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博弈: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资源支撑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资源博弈: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资源支撑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7.65 6.1折 62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跃龙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3471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23790550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中资源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中资源高集聚、高消耗的特殊阶段。资源博弈,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资源支撑的基本特征。人口向工业区与城市的流动与集聚,牵引着资金、能源、矿产等资源的流动与集聚;资源供求关系的紧绷与失衡,导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进行战略角力;耗竭型、间竭型、衍生型与叠加型等资源风险如影随形。本书构建了时间、空间与速率三维坐标下的“稀缺性→资源替代→资源战略”分析范式,揭示了资源替代与资源战略的内在机理,对中国水土、能源矿产、资金等资源进行了评估;通过城市化“资源支撑三角定律”,揭示了中国城镇化资源支撑“两耗模式”的问题,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商品简介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中资源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中资源高集聚、高消耗的特殊阶段。资源博弈,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资源支撑的基本特征。人口向工业区与城市的流动与集聚,牵引着资金、能源、矿产等资源的流动与集聚;资源供求关系的紧绷与失衡,导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进行战略角力;耗竭型、间竭型、衍生型与叠加型等资源风险如影随形。本书构建了时间、空间与速率三维坐标下的“稀缺性→资源替代→资源战略”分析范式,揭示了资源替代与资源战略的内在机理,对中国水土、能源矿产、资金等资源进行了评估;通过城市化“资源支撑三角定律”,揭示了中国城镇化资源支撑“两耗模式”的问题,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作者简介
胡跃龙,中国经济导报社总编辑,经济学博士,高级编辑,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市场价格学、资源经济理论与政策、城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目录
1资源博弈:大国崛起之惑1.1  2000—2014:资源博弈之变1.2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资源困局1.3现实问题的理论求解1.3.1几个核心概念1.3.2理论导出
2资源支撑研究的分析范式与理论框架2.1古典经济学:土地硬约束2.1.1亚当•斯密2.1.2大卫•李嘉图2.1.3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2.1.4对古典经济学的再认识2.2现代增长论:“资本决定论”的资源软约束2.2.1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范式2.2.2经济发展因素分析的演进与深化2.2.3资源无限替代下的资本决定论2.3经济增长极限论:矿物与生态资源的硬制约2.3.1福雷斯特-梅多斯模型的分析结构2.3.2指数增长将遭遇资源极限2.3.3对增长极限论的评价及其启示2.4资源禀赋论:贸易促进资源开放共享2.4.1资源禀赋理论2.4.2资源禀赋理论的启示2.5经济增长阶段论:资源约束的时间坐标2.5.1经济发展阶段论2.5.2资源消耗生命周期理论2.5.3经济发展阶段论的启示2.6制度资源化分析:外生因素内生化2.6.1制度是一种稀缺资源2.6.2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外生到内生2.6.3制度、制度安排与资源战略2.6.4制度分析的启示2.7基于三维坐标的“稀缺→替代→战略”分析框架2.7.1资源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动态概念2.7.2经济发展与资源支撑之间的互动关系2.7.3资源集及其对经济发展支撑的三维坐标2.7.4“稀缺→替代→战略”的分析框架2.7.5小结
3稀缺性与资源支撑风险3.1资源集分析3.1.1资源的一般涵义3.1.2卡尔•马克思的资源观3.1.3资源集及其经济特征3.2稀缺性分析3.2.1资源支撑问题源于资源的稀缺性3.2.2耗竭型稀缺3.2.3间竭型(或结构型)稀缺3.2.4导致间竭型稀缺的若干因素3.3稀缺度分析3.3.1有关资源稀缺性度量指标的研究3.3.2资源稀缺性度量的价值取向3.3.3经济发展资源稀缺状态的四大度量指标3.4资源支撑风险分析3.4.1资源支撑风险的涵义与类型3.4.2资源耗竭型风险3.4.3资源间竭型(中断型)风险3.4.4衍生型风险3.4.5资源风险叠加3.4.6风险状态的变化3.5资源安全与战略性资源的界定3.5.1资源安全3.5.2战略性资源的界定3.5.3中国现阶段战略性资源的遴选
