门惊魂,想起彭城惨败,想起丁公的长矛几乎扎向自己的胸膛,想起荥阳的金蝉脱壳,想起成皋的只身逃亡,想起小修武的彻夜未眠,想起沛县这帮老兄弟,也许还会想起曾经和项羽并肩作战。真是值得庆幸,六年半的血战和步步惊心以后,他登上时代的。还来不及细致考虑如何治理他这个庞大的帝国,他想起了韩信。寒风瑟瑟的战场上,所有的敌人几乎都被消灭了,刘邦却瞥见身旁韩信那魁梧的身影。韩信太强大了,让他感受到莫大的威胁。事不宜迟,他需要尽快解决这个潜在的麻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