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序跋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136.76
6.9折
¥
19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周汝昌 著,周伦玲,周月苓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9740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23902897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周汝昌序跋集》收录周汝昌先生所作序跋文字一百七十馀篇,写作时间跨越七十年,内容涵盖红学、诗词、古典小说、书法绘画等方面,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学术专著与论文、随笔写作之外的研究与思考,记录了周先生的学术研究历程,亦具有学术史意义。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天津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著有《红楼梦新证》、《书法艺术答问》、《曹雪芹小传》、《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目录
诗魂史笔韵中华(代序)
《三国演义》前言
《范石湖集》前言
《唐宋传奇选》前言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序
《聊斋志异新注》序言
《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萃丛书》总序
《历代百字美文萃珍》序
《中国古典小说卷中诗词鉴赏》代序——诗词韵语在小说中的意义
《新评新校古典名著系列》总序
《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序言
《唐宋词鉴赏辞典》序言
《红楼梦辞典》序
《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序
《诗词典故词典》序
《三李诗鉴赏辞典》序言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序
《花间集注翼》绪言
《苏辛词说》钞校后记
跋《丛碧词》(辛卯)
跋《丛碧词》(一九五三)
《丛碧词话》序
跋《无名词》
《竹庵新稿》序
《词学新探》序言
《宋百家词选》序
《苏辛词说》小引
《张伯驹词集》序
《夕秀词》序
《西海诗词集》序
《晚听斋诗稿》序
《险梦诗痕》序
《健行斋诗词》序
《桃蹊诗存》序言
谈尽心的诗词——《我是人间痴》代序
《崇斋吟稿》序
《海棠雅集》跋语
《珂罗版印集右军书圣教序》校记前言
欧书皇甫碑新跋
《中国书法美术史》代序
《顾随先生临同州圣教序》序
《恭王府画册》序言
《当代楹联墨迹选》序
《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序
《中国古今实用对联大全》序
《王莲芬诗文选》序言
《顾随临帖四种》引言
王学仲的文才——《王学仲诗文评注》代序
《顿立夫治印》序言
序《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崔自默》
观音妙相颂——《历代观音妙相白描图集》序言
《历代菩萨宝相白描图集》卷前小记
绣出观音不倩针——《蜡绘佛像艺术》代序
《儿童工艺丛书》序
《石头记微刻》序
佛像艺术展引言
《红楼梦——太虚幻境图》序
《湖北省图书馆百年馆庆名家书画集》序言
《董可玉画册》序
《魏始平公造像记集联》序言
《姚奠中书艺》序
题《一印一世界》
《一梦印千红》序言
《许政扬文存》代序
《燕京乡土记》序
《负暄琐话》骥尾篇
《李清照新论》序言
《延芬室集》(竹影书屋藏本)题识
《马凯餐厅菜谱》序
《不今不古集》序
《张伯驹和潘素》序
《医道合参中风论》序
《人与十二属相》序
《天津咸水沽李氏族谱》序
《古今佳句咏天津》序
《峰峰志》序言
《诗文艺术琐论》序
《名家倩影》序
《小楼梦回》序言
《京华风情》序言
《北京土话》引起的话
《古史考》序言
《画坛名家》诗序——题王景山先生新著
题《北红拂记》
《古镇稗史》序言
《天津市津南区志》序言
《天津区县年鉴》序言
《书趣文趣理趣——学人书话》序
《百年风华——南开中学校园文学百年巡礼》序赞
《南开永驻我心——天津南开中学百年华诞校友纪念文集》序言
《顾随致周汝昌书》序
《天津査氏水西庄研究文录》序言
寸草怀思——《天涯桃李报春晖》序
《海下风情》(二卷)序言
顾随先生诞辰百年感言——《顾随年谱》代序
《刘鹗年谱长编》代序——奉题铁云先生年谱全编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评介》跋
《记者过眼录》代序——奉题王景山新著
《脂砚斋石头记》甲戌录副本序
《脂砚斋石头记》甲戌本跋
跋胡适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红楼真梦传奇》跋
《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出版说明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出版说明
《红学史稿》序
《石头记探佚》序
《红楼识小录》序言
