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58.17 4.9折 11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曾,宋亚平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7091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23742886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代序学科和学术,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强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中国社会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是学会的第24次学术年会,此次年会也适逢中国社会学会换届,组成了中国社会学会第九届理事会。
  本次会议在武汉大学美丽的珞珈山举办,我谨代表中国社会学界参会的全体同仁,对于武汉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为承办此次会议所做出的多方面的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来自全国各地的,超过1500位社会学同仁参加此次盛会,所办的论坛有53个,是历届以来多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会的发展历程,早年,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年会参会者不过百人,到今天的千人盛会,这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社会学学科和社会学事业的发展壮大。社会学的大发展既是全国社会学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大发展。
  下面,我试阐释中国社会学会建设的三个方面。先谈谈中国社会学会发展与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发展的关系。
  一中国社会学会发展与社会学学科、社会建设事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中国社会学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学事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早在1979年社会学恢复之初,费孝通先生就提出了关于社会学发展的“五脏六腑”理论,费老认为社会学学科发展“五脏”至关重要,而五脏的头一个是指“中国社会学会”,其他还有“社会学专业研究机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社会学出版物。
  三十五年来,正如费老所预言的,我国的社会学事业已经有了蓬蓬勃勃的发展,仅全国高校的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的系、所就有500多个,再加上社会学研究机构、社会调查机构,规模已达到上千,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立项的科研课题,在全国社会科学界也是名列前茅。
  在这种发展中,中国社会学会对于学科发展和整合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经过三十五年的积淀,中国社会学已经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中国社会学会的发展与社会学学科发展、社会学事业发展、中国社会建设发展,以至与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是相互促进的。21世纪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中,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任务凸显,全国社会学同仁为推进社会建设、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说我国改革的前三十多年是经济学发展的黄金期,那么,未来的几十年将是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黄金期。社会学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治理对于社会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尤其突出了改革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我国社会建设论题,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重大变化,既体现了理论上的重大进步,也对社会学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社会治理”体现了一种新的思路,体现了多方参与的形式,尽可能动员多方的力量处理新形势下新问题的新思路。在推进社会建设、社会体制改革方面,社会治理更具有创新意义。
  “社会治理”的思想尤其体现了社会学对于“社会”本意的理解。社会学历来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强大能动力的有机整体,广大社会成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是具有非常突出的创新意义的,对于社会学学科建设也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就是说,社会治理更加强调了“社会自我调节”的能力。这和整个文件的总体理念是一致的。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并不是政府干预得越多越好,并不是政府管得越多越好。
  过去,在社会管理的思路下,我们更多地强调了政府对社会的管控功能,强调增加各种规则和法规,强调进行各种审批,依靠这样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秩序。但是,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政府干预过多反而会产生较多的负面结果。此次《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自我调节”概念,这意味着对于社会、社会运行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如何发挥政府与社会“两个积极性”,如何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这正是我们社会学学者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此次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还突出强调了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就业体制的改革、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等,所有这些领域的改革,都是社会学界和社会学同仁多年来关注的,所以,社会治理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学界、社会学同仁参加社会建设事业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
  三本届理事会的责任与任务
  本次社会学年会适逢中国社会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第九届理事会,并选举我任会长。我谨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对于社会学全体同仁对于我们的信任表示真诚的谢意。
