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名人一起成长:钢琴诗人——肖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与名人一起成长:钢琴诗人——肖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6.88 4.6折 15 全新

库存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邢艳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88642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5元

货号23717593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用爱与乐曲谱写生命不朽的诗篇
七岁,他发表了首即兴乐曲;八岁,他次登台演奏,技惊全场!
肖邦,一个视国家为生命的钢琴诗人
肖邦的一生,处于波兰的动荡时期。
即使被迫离开波兰后,他的生命,依旧与波兰紧紧连在一起。
1831年,波兰爆发了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
肖邦不得不忍痛离开故乡,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
并邂逅了此生对他影响深远的人──乔治桑。
这是一对让世人惊奇的组合:傲慢与谦让、自私与慷慨、偏见与学识、
固执与聪敏同时汇聚在这对轰动一时的情侣身上。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虽然远离故乡,他在国外却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
并严辞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肖邦短暂的一生为什么能够引起整个世界广泛而强烈的兴趣?
为什么进步人士高度赞扬他的音乐作品是一部波兰民族兴亡史?
为什么他晚年如此潦倒?为什么他终身未婚?
让我们一起走进肖邦的世界,共同探索他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简介
邢艳:中文系硕士,曾任电视台记者、广告公司企划等职。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与力量,并与他人分享。作品获得台湾地区中小学读者的欢迎,并获得相关奖项。

目录





  目 录



  一举成名的少年1

  初试琴声3

  “波兰神童”12

  贵族生活19

  音乐学院28

  被瓜分的波兰40

  远离故乡47

  光荣与梦想57

  华沙起义59

  初到巴黎68

  心系波兰75

  奢华的巴黎84

  身在异乡的孤寂91

  巴黎会客厅99

  爱情曲109

  初遇乔治·桑111

  爱情的奇迹121

  病魔来袭132

  诺昂庄园141

  感情破裂150

 永远的钢琴诗人163

  终身献身于一件乐器165

  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173

  主要作品概览181

  永辞人世190

  尾 声198

  附录1 肖邦年表205

  附录2 肖邦名言212





内容摘要


用爱与乐曲谱写生命不朽的诗篇

七岁,他发表了首即兴乐曲;八岁,他次登台演奏,技惊全场!

肖邦,一个视国家为生命的钢琴诗人

肖邦的一生,处于波兰的动荡时期。

即使被迫离开波兰后,他的生命,依旧与波兰紧紧连在一起。

1831年,波兰爆发了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

肖邦不得不忍痛离开故乡,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

并邂逅了此生对他影响深远的人──乔治桑。

这是一对让世人惊奇的组合:傲慢与谦让、自私与慷慨、偏见与学识、

固执与聪敏同时汇聚在这对轰动一时的情侣身上。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虽然远离故乡,他在国外却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

并严辞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肖邦短暂的一生为什么能够引起整个世界广泛而强烈的兴趣?

为什么进步人士高度赞扬他的音乐作品是一部波兰民族兴亡史?

为什么他晚年如此潦倒?为什么他终身未婚?

让我们一起走进肖邦的世界,共同探索他不平凡的一生






主编推荐
邢艳:中文系硕士,曾任电视台记者、广告公司企划等职。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与力量,并与他人分享。作品获得台湾地区中小学读者的欢迎,并获得相关奖项。