《<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辑录》序
《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序
《红楼梦艺术论》序
《读红楼梦随笔》影印本绪言
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新补》代序
《列藏本石头记管窥》序
《红楼艺境探奇》序
《红楼梦艺术管探》序
“在苏本”旧钞善本《石头记》论略——中苏联合影印本代序
《红楼通析》序
影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序言(一九八六)
影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序言(二〇〇八)
《红学论稿》序
《红楼梦答问》序
《<红楼梦>——根据曹雪芹原意新续》序
《论石头记己卯本和庚辰本》序
《立松轩本石头记考辨》序
《北京大观园》(旅游丛书)序言
《红楼梦新探》序
欧西《红楼梦》研论得失之我见——《欧美红学》序言
《话说红楼梦》序
《红楼全咏》序
《梦在真假之间》序
《太极红楼梦》序言
《红楼丛话》序言
《红楼梦的庐山真面》序
《曹雪芹祖籍在丰润》序
《秦可卿之死》序
《红楼梦符号解读》序
《曹雪芹祖籍考论》序
《红楼梦》世界语版序言
《曹雪芹梦断西山》序言
《红楼梦佚貂本事》序言
《<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序
《曹雪芹祖籍铁岭考》序
《丰润曹氏家族》序
《曹雪芹祖籍论辑》序
《曹雪芹家世新证》序
《甄家红楼》序言
《真伪鉴红楼》序言
《红楼鞭影》导读
《红楼梦是反面春秋》小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序
《红楼梦批语偏全》序言
《圆明园与<红楼梦>大观园》序
《北京大观园》(北京览胜丛书)引言
《“界外”杂识》序言
《脂本汇校石头记》序言
《曹雪芹南宋始祖发祥地武阳渡》代序——武阳古渡 金碧芹坊
《红学史中的千古奇冤——<曹雪芹画像>之谜》序言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二版跋语
《红楼梦本义约编》三种合刊序言
《红学求是集》序言
《说不尽的红楼梦》序言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题画诗后记
《评书红楼梦》序
《江宁织造与曹家》序
《天津和平区兴安路街道红学会论文集》绪言
《禅在红楼第几层》序
善察能悟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四部)代序
《胡适批红集》序言
Between Noble and Humble序
考李证红随想录——《红楼梦里史侯家》代序
《恭王府丛书》小引
《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论文集》序
Wandering Between Two Worlds:the Formative Years of Cao Xueqin in 1715-1745序
《五洲红楼》绪言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周汝昌序跋集》收录周汝昌先生所作序跋文字一百七十馀篇,写作时间跨越七十年,内容涵盖红学、诗词、古典小说、书法绘画等方面,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学术专著与论文、随笔写作之外的研究与思考,记录了周先生的学术研究历程,亦具有学术史意义。
主编推荐
周汝昌(1918-2012),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天津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著有《红楼梦新证》、《书法艺术答问》、《曹雪芹小传》、《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精彩内容
《三国演义》前言
《三国志演义》,一般都省称作《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不朽作品。
在封建时代,士大夫们看不起像罗贯中这样的通俗文学家,骂他是“村学究”。因此有关他的生平纪载,十分难得。由一些极零星的资料,我们得推知以下几点:罗贯中,名本(另一说:名贯),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太原人(另外二说:东原〔似指山东东平〕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元末,死于明初,大约跨公元一三三○到一四○○年的一段时期;主要是元顺帝脱欢帖木尔和明太祖朱元璋两个人的统治年代。他的小说著作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北宋三遂平妖传》等多种;在《水浒传》的撰作或编整工作上,他也是一个主要参与者。此外,他还擅长作词曲,风格“极为清新”,他作的杂剧现在所知有三种:《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和《忠正孝子连环谏》。可见罗贯中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友人曾说他的性情“与人寡合”,后来则“不知所终”。可能是:晚年流落在偏鄙的地方,去作“湖海散人”、“传神稗史”,即专一致力于小说等文学创作事业了。他的落落寡合的脾气应该就是他不肯与一班统治阶级人物同流合污的表现。又在较晚的传说中,还提到他在元末参加过革命活动,和张士诚有过相当的关系。
