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犯罪研究及应对机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20.88
6.0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邱淑蘋 著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63718474
出版时间200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0706890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内容共分十章:章主要内容在于说明旅游犯罪问题、旅游犯罪的损害及代价、全球旅游安全的演进、研究旅游犯罪的意义及旅游犯罪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讨论旅游犯罪的定义及旅游犯罪学应该探讨的范畴。第三章讨论旅游犯罪的集中性、规律性、弱势性、多元性和隐匿性。第四章则以“理性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生活形态理论”、“中立化技术理论”及“冲突理论”,来解释旅游犯罪与被侵害现象。第五章从游客的特征与习性、社会环境的变迁及旅游产业的整体结构问题,说明出外旅行者易于受到犯罪侵害的原因。第六章及第七章则是从旅游者的观点揭示旅游犯罪现象。第八章主要谈旅游社会失序现象,也是对于旅游骚扰问题的关切。第九章及第十章则从政府单位、旅游业、旅游社区及旅游者个人方面,提出旅游犯罪预防与控制的解决对策。
作者简介
邱淑蘋,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犯罪学博士,淡江大学图书信息学硕士。爱好旅游,在多个国家从事国际志愿者工作。
研究领域为旅游安全、犯罪学、图书馆安全。
现为台湾中央警察大学专任教师,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兼任教官。
出版专著网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多次参加
目录
章 旅游犯罪现象
一、旅游犯罪问题
二、旅游犯罪的损害和代价
三、全球旅游安全的演进
四、研究旅游犯罪的意义
五、旅游犯罪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犯罪的概念
一、旅游犯罪的定义
二、旅游犯罪学研究的范畴
第三章 旅游犯罪特性
一、旅游犯罪地区的集中性
二、旅游犯罪时间的规律性
三、游客易于被侵害的弱势性
四、旅游犯罪形态的多元性
五、旅游犯罪经验的隐匿性
第四章 旅游犯罪侵害相关理论
一、机会理论与旅游犯罪侵害
二、中立化技术理论与旅游犯罪侵害
三、冲突理论与旅游犯罪侵害
第五章 旅游犯罪发生成因
一、游客的特征与习性
二、社会环境的变迁
三、旅游产业的整体结构
第六章 旅游犯罪侵害的迷思
一、迷思的概念与形成
二、旅游犯罪侵害的想法
三、旅游犯罪侵害的迷思与澄清
第七章 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
一、旅游风险概念
二、旅游者对犯罪的主观风险认知
第八章 旅游社会失序现象——旅游骚扰
一、旅游骚扰现象
二、旅游骚扰的概念
三、旅游骚扰的主要类型
四、被骚扰游客的特性
五、游客受骚扰的原因
六、反骚扰行动
第九章 旅游犯罪预防与应对机制
第十章 旅游安全规划
附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内容共分十章:章主要内容在于说明旅游犯罪问题、旅游犯罪的损害及代价、全球旅游安全的演进、研究旅游犯罪的意义及旅游犯罪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讨论旅游犯罪的定义及旅游犯罪学应该探讨的范畴。第三章讨论旅游犯罪的集中性、规律性、弱势性、多元性和隐匿性。第四章则以“理性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生活形态理论”、“中立化技术理论”及“冲突理论”,来解释旅游犯罪与被侵害现象。第五章从游客的特征与习性、社会环境的变迁及旅游产业的整体结构问题,说明出外旅行者易于受到犯罪侵害的原因。第六章及第七章则是从旅游者的观点揭示旅游犯罪现象。第八章主要谈旅游社会失序现象,也是对于旅游骚扰问题的关切。第九章及第十章则从政府单位、旅游业、旅游社区及旅游者个人方面,提出旅游犯罪预防与控制的解决对策。
主编推荐
邱淑蘋,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犯罪学博士,淡江大学图书信息学硕士。爱好旅游,在多个国家从事国际志愿者工作。 研究领域为旅游安全、犯罪学、图书馆安全。 现为台湾中央警察大学专任教师,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兼任教官。 出版专著网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多次参加
精彩内容
章 旅游犯罪现象
一、旅游犯罪问题
有研究指出,当游客选择旅游地点时,感觉是重要的,游客大多是到感觉不错的城市旅游,安全问题当然会影响感觉;之后,才会考虑一些理性因素,例如有哪些景点可去、当地的消费情形如何、是否方便到达等等,后才会作出决定(Hauber and Zandbergen,1996)。因此,游客想要规划一个完美的行程,安全感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安全是指平安、无危险、不受威胁。根据马斯洛(Abaham Maslow)层次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层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与归属需求、受尊重需求,到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等五种层次需求中,层次越低,越属于人类基本的需求。安全是人类继生理需求之外的第二基本需求,需要优先获得满足。除了需求层次外,马斯洛更进一步指出,人一生当中的需求会随时随地改变,许多潜在需求会因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让个体感觉到它们的迫切性。因此,当旅游者到达一个全然陌生的旅游社会,原来存在井然有序的生活需求层次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形成旅游生活中另一个新的需求层次(郑向敏,2003)。
旅游本质上是流动的、异地性的,且具有暂时性特点,旅游者在尚未适应旅游地新环境时,易于产生不安全感,因而对安全的需求会升高;另一方面,旅游的目的便是为了放松、愉悦,因而旅游期间的游客常疏于安全防范。
……
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学科整合的方式,结合犯罪学、法学与旅游学的相关理论,运用犯罪学理论分析了旅游犯罪现象,系统地阐述了旅游犯罪的实质内涵,揭示了旅游犯罪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完整地探索了对旅游犯罪行为的防范、控制与管理机制。本书无论从全书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