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力——打造利益相关方全面支持的优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协同力——打造利益相关方全面支持的优势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9.7 6.1折 49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荷)范瑞尔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73961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3991771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该书通过真实形象的案例,从构建内部协同、构建外部协同和关键绩效指标与构建企业传播中的协同三个方面,对于实际效用的洞见在谷歌、联合利华、巴克莱的案例中都可窥见一斑,并着重分析雇用传播学专家作为运营中流砥柱的机构,该书解密了一种主导性的逻辑是如何在企业决策层中生根发芽,并影响着为建立信任所做的传播交流的方式。这种实际可操作性使得本书适合作为公共关系、声誉管理专业的MBA课程和其他研究性课程用书,同时也适合全球有思想的经理人阅读。



作者简介
  塞斯·B. M. 范瑞尔(Cees B.M. van Riel)博士:荷兰伊拉兹马斯大学鹿特丹管理学院企业传播学教授,美国斯特恩大学商学院教授,同时兼任声誉研究所董事会副主席。与查尔斯.J.福伯恩合作出版了《企业传播原理》和《协同力——打造利益相关方全面支持的优势》等著作。


  译者 潘少华博士:


  声誉研究所合伙人、大中国区总经理。



目录
前言
  1 企业传播协同利益相关方
部分 构建内部协同
  2 收集内部情报
  3 开发内部协同路线
  4 以有效的内部传播建立内部协同
第二部分 构建外部协同
  5 收集情报,建立外部协同
  6 打造外部协同路线图
  7 外部协同在企业传播支持中的益处
第三部分 关键绩效指标与构建企业传播中的协同
  8 衡量协同带来的硕果
第四部分 跋
  9 协同力:构建与维护利益相关方全面的支持
主要术语中英文对照


内容摘要

  该书通过真实形象的案例,从构建内部协同、构建外部协同和关键绩效指标与构建企业传播中的协同三个方面,对于实际效用的洞见在谷歌、联合利华、巴克莱的案例中都可窥见一斑,并着重分析雇用传播学专家作为运营中流砥柱的机构,该书解密了一种主导性的逻辑是如何在企业决策层中生根发芽,并影响着为建立信任所做的传播交流的方式。这种实际可操作性使得本书适合作为公共关系、声誉管理专业的MBA课程和其他研究性课程用书,同时也适合全球有思想的经理人阅读。



主编推荐
  塞斯·B. M. 范瑞尔(Cees B.M. van Riel)博士:荷兰伊拉兹马斯大学鹿特丹管理学院企业传播学教授,美国斯特恩大学商学院教授,同时兼任声誉研究所董事会副主席。与查尔斯.J.福伯恩合作出版了《企业传播原理》和《协同力——打造利益相关方全面支持的优势》等著作。

  译者 潘少华博士:

  声誉研究所合伙人、大中国区总经理。



精彩内容
声誉:文明的标识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声誉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企业乃至自然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竞争中,声誉标识商业机构美誉度的好与坏、展现其综合实力的强与弱;在社会治理中,声誉体现主流价值观认同度的高与低、反映治理者公信力的多与寡;在全球化时代,声誉映射国家、经济、社会、文化融合的快与慢、发展前景的盛与衰。

声誉思想是一个远比品牌古老得多的概念,也同样不是舶来品。出生在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历史的国度,中国人对于声誉的理解、诠释、探索和表达也是世界上全面、深透的。中国的文字仅“声誉”字面的解读就比其他语言要多维且厚重;而在儒家亚圣孟子的《离娄上》、管子的《恒公问》、司马迁的《史记·三王世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著述中我们发现了不少声誉思想闪动的光芒。关于声誉的通俗表述,在中国社会更是不胜枚举,体现和贯穿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观, “先声夺人”的战略意识,“众口铄金”的舆论效用,“名正言顺”的行事风范,“名副其实” 的现实主义态度,以及“众望所归” 的理想境界与精神追求,等等。

不过,作为一门学科和技能,声誉管理终还是在欧美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发展,并率先运用到商业管理的实践当中。以美国纽约大学斯坦恩商学院教授查尔斯·J福伯恩博士和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教授塞斯·BM范瑞尔博士为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声誉研究为标志,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者、专家、跨国公司高管都在声誉研究和实践中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战略管理为立足点,广泛汲取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的原理,融合传播学、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新闻、舆论、品牌、设计等交叉性学科以及人文艺术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声誉管理逐步发展成为西方政治、经济、商业各界有效认识、协调、整合、重构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资源,拓展自身运作能力和发展空间、化解危机和降低风险、赢得信任与支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技艺。

由此,福伯恩博士与范瑞尔博士于1997年在美国纽约大学斯坦恩商学院联合创办的声誉研究所(ReputationInstitute)应运而生。今天,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跨越30多个国家的战略管理研究与咨询机构;汇集了当今世界负盛名的声誉、品牌、传播管理专家。在学术领域,研究所当之无愧地成为声誉管理学科的缔造者并通过教学和培训不断深化声誉管理理论的研究和传播;在战略管理实践中,研究所开发了关于国家、城市和企业声誉的大数据、模型和指数的应用,出版多部畅销专著;成为世界著名企业、公共机构、政府、国家声誉战略研究与咨询的智囊。

人类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类传播的方式变得极其多样化,传播手段更加便捷,彻底改变了以往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对于商业、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信仰、社会信任、市场竞争的冲击格外剧烈。物理的、意识的传播技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物质和认识基础某种程度上已直接参与主导人类交往的过程、状态和结果,深刻影响着人的生活观念与方式,甚至可以左右公众行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认为,声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已上升为核心战略议题,而且对于声誉的竞争将超越以往任何形态的竞争。的确,现代文明社会,企业、地域、市场、国家乃至文化、民族、意识形态之间的交往与融合、较量与制衡归根结底在于多大程度与多大范围赢得利益相关群体的认同与支持。国家发挥外交软实力、地域发掘文化感召力、市场提供制度吸引力、企业运用品牌影响力,其实质都是在开发声誉资源、提升声誉竞争的优势。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声誉、地域声誉、市场声誉、国家声誉互为交融、互成因果。政府声誉是建立并完善市场声誉的必要前提。良好的政府声誉不仅强化市场声誉,而且还能够强化企业声誉和地域声誉。市场声誉是衡量市场化程度的为有效的标识,是对内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对外确立平等、开放国际贸易地位的为核心的非制度性保障。健全的市场声誉要求独立的企业制度、有效的市场竞争、良好的社会信用、健全的法制基础、规范的政府职能。由此,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声誉薄弱是直接限制其财富创造与承载主体———企业与地域发展力度和空间的根本缘由。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国际性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导入声誉管理战略与管理体系也是大势所趋。为此,声誉研究所自2006年起就致力于将国际的声誉管理理念与方法引进中国,并积极推动中国的学者与管理者参与到声誉研究所的平台上来,与西方声誉管理的同行磨砺、切磋。我们真诚地期望,在结合西方成熟管理经验和深入吸取中国管理思想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声誉理论与实践;同时,为声誉管理学科的深入发展提供全新的视角与内涵。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同心协力。此系列丛书汇编和出版是我们双方推动中外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的深度交流与融通的一次共同努力与实践。

潘少华博士

声誉研究所合伙人、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2015年5月于北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