4资源替代:机理与路径4.1替代的产生与涵义4.1.1替代产生的经济逻辑4.1.2市场是资源替代赖以实现的有效路径4.1.3替代是以市场为路径的博弈过程4.2替代机理与替代效应4.2.1机理Ⅰ:稀缺性压力是资源替代产生的必要条件4.2.2机理Ⅱ:成本-效益均衡是资源替代的充分条件4.2.3资源替代效应4.3替代的方式与路径选择4.3.1替代的方式与分类4.3.2基础替代:资金支撑是其他资源替代的基础4.3.3供给替代4.3.4需求替代4.3.5空间替代与资源国际化4.3.6资源替代路径的选择4.4替代的周期性、阶段性与资源多样化4.4.1资源替代的周期性4.4.2替代的阶段性4.4.3科技创新是资源替代周期性与阶段性的主导力量4.4.4资源的多样化趋势与再利用趋势4.5资源替代的风险4.5.1资源信息的不确定性与不对称性4.5.2替代过程的非连续性与非平滑性4.5.3替代方向与路径的不确定性4.5.4替代博弈的非合作性与不确定性4.5.5替代的路径依赖风险4.6资源替代的前景与路径比较4.6.1战略性资源替代前景:以矿产资源为例4.6.2资源再利用放大资源多样化效应
5资源战略:条件与模式5.1资源战略的由来5.1.1资源战略生产的背景5.1.2发展战略学的产生与兴起5.1.3资源战略的产生5.2资源战略的涵义5.2.1资源战略是经济主体提升资源支撑能力的博弈规则5.2.2国家资源战略是国家有关资源博弈的制度安排5.2.3国家资源战略产生的机理与条件5.2.4国家资源战略的主要内容5.2.5国家资源战略的核心:建立新的均衡观5.3国家资源战略的国别比较5.3.1发达国家的资源战略5.3.2转型大国的资源战略5.3.3国家资源战略的共同特点与一般趋势5.4世界资源市场的结构与博弈模式5.4.1世界资源市场: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多层多元博弈结构5.4.2国际资源组织:以OPEC与IEA为例5.4.3跨国公司:以铁矿为例5.4.4世界资源市场的博弈模式:战略竞争与战略合作相交织5.5“破局博弈”:一个资源战略演进的模型5.5.1“破局博弈” 模型的逻辑结构5.5.2破局博弈的类型与路径5.5.3破局博弈的战略重建5.6资源战略转型与重构
6中国经济发展资源支撑概析6.1三维坐标的设定及资源支撑的特点6.1.1中国的现代化战略与经济发展目标6.1.2中国经济发展资源支撑研究的时空坐标6.1.3速率坐标: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判断6.1.4资源支撑进入高消耗、高风险状态6.2水土资源支撑概评6.2.1水土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6.2.2中国水资源支撑概况6.2.3土地资源支撑概况6.2.4小结6.3矿产资源支撑概评6.3.1矿产资源是支撑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物质条件6.3.2中国矿产资源概况6.3.3有关重要矿产资源支撑程度的预测6.3.4基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支撑空间的新视角6.3.5瓶颈类战略性资源的支撑问题:以能源为例6.3.6周期类战略性资源支撑问题:以铁矿石资源为例6.3.7小结6.4资金资源支撑概评6.4.1资金是支撑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资源6.4.2中国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6.4.3资金资源支撑面临的主要风险6.4.4提高资金资源支撑能力的战略取向6.5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资源综合支撑综评6.5.1中国战略性资源的支撑度及其风险6.5.2替代方式的选择决定着中国资源综合支撑能力的高低6.5.3资源战略的转型与重构决定着中国资源风险的高低
7资源战略转型与机制重构:以中国为例7.1中国资源支撑的战略转型7.11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关键在于资源战略转型7.1.2国家资源战略转型的目标7.1.3资源支撑战略转型的方向7.1.4战略转型新观念:用资源战略均衡促进资源供求均衡7.2资源替代机制的重构7.2.1资源替代的能力决定着资源支撑的可持续性7.2.2中国资源替代机制重构的基本框架7.2.3建立和完善资源市场体系7.2.4以资源产权为核心,建立促进资源持续替代的激励机制7.2.5构建并不断完善政府引导资源替代的政策体系7.3资源监测预警机制的重构7.3.1中国建立资源监测预警机制的目标与紧迫性7.3.2构建资源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与思路7.3.3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资源监测预警的关键环节7.3.4建立有分有合的资源(分类)监测预警体系7.4风险管理与应急机制的重构7.4.1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是资源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7.4.2构建资源风险管理与应急机制的基本框架与思路7.4.3加强资源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能力建设7.5战略合作互动机制的重构7.5.1建立战略合作互动机制的基本框架7.5.2促进战略合作,核心是要处理好主要利益关系7.5.3构建资源战略合作互动机制,关键要有战略思维
