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国学经典》(精装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读《国学经典》(精装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1.66 4.8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夏海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7112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3986642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品读国学经典》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部分思想深邃、特点鲜明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介绍作品内容和文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知人论史”、“知人论世”,对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生际遇、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文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各个领域,基本是采用“解构”与“建构”的写作手法,在解析原文、“走近古人”的过程中重构对文本的理解。对于广大读者特别学习古文经典、汲取人生智慧、提升文化修养,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夏海,浙江孝丰人,法学博士。1978年入中山大学哲学系,1982年分配到中央***,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著有《中国政府架构》、《政府的自我革命》、《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制度》、《论语与人生》等书。


目录
自序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读管仲《牧民》有感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读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有感
学而不已神明自得
――读苟子《劝学》有感
敢于进言善于进言
――读韩非子《说难》有感
真心求人才大胆用人才
――读李斯《谏逐客书》有感
求贤用贤共治天下
――读刘邦、刘彻“求贤诏”有感
忍辱负重志在《史记》
――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感
施仁义治天下
――读贾谊《过秦论》有感
重农贵粟政之本务
――读晁错《论贵粟疏》有感
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读曹操“求贤三令”有感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读曹丕《典论?论文》有感
为国以忠鞠躬尽力
――读诸葛亮《出师表》有感
百善孝为先至孝者至忠
――读李密《陈情表》有感
质性自然乐天知命
――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感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有感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读王勃《滕王阁序》有感
苍凉悲歌守在四夷
――读李华《吊古战场文》有感
陋室可铭德者居之
――读刘禹锡《陋室铭》有感
阿房宫赋执政者鉴
――读杜牧《阿房宫赋》有感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读韩愈《进学解》有感
分封郡县势之必然
――读柳宗元《封建论》有感
超越自我心忧天下
――读范仲淹《岳阳楼记》有感
君子同道小人同利
――读欧阳修《朋党论》有感
欲君必纳欲臣必谏
――读苏洵《谏论》有感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读苏东坡《赤壁赋》有感
求思之深往往有得
――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感
浩然正气报国忠心
――读文天祥《正气歌》有感
躬行劝学情真意切
――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读刘基《卖柑者言》有感
经为常道知行合一
――读王阳明《尊经阁记》有感
人格之尊严官品之清正
――读宗臣《报刘一丈书》有感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读钱大昕《弈喻》有感
好问则裕学而有成
――读刘开《问说》有感
剑气箫心皆忧人才
――读龚自珍《病梅馆记》有感
齐家之要耕读孝友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品读国学经典》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部分思想深邃、特点鲜明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介绍作品内容和文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知人论史”、“知人论世”,对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生际遇、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文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各个领域,基本是采用“解构”与“建构”的写作手法,在解析原文、“走近古人”的过程中重构对文本的理解。对于广大读者特别学习古文经典、汲取人生智慧、提升文化修养,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主编推荐
  夏海,浙江孝丰人,法学博士。1978年入中山大学哲学系,1982年分配到中央***,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著有《中国政府架构》、《政府的自我革命》、《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制度》、《论语与人生》等书。

精彩内容
 品读《谏逐客书》,不能不为文章鲜明的观点、
恰当的身份、严密的逻辑和优美的文笔所折服。鲜明的观点就是谏逐客之过,认为“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决策是错误的;恰当的身份就是语气婉转,不逆龙鳞,明明是秦王下令逐客,却说是“吏议逐客”,为秦王转圜留下余地;严密的逻辑就是从历史事实、
一统天下的帝业和国家存亡的利害综合论证逐客之过;优美的文笔就是巧用典故,善于铺陈,运用大量的对偶和排比句,注意语言的色彩和动词的运用,句子工整而又富于文采,造成流畅的气势、和谐铿锵的音节,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更为李斯的见识和胆略所折服。“国以才立,政以才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亡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李斯,已经认识到这一客观真理和历史规律,敢于上书建言,既为中国政治留下了宝贵财富,也为中华文化留下了瑰宝佳作。
《谏逐客书》说服秦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逐客不利于秦王“跨海内、制诸侯”的事业。所谓“跨海内、制诸侯”,对于秦王赢政而言,就是消灭六国、
称帝天下。这在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可以消除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纷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
李斯正是因为仰慕秦王的宏图大志,在荀子那里学成“帝王之术”之后,即决定“西说秦王”。在他看来,当时诸侯称霸,只有秦王志向远大,只有秦国才能为他提供事业平台,“今万乘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谈游者之秋也”。到秦国后,李斯向秦王呈上《论统一书》,献计秦国“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深得秦王信任。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看准了秦王是一位具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君主,因而敢于上书,从秦王帝业的高度论证逐客之过,这就使奏疏立意气势恢宏、高瞻远瞩。具体而言
,一是从国家安危的角度告诫秦王。李斯认为:秦国的逐客“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还说:“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意思是,现在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民众去增加仇人的人口,对内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对外又在诸侯各国中树立了怨恨,使得天下的人才不敢来帮助秦国。这要想国家安全和不发生危机,是不可能的。从而明明白白地告诉秦王,如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都没有保证,何谈发展,更何谈统一大业。二是从统一大业的角度劝诫秦王。“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
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批评秦王喜欢留用他国的奇珍异宝,而不重视使用他国的客卿和人才,认为这不可能实现“称尊天下”的宏图大业。三是从三王五帝的角度激励秦王。三王五帝比较明确的说法,是指上古时期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喾、尧、舜,他们是历代帝王效仿的楷模。李斯说:“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意思是,对待大地没有四方的差别,对待民众没有国界的差异,四季自然就会富足美满,鬼神都会来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通过三王五帝,激励秦王称尊天下、无敌于天下。可贵的是,刚愎自用的秦王竟
然被李斯说服,“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据汉刘向《新序》记载:“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达始皇,始皇使人逐至骊邑,得还。”这说明恢复李斯之职还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李斯已经在离开秦国的路上,是被追回来的。由此可见,秦王的政治气度以及对人才的重视。这还可从郑国事件的结局加以证明。
P56-57

  • 品读《国学经典》(精装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