  众所周知,社会学是大学科,涵盖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等学科,在全国大的学科中,像社会学这样有统一的全国一级学会的并不是很多。所以,中国社会学会的建制为在我国形成一支宏大的社会学队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本届理事会将团结全国各地的社会学同仁,推进社会学学科建设和我国的社会建设事业及社会体制改革事业。
  本届理事会和学会将在以下四方面做出努力。
  ,进一步推进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社会学首先是一门学科,自19世纪30年代创立以来,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迄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社会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体现了人类文明对于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是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高水平的结晶。
  学科和学术是文化中为高雅的一部分,是文化中为璀璨的瑰宝。有时候,学术的实用价值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千万不可忽视,学科和学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文化强国,如果没有学科、学术为基础,是建设不起来的。
  近年来,社会上浮躁之风、实用主义之风较重,踏踏实实做学术研究的风气不足,甚至有轻视学术的倾向。这种环境十分不利于学科和学术的发展,终也会使文化强国失去根基和基础。所以,社会学学会要特别倡导扎扎实实的学风。社会学学科和学术的发展需要学者静下心来,做踏踏实实的研究。学会将会在树立好的学风上做出努力。
  第二,继续推进社会学的“本土化”建设。
  社会学初是“舶来品”,老一代社会学家在本土化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社会学的一度中断,本土化的进程也一度中断。我国社会学迄今讲的社会学理论还基本上是西方的,奠基于中国社会本土的概念、理论虽然也有一些,但明显还不足。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社会转型令全世界瞩目,超过13亿的中国人究竟如何走上现代化的进程是全世界为重大的社会科学实验和研究课题。所以,中国的社会学一定要扎根本土。所谓“本土化”就是探索中国社会自身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结合外来理论的合理部分,创新本土的理论和方法。
  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学也必将为国际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做出贡献。
  第三,为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做出新贡献。
  上面已经谈到,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社会治理”,这个主题就体现了社会学学术发展、学科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学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我国社会学界和社会学者当然要为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学为擅长的社会调查,包括定性和定量调查,可以提供高水平的贴近中国社会实际的前沿信息,目前,众多课题所完成的调研数据资料数以千计、万计,但还缺少整合,学会应在整合、共享调研成果方面做出努力。
  近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在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积极献言献策,成绩斐然。
  近,国家强调智库建设,在社会科学中,社会学的知识体系有综合性特征和实证性特征,所以,社会学在提供政策咨询建议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第四,在社会学的职业接轨方面做出努力。
  记得2014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召开社会学研讨会的时候,有一位学习社会学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习社会学专业究竟可以找什么样的工作?”
  这值得我们所有社会学者、社会学专业人士深思!一个学科如果培养的人只是从事本学科的建设,如果不能与社会上的广泛的职业接轨,那么,这样的学科就没有生命力。在这方面,经济学做得比社会学好,经济学发展出了众多的部门经济学:金融、财政、会计、贸易等,从而拓展了就业领域。
  从我国的实践看,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测量、社会评估、社会调查、社区建设、社会安全有着极其巨大的就业需求,所以,社会学学科应努力发展部门社会学,使其与广阔的社会事业就业领域接轨。
  在此方面,学会也将探索新途径,譬如,建立社会学学科的人力资源平台,收集全国的社会学毕业生和就业需要信息,开拓学会为就业服务的新领域。其实,全国任何一个学科的“学术共同体”都应该创建本学科的就业信息平台。
  总之,本届理事会将团结中国社会学界的全体同仁,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学会”的建设,努力发现和创造更多新的社会学的资源平台。
  本届理事会将与中国社会学界全体同仁一起,脚踏实地、择善而从、开拓进取,为我国社会学学科和社会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再次感谢湖北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个单位、各位志愿者为本次会议筹备、组织所做的多方努力和重要贡献,也感谢全国的社会学同仁的积极参与与贡献!
  预祝此次大会取得成功!
  祝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社会学学会发展、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导语摘要
本书是2014年度中国社会学会年会获奖论文集,以“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题,从经济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治理和社会心态等方面探讨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林曾,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终身教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88年获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社会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加拿大York University社会学博士学位。林曾教授在加拿大和美国留学和工作长达25 年之久,2013年5月返回母校工作, 任社会学系主任。他的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林曾教授曾在加拿大为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部研究大学生就业的国家战略,曾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美国从国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对美国高等教育,乃至美国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他的多篇论文曾被专辑列为*领导人的政策参考阅读资料。