8国家城市化及其资源支撑8.1城市发展路径概述8.1.1城市及其起源8.1.2城市发展路径的变迁8.1.3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三个假设8.2.2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以美国为例8.2城市化:过程、因素与规律8.2.1城市化是人类现代化的必然进程8.2.2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以美国为例8.2.3城市化过程的五大规律8.2.4国家城市体系形成与城乡一体化8.3城市发展资源支撑分析8.3.1城市:高密度资源集、集聚型经济空间8.3.2城市发展的资源及其分类8.3.3城市资源集及其特征8.3.4城市资源的性质及其潜在风险8.4城市化及其资源支撑风险8.4.1城市资源支撑风险概述8.4.2城市发展资源风险的典型案例8.4.3城市生命周期及其资源支撑风险8.4.4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支撑风险8.5“三角结构定律”及资源支撑路径与战略8.5.1城市发展资源支撑的“三角结构定律”8.5.2资源替代:增强资源的替代能力,促进资源供求动态均衡8.5.3资源战略:增强资源互补性,促进城市资源战略均衡8.5.4阶段转型、战略升级与新型城市化8.5.5城市化形态的嬗变与新型城市化实践
9中国城市化资源支撑与战略转型9.1中国城市化:历史、现状与未来9.1.1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过程9.1.2有关中国城市化前景的若干预测9.1.3中国城市化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9.2资源博弈:中国城市化资源支撑面临十大挑战9.2.1战略资源的支撑问题9.2.2城市之间资源博弈关系紧绷问题9.2.3战略失误导致资源利用面临重大损失的问题9.2.4城市可持续发展遭遇资源支撑新困惑的问题9.2.5资源支撑领域政府治理严重滞后的问题9.3“两耗模式”及其资源支撑风险9.3.1中国城市化的“两耗模式”9.3.2“两耗模式”与资源支撑风险9.3.3走出“两耗模式”,促进路径创新与战略转型9.4中国城镇化的路径创新与战略转型9.4.1路径创新与战略转型的总纲领9.4.2部分省份城镇化规划的简要比较9.4.3基于资源支撑视角的简要评论9.5中国新型城市化:理论坐标与现实选择9.5.1新型城市化之“新”:超越传统、超越过去9.5.2新型城市化之“新”:理念再创新9.5.3新型城市化之“型”:宏观再布局9.5.4新型城市化之“型”:微观再落地9.5.5新型城市化的三大支撑点9.5.6新型城市化的战略支撑图示索引表格索引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中资源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中资源高集聚、高消耗的特殊阶段。资源博弈,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资源支撑的基本特征。人口向工业区与城市的流动与集聚,牵引着资金、能源、矿产等资源的流动与集聚;资源供求关系的紧绷与失衡,导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进行战略角力;耗竭型、间竭型、衍生型与叠加型等资源风险如影随形。本书构建了时间、空间与速率三维坐标下的“稀缺性→资源替代→资源战略”分析范式,揭示了资源替代与资源战略的内在机理,对中国水土、能源矿产、资金等资源进行了评估;通过城市化“资源支撑三角定律”,揭示了中国城镇化资源支撑“两耗模式”的问题,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主编推荐
胡跃龙,中国经济导报社总编辑,经济学博士,高级编辑,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市场价格学、资源经济理论与政策、城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精彩内容
2014年12月31日,延续三个月多以来“雪崩式”的跌势,纽约和布伦特国际油价分别跌至每桶53.27美元和每桶57.33美元,全年跌幅分别高达46%和48%。一年之内的价格腰斩,使国际油价跌至2009年5月以来的低点。
回顾2014年,国际油价前高后低。受伊拉克局势动荡影响,2014年6月,国际油价曾创出全年点,纽约和布伦特油价分别达到每桶107.26美元和115.06美元。下半年油价高台跳水,不断探底却迟迟难以见底。纽约和布伦特油价较年内高点分别下跌了49.7%和50.2% 。再回顾进入新世纪后世界经济发展资源支撑的整个过程,全球市场从担忧资源短缺开始,到担忧原油供大于求,继而导致石油价格突然猛跌。资源支撑从困局到变局的演进,虽然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却反映出资源博弈的战略新态势。因此,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在资源支撑上不得不面对资源博弈的十大之变。其一,国际资源市场价格走势之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市场以油气资源与铁矿石资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快速上涨,到持续高位运行,再到快速下跌的“过山车”行情。这种市场供求与价格的波动,是短期的现象、中期的走势还是长期的趋势?其二,国际资源需求力量之变。十年前,新兴经济体即非OECD(经合组织)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2001年出现“金砖国家”一词)。