“三国演义”在罗贯中以前,有长期形成的过程;在罗贯中以后,也还有加工的经过。在他之前,大约从唐末起——至少是到北宋时期,三国故事在民间已经十分盛行,当时的劳动人民在偶有一点闲暇的时候,就喜欢去听说话人(当时说书叫作“说话”,“话”就是故事的意思)说“三国”。又由于宋朝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级的文化生活要求很大,所以大都市里的说话门类很多,分工很细,就有叫作“讲史”的,专门演说历史故事;而“讲史”一门中又特别分出“说三分(三国)”的一个专科来;这就说明人民群众是如何喜爱这些三国故事了。到元朝的时候,已经有了半图半文的《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刊本,这是由口头讲说逐渐结晶为文字写本的痕迹。同时,元代剧曲特别盛兴,从保留下来的不一定完备的元人剧目来看,三国故事也是和水浒故事同为元代历史剧作家们所常取材的对象。这中间,民间传述、说话的艺人、写剧演剧的文学家艺术家,都不断在创造、丰富这些故事。罗贯中的《三国》小说,就是在这样雄厚的基础上,同时又参考了历史家和文人的纪载,天才地写作而成的。明弘治甲寅年(一四九四)序刊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大概是比较接近罗贯中原本的一个本子。
在这以后,到明代许多《三国》刊本已经流行了将近三百年的时候,清初人毛纶(字声山,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毛宗岗(字序始)父子开始了修订《三国》的工作。这一工作大约完成于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或稍前。毛氏父子在细节上进行了一些增、删、改动、修饰的加工工作,如鲁迅先生所指出:
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见,约举大端,则一曰改,如旧本第百五十九回《废献帝曹丕篡汉》本言曹后助兄斥献帝,毛本则云助汉而斥丕。二曰增,如第百六十七回《先主夜走白帝城》本不涉孙夫人,毛本则云“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兵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三曰削,如第二百五回《孔明火烧木栅寨》本有孔明烧司马懿于上方谷时,欲并烧魏延。第二百三十四回《诸葛瞻大战邓艾》有艾贻书劝降,瞻览毕狐疑,其子尚诘责之,乃决死战,而毛本皆无有。其馀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
其中改、增两例,据毛宗岗自己说明,都有所本;削去的则是“不知其诬,毋乃冤古人(诸葛亮父子)太甚,今皆削去,使读者不为齐东所误”;旧本有词句不够妥帖和复沓的地方,许多征引的章奏和史官的论赞,成为累赘的,都或改或删,使全书更加紧凑和完整。所以这一次修订大体上是有益于原本的。从此,《三国志演义》的创作和加工,都已完备定形。毛本替代旧本流传到今天,又已经三百年左右。所以我们现在重印的本子,仍取毛本。
当然,《三国演义》的主要和真正作者还是罗贯中而不是毛宗岗,毛本虽然有些细碎的更动,实际上绝大部分还是保留了罗本的原文的。
全部《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一八四)一直叙到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二八○),写了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从历史本身来看,这是一个由于土地剧烈兼并、地主剥削残酷,官家徭役繁兴,政治腐败,几十万农民起来反抗不幸失败之后,一群军阀割据争夺的混乱时代。两汉以来四百年间社会生产的积累、发展,社会生活的繁荣、文明,到此遭到长期的破坏、严重的摧残,人民蒙受的苦难至极深重,战乱残馀的百姓,饿得人吃人;士兵到无所劫掠时,也只以桑椹、蒲螺为食物。正如当时的诗人所写:“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清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秕而无粒。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骎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前者对比地写出统治剥削集团的淫奢昏暴和人民的水深火热;后者则画出一幅人民在“各路诸侯”大规模杀戮破坏、饥馑流亡之下的惨绝人寰的图画。正因如此,人民对这样的时代难忘记,千百年间,父老子孙们在递相传述;而且,每当再一次遇到一个动乱苦难的时期,人民就很容易地联想起以往的历史而温习它,“说书唱戏,讲今比古”这一话头代表着过去人们历来的共通认识。这样,对历史的沉痛记忆也就加深一层。在内政败坏、外族压迫的宋、元时代,“讲史”特别以“说三分”和“讲五代史”(五代,指唐、宋之间的另一混乱时期,九零七——九五九,包括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内中唐、晋、汉都是外族人作皇帝)为两大主题,为人民所注意,不是没有原因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