  宋亚平,男,1957年11月生,湖北省赤壁市人。历史学博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5年5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获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分配到湖北省委研究室。199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博士学位。曾任省政府研究室副处长,广州中南经济技术发展总公司办公室主任,肇庆鼎湖科技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海南洋浦开发区管理局局长办公室主任、社会发展局副局长,海南洋浦开发区征地拆迁安置办、管理局综合办公室主任,中共海南洋浦开发区工委办公室主任,枣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中共咸安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研究院教授,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多年从事政治学特别是关于地方政府学方面的研究,是省内外知名的“三农”问题研究专家。

张杨波,男,1981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任教。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硕博连读),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至今。研究方向:消费社会学,组织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现代)和社会学方法论。

  刘燕舞,男,1983年生于湖南平江。社会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农村社会学与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自2007年至今,已累计在全国l0余个省市的数十个村庄驻村调查400多个工作日,有比较丰富的农村调查经验。

目录


一 讲话与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讲话

湖北省宣传部部长尹汉宁讲话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讲话

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郑杭生讲话

精英齐聚珞珈山,共议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国社会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二 一等奖论文

社会资本的建构性:年羹尧、布迪厄和动态演化模型【陈云松】

中国城市居民阶层地位认同偏移研究【韩 钰 仇立平】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6城市调查数据的社会学分析【何光喜 赵延东 张文霞 薛 品】

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和城乡居民的警察信任【胡 荣】

邻避冲突与中国的环境矛盾

--基于对环境矛盾产生根源及城乡差异的分析【李德营】

网络条件下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决定:元意识形态的地位问题【王水雄】

社会比较理论视角下的城乡收入与改革损益感的实证研究【王元腾】

从"反理论"到理论自觉:重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文 军 何 威】

全球移民治理与中国困局【左晓斯】




三 二等奖论文

特大城市外来自雇经营者的市民化机制研究

--基于北京南湖大棚市场的调查【陈宇琳】

政府干预、利益联盟与技术标准竞争:以无线局域网为例【李国武】

城乡老年人口医疗可及性差异研究

--基于CLHLS项目调查数据【李建新 夏翠翠】

资本转换视角下村庄社会分层及农牧户致贫机理分析

--基于GZ藏族自治州农区X村的实证调查【李雪萍 王 蒙】

教育程度与分配公平感:结构地位与相对剥夺视角下的双重考察【李颖晖】

集体产权与封闭乡村社会:开放、流动背景下的当代农村社区治理【李增元】

抵制运动、规则意识与极化机制

--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刘拥华】

"看不见的底层":"打工诗歌"呈现的底层体验【施瑞婷】

为什么男性结扎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避孕方式?

--男性气质、国家和计划生育运动的互相构建【王向贤】

医疗机构层级、医患关系与防御性医疗:以北京为例【姚泽麟】

解释的断桥:从编码到理论【郑庆杰】

主导文化与从属文化:大学生消费文化差异的结构性因素影响【朱 迪】



 



 



内容摘要
本书是2014年度中国社会学会年会获奖论文集,以“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题,从经济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治理和社会心态等方面探讨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林曾,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终身教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88年获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社会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加拿大York University社会学博士学位。林曾教授在加拿大和美国留学和工作长达25 年之久,2013年5月返回母校工作, 任社会学系主任。他的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林曾教授曾在加拿大为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部研究大学生就业的国家战略,曾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美国从国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对美国高等教育,乃至美国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他的多篇论文曾被专辑列为*领导人的政策参考阅读资料。
  宋亚平,男,1957年11月生,湖北省赤壁市人。历史学博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5年5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获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分配到湖北省委研究室。199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博士学位。曾任省政府研究室副处长,广州中南经济技术发展总公司办公室主任,肇庆鼎湖科技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海南洋浦开发区管理局局长办公室主任、社会发展局副局长,海南洋浦开发区征地拆迁安置办、管理局综合办公室主任,中共海南洋浦开发区工委办公室主任,枣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中共咸安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研究院教授,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多年从事政治学特别是关于地方政府学方面的研究,是省内外知名的“三农”问题研究专家。
张杨波,男,1981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任教。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硕博连读),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至今。研究方向:消费社会学,组织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现代)和社会学方法论。
  刘燕舞,男,1983年生于湖南平江。社会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农村社会学与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自2007年至今,已累计在全国l0余个省市的数十个村庄驻村调查400多个工作日,有比较丰富的农村调查经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