自2001年以来,这种增长导致“能源缺口”——非OECD主导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2008年,非OECD的需求增长超过OECD。中国成为上述需求增长的标志,其能源需求2007年超过欧盟,2010年超过美国,2013年则超过整个北美 。全球能源消费重心转向亚洲,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近1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55%来自中国。2011年,中国以24.4亿吨油当量的能源消费总量,首居全球首位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资源博弈格局还会进一步带来哪些变局?其三,国际资源供给力量之变。规模的新供给来自非常规油气资源。在高度竞争的北美能源行业,近十年来发生了“页岩油气革命”,大量开发形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可归类为“新燃料” ,这是一种十年前尚不存在的燃料。各种“新燃料”总量,包括由新出台的气候变化政策推动及居高不下的化石燃料价格激励而产生的可再生能源,2013年在全球一次能源增量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1%。其中,美国的石油产量增长十分惊人,2013年突破1000万桶/日,为1986年以来的水平。2013年的美国石油产量增加110多万桶/日,其供应量增长连续两年超过100万桶/日,连续二次实现“美国历史上的增产”。实际上,仅沙特曾超过美国2013年的生产增量 。美国页岩革命刺激了全球页岩油气的开发,这对国际资源市场的供给会产生多大能量、多长时间的影响?其四,OPEC影响力之变。供给方新生力量的形成,对OPEC等国际组织的资源垄断战略已构成重大冲击,产生出强烈的“破局博弈”效应 。这种效应在未来会如何演绎?OPEC与IEA之间的博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其五,俄罗斯从崛起到势微之变。在油气资源价格多年维持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时,作为OPEC和IEA相互博弈之外为重要的第三方力量,俄罗斯大得其利,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油价突然而猛烈的下降,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了沉重甚至致命的打击。俄罗斯严重依赖油气支撑的资源型经济向何处去?对国际资源市场会有何进一步影响?其六,资源产品结构之变。“新燃料”的“供给替代” 作用是近十年来打破油气资源困局、导致资源支撑变局的重大因素,会进一步引起资源产品结构出现重大调整。这种资源供给替代诱发的风险,目前集中体现在对传统油气资源的搅局式冲击。而资源产品结构之变,产生的各种“资源风险” 有多大?会如何进一步暴露、进一步释放?其七,资源区域结构之变。过去10年,资源勘察持续繁荣,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没有因为大量消耗而减少,相反多数资源探明储量显著增长。尽管全球矿产资源有保障,但区域分布格局的变化值得关注。以石油为例 ,2012年全球石油储量为2358亿吨,比2000年的1747亿吨增长了35%。但是,1998年以来,全球石油储量增量的61%(481亿吨)源自美洲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版图的巨变,对全球政治经济,尤其是对美国的全球石油战略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多大?会如何演绎?其八,可再生资源走向之变。在欧洲,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受到空前重视,得到长足发展。在非常规能源的搅局之下,再生资源发展前景因成本、能效等竞争力问题,可能面临某些挑战。绿色环保可再生的新资源,未来向什么方向发展?在各国资源战略中会扮演何种角色?其九,资源博弈战略之变。资源供应结构与资源需求结构的变化,促使各利益相关方进行资源战略的深度调整与融合。在“供求均衡”进一步整合的过程中,资源市场价格会持续剧烈动荡,这必将加速资源“战略均衡” 的重构。更进一步分析,资源市场的重整,对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方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会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其十,经济发展动力之变。世界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OECD国家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新型经济体仍在进行工业化与(或)城市化之中。过去十几年,从资源支撑分析,影响世界经济的重大事件有三项: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华尔街金融危机。因此,就全球经济发展动力来说,中美两个大国主导了新世纪以来资源支撑从困局到变局的全过程。但是,这种格局未来会如何演进?比如,人口大国印度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会怎么走?总之,大国崛起总会遭遇资源支撑的困局,而从困局向变局的演进将伴随大国经济发展和复兴的全过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