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3.93 7.1折 48 全新

库存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维森,李成名 著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ISBN9787503036057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3816765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一个纵向与国家、省区框架互通,横向与各行业部
门专题系统互联的城市信息化空间基础平台,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
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
自1963 年世界上**个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以来,国内外一直以数据型地理
信息系统为核心构建地理空间框架,但随着越建越多,系统孤岛化和空间基底不
统一的问题日益凸显。30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不懈努力,进行了数据交换格式、
网络互操作、功能组件化等积极尝试。特别是近10 年,网络服务技术问世以后,
国内外基础软件开始探索扩展地图服务,将离线和在线交换数据发展到网上交换
地图服务,尽管增强了系统间数据交换的便捷性,但仍难以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
和空间基底的统一。
我国共享理念滞后、城市发展迅速和系统种类庞杂,系统孤岛化和空间基底
不统一现象尤为突出,已成为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障碍,严重制
约城市信息化发展。究其科学问题为:一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数据型地理空间框
架的思想桎梏,二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理论,三是缺乏以服务
为核心的新一代基础软件。
在国家科技部“863”重点计划项目、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国家标准
化委员会标准制修订计划以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测绘等多个项目的联合资
助下,经过近10 年的努力,作者及其科研团队系统地研究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
框架的理论技术、平台创建、统一支撑和标准研制等难题,实现了地理空间框架
从数据型到服务型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我国地理信息在线统一服务的新纪元。
本书是这些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后的精华。第1 章首先阐述了对测绘
本质及实践中各部分作用的理解,说明需求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测绘发展
的双重动力,然后详细分析了用户、定位、载体和服务方式四个方面的需求变化
及其带来的影响,*后明确指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开展应遵循地理信息发展的
趋势。第2 章详细阐述了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
台三个原理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关系,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内涵与外延,
介绍了每个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及构成。第3 章至第5 章,分别介绍了构建数
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三套技术体系,包括平台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平台建设服
务技术体系和平台同步更新技术体系,对每个体系的技术架构和技术内容进行了
详细的阐述,并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地理信息基础软件NewMap 为例,
介绍了三套技术体系的核心装备情况。第6 章聚焦到一个具体的城市――山东省
临沂市,采用本书介绍的原理性概念以及三套技术体系,介绍了“一库、一平台
和若干应用示范”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全流程,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
的借鉴与参考。第7 章总结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智
慧城市的定位、认识,以及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本书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原理方法、平台技术和建设流程方面进行了成
功的实践,经总结提炼,以飨读者。囿于作者的知识面有限和研究对象本身的复
杂性,有失偏颇之处,敬请斧正。

导语摘要
本书在系统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需求产生的革命性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阐述了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三个原理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关系,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内涵与外延。研究探讨了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三套技术体系,即平台数据生产、平台建设服务和平台同步更新。以“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例,采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原理性概念以及三套技术体系,介绍了如何建设一个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后,总结与展望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测绘地理信息的下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
李维森,教授,现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并取得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联邦德国进修摄影测量与遥感,美国哈佛大学学习高级行政管理,受聘于武汉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近年来主要负责测绘地理信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领导工作。如西部测图、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

目录


第1 章 需求变化引发的思考 

1.1 用户变化及其影响 

1.2 定位变化及其影响 

1.3 载体变化及其影响 

1.4 服务方式变化及其影响 

1.5 小结 

第2 章 原理性概念 

2.1 地理空间框架 

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2.4 相互关系 

2.5 小结 

第3 章 平台数据生产技术体系 

3.1 技术体系架构 

3.2 平台数据集生产 

3.3 平台服务发布 

3.4 核心装备及服务内容――以NewMap 为例 

3.5 小结 

第4 章 平台建设服务技术体系 

4.1 技术体系架构 

4.2 在线调用 

4.3 标准服务 

4.4 零码组装 

4.5 二次开发 

4.6 内嵌调用 

4.7 核心装备――以NewMap PLAT 为例 

4.8 小结 

第5 章 平台同步更新技术体系 

5.1 技术体系架构 

5.2 矢量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5.3 影像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5.4 平台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5.5 核心装备 

5.6 小结 

第6 章 典型案例――以"数字临沂"为例 

6.1 简况 

6.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6.3 从基础地理信息到平台数据 

6.4 "数字临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6.5 应用示范建设 

6.6 小结 

第7 章 总结及展望 

7.1 回顾与反思 

7.2 智慧城市的定位 

7.3 智慧城市再认识 

7.4 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A 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 

附录B 数据实体化加工示例 

附录C 地图数据提取内容示例



 



内容摘要
本书在系统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需求产生的革命性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阐述了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三个原理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关系,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内涵与外延。研究探讨了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三套技术体系,即平台数据生产、平台建设服务和平台同步更新。以“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例,采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原理性概念以及三套技术体系,介绍了如何建设一个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后,总结与展望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测绘地理信息的下一步发展。

主编推荐
李维森,教授,现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并取得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联邦德国进修摄影测量与遥感,美国哈佛大学学习高级行政管理,受聘于武汉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近年来主要负责测绘地理信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领导工作。如西部测图、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

精彩内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