精彩内容
这是一间普通的庄园,外表看起来朴素无奇,像是常见的民宅。可是走进去,就会发现房间布置得非常舒适。白色的墙把房间衬托得整洁又宽大,发光的天花板使得屋子非常明亮。窗户上挂着雪白的薄纱窗帘,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机勃勃地开着鲜艳的花朵。房屋里摆放着沉重的红木家具,几组书柜很显眼,还有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噼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三间房间中,的一间里面摆着一架大大的钢琴,很引人注目。
   “妈妈,今天下午让我来替您教弟弟学钢琴吧?”露微卡兴奋地对妈妈说。
  “哦?你可以吗?你弟弟还那么小,教他练习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哦!”朱斯缇娜微笑地看着女儿。
   露微卡虽然今年才10岁,但是钢琴基本指法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
   “放心吧!妈妈,弟弟那么聪明,我一定能把他教好的。”露微卡一提起弟弟,脸上就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朱斯缇娜走到楼梯口,叫道:“弗雷德里克,下来学钢琴了。”
   一个有着淡金色头发的孩子马上从楼上跑下来,兴奋地走到大大的钢琴旁,使劲儿想攀上高高的琴椅。
  “哈哈,弗雷德里克,你才六岁呢,个子那么小,怎么可能坐上那么高的椅子?我来帮你吧!”露微卡看见弟弟笨拙又可爱的样子,大声地笑起来,连忙跑过去把弟弟抱上琴椅。
   朱斯缇娜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微笑着看着她的这一对儿女。露微卡站在弟弟旁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他弹琴时的基本指法。而年幼的弗雷德里克竟然全能听懂似的,认真地在钢琴键盘上移动着手指。这种专注,在他那个年龄的孩子身上是很少见到的。
  朱斯缇娜抬头望望墙上的大钟,丈夫尼古拉·肖邦快回来了,他在一所学校教法语。想到丈夫,朱斯缇娜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她清楚地知道,丈夫虽然出生在法国,现在也在教授法语,但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法国人,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地道的波兰人。
   丈夫出生在法国,可是他在1787年毅然移居到了波兰。波兰被瓜分后,他便到一个贵族家庭当家庭教师,而24岁的朱斯缇娜正是这家的女管家。“回想起来,仿佛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呢!”朱斯缇娜回想起两人结婚时的情景,又看看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已经这么大了,心里不禁发出感叹。
  小儿子弗雷德里克·肖邦就出生在波兰中部的一个小镇——热拉佐瓦·沃拉(Zelazowa Wola),离波兰的首都华沙很近。他出生的时候,波兰已经不是一个统一主权的国家,被俄国、普鲁士普鲁士,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19世纪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200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和奥地利瓜分了。
   朱斯缇娜心里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丈夫曾经参加过波兰反对侵略者的起义,这场起义是由波兰民族英雄赫许克(Coles Autumn Hershko)领导的。可是在侵略者强大的镇压下,起义失败了。此后,尼古拉就靠教学为生。虽然为了安全而不得不平静地生活,可是朱斯缇娜知道,丈夫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对波兰的热爱和国家被瓜分的愤慨。在华沙,他经常与一些文化界或者有爱国思想的人来往,家里也经常会听到他们的高谈阔论。
   尼古拉经常认真地对几个孩子说:“你们要永远记着,你们是波兰人,身上流着波兰的血。不管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们走到哪里都要自豪地跟别人说:我是波兰人。”
  和蔼的爸爸很少这么严肃,小肖邦睁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可是在潜移默化中,民族情结和对波兰的热爱已经在孩子的心中悄悄生根了。
   一举成名的少年/这时,门“哗”的一声开了,打断了朱斯缇娜的思绪。
  “爸爸回来啦!”露微卡转过头,兴奋地说。
   肖邦也咧嘴笑起来:“爸爸!姐姐在教我弹琴。”说着就从椅子上下来,扑进爸爸的怀里。
  尼古拉在进门前就听见了悠扬的钢琴声,但是当他看到是自己的小儿子在弹时,还是大吃了一惊——他原本以为这么娴熟的琴声是女儿弹出来的。
  “我觉得,咱们的儿子可能非常具有音乐天分。”尼古拉悄悄地对妻子说。
   朱斯缇娜会心地一笑,她早就有这种感觉了。
   1818年,波兰一家著名报纸《华沙论坛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这篇文章热烈地赞扬了一首波兰的舞曲——《G小调波兰舞曲》,并且隆重地介绍了它的作者:
  这首波兰舞曲的作者——一位年方8岁的男孩子,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音乐天才。他能轻松自如、恰到好处地演奏复杂的钢琴作品,而且还创作了多首舞曲和变奏曲。专家们认为这些作品写得非常出色,从作者是个幼童这一点来看尤其令人赞叹。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人们开始纷纷议论起这个小作者。肖邦就这样戴着“波兰神童”的光环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
  在一个令人愉快的下午,尼古拉夫妇看到《华沙论坛报》对儿子的赞誉时,并没有感到特别的惊讶,他们只是相视一笑:他们的儿子配得上“波兰神童”这个称号。
   尼古拉和朱斯缇娜意识到儿子对钢琴的热爱和对音符天生的敏感时,便有意识地加强对肖邦的训练。让人吃惊的是,这个年幼的孩子竟能轻松地弹奏难度很高的音乐作品,只要看看他灵巧的双手,谁都会觉得大量的单调练习曲完全是不必要的。他还能凭着敏锐的音乐感觉,即兴弹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他在朗诵,在唱歌,在玩耍,在欢笑,好像这个小男孩根本不是在学习和训练,而是在自己的欢乐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很快,大人们就发现肖邦具有更令人吃惊的才能,他可以凭着记忆,记录自己即兴演奏的曲调,在五线谱上仔细地画下一个个像小蝌蚪一样的音符。这意味着,说不定他还能自己作曲。
   所以,当尼古拉看到这篇报道时,他只是在想,或许这就是儿子向世人展示他音乐才华的开始。
   8岁的儿子对这份报纸给予他的荣誉一无所知,他仍旧在楼上自己的小房间里专注地练着琴。
  悠扬又悦耳的钢琴声从楼上飘进楼下的客厅,像一股欢快的泉水在“叮咚叮咚”地流淌着,一直流进尼古拉夫妇的心间。
   身为父亲的尼古拉对音乐虽然谈不上精通,但他的耳朵仍然能捕捉到升降半音的细微差别,体会到音乐声中那无与伦比的美感。他瞇着眼睛,好像在细细品尝着一道美味佳肴。一个坚定的信念越来越有力地占据着他的心灵:他的儿子是一名神童,是个非凡的音乐天才!
  这个晚上,弗雷德里克·肖邦将会看到他的作品次被印成铅字,他的名字也将随着这份刊物的出版而传遍大街小巷。
  “嘿!你知道那个孩子吗?他简直是第二个莫扎特!”
  没过多久,8岁的肖邦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奥地利作曲家纪洛维兹的作品,这是肖邦的次登台演奏。
   轻柔的钢琴声轻轻地飘荡在演奏大厅上方的空气中,乐曲的演奏娴熟而流畅。肖邦瘦弱的身体被高高的钢琴架全部挡住了,人们都直起身子,想看清楚这个小神童到底长什么样子。
   一曲完毕,如雷般的掌声响起来了。肖邦从钢琴后面走到前台,向观众致谢。当人们看到如此美妙的钢琴曲是这样一个瘦弱、幼小的孩子弹出来的,掌声更加热烈了。
  一位有名的伯爵急忙找到尼古拉,兴奋地说:“先生,我能邀请您的儿子到我家里的音乐会上演奏吗?”
   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大声赞扬他的音乐天赋,当即以一枚钻石戒指作为赠品送给了肖邦。
  欧洲报纸上热烈地赞扬:“上帝把莫扎特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从此,肖邦成为波兰贵族的座上宾。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