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1.14 6.5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康霖 主编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48182

出版时间2008-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0407594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密切联系中国现实,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现状,展望未来。既进行逻辑推理,理论升华,又注重机制传导,数量测定,实证分析;既注重研究理论价值的认同,又注重研究方法使用价值的运用。本书分为四个单元共12章。单元主要考察在我国现阶段二元金融的制度安排;第二单元主要以正规金融为主题考查区域金融的集聚、流动、合作和协调;第三单元主要以非正规金融为主体,考察民间金融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活动;第四单元针分析我国现阶段各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存差”的状况及其意义;围绕金融在地区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提出技术度量的选择。

目录
绪论
章 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
  引言
  节 二元经济思想回顾
    一、早期的二元经济思想
    二、当代二元经济思想的新发展
    三、文献评述
 第二节 二元经济存在的剖析
    一、动态竞争、个体之间的差异与二元性
    二、国家和行业层面的差异与二元性
    三、转换障碍、摩擦与二元经济结构
 第三节 二元金融理论及机制模型
    一、二元金融理论回顾
    二、二元金融的微观机制
    三、二元金融与二元经济的实际考察
 第四节 中国二元经济格局
    一、产出的二元特征
    二、收入的二元特征
    三、消费的二元特征
    四、城乡的二元特征
 第五节 中国二元金融的理论抽象和现实格局
    一、决定二元金融的基本要素
    二、不同研究视角下的二元金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政府导向型金融与市场导向型金融
  引言
  节 政府导向型金融和市场导向型金融的含义与特征
   一、政府导向型金融的含义与特征
   二、市场导向型金融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 市场导向型金融和政府导向型金融的替代效应
   一、替代效应的含义
   二、模型论证
   三、结论分析
 第三节 市场导向型金融和政府导向型金融的互补关系
 第四节 市场导向型金融和政府导向型金融的演化机理分析
   一、演化机理
   二、演化原因
 第五节 二元经济格局下两种组织形式存在的合理性:现实考察
   一、总体概述
   二、具体分析
   三、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区域金融制度安排
  引言
  节 区域金融制度安排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金融发展平衡与均衡的评析
    二、区域金融的研究对象
    三、区域金融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区域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机制
    一、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
    二、区域金融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现实考察
    一、区域金融发展的总量考察
    二、银行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三、资本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四、货币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五、保险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第四节 区域金融机构的进与退
    一、区域进入的条件:国际视角
 ……
第四章 区域金融中银行业空间集聚
第五章 区域货币资金流动
第六章 区域金融合作(一)
第七章 区域金融合作(二)
第八章 区域金融机构协调
第九章 区域金融中的民间金融
第十章 我国民族地区金融
第十一章 地区商业银行信贷差额评析
第十二章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内容摘要
本书密切联系中国现实,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现状,展望未来。既进行逻辑推理,理论升华,又注重机制传导,数量测定,实证分析;既注重研究理论价值的认同,又注重研究方法使用价值的运用。本书分为四个单元共12章。单元主要考察在我国现阶段二元金融的制度安排;第二单元主要以正规金融为主题考查区域金融的集聚、流动、合作和协调;第三单元主要以非正规金融为主体,考察民间金融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活动;第四单元针分析我国现阶段各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存差”的状况及其意义;围绕金融在地区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提出技术度量的选择。

精彩内容
章 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
  节  二元经济思想回顾
  一、早期的二元经济思想
    二元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重农学派。在重农主义者的经济表中,可以看到与主要的农业部门并存的还有一个小小的非农业部门,显然,非农业部门的存在,是以农业剩余大到足以实现这种劳动力再配置为条件的。随着西欧工业革命的来临,重农学派的二元论逐渐让位于古典经济学的二元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敏锐地指出“农业上劳动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力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这可以看做是工农业二元经济思想的初萌芽。荷兰社会学家波克(J.Boeke,1953)早提出了“二元”的概念。他对19世纪荷兰的属地——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阐述。根据他的观点,二元社会的特点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外来的、发达的资本主义体系和本土的、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农业体系的共同存在。前者使用先进的技术并提供较高的收人水平,后者则使用本土固有的落后技术。当具有特定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技术的不发达国家,引进另一种精神、组织形式与技术时,传统社会的均质性破裂,社会结构呈二元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A.Lewis,1954)开辟了二元经济发展分析方法,并吸引了众多学者对二元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鲜明的特征是:整个经济系统由弱小的现代经济部门和相对强大的传统部门组成。前者使用再生产性资本,有着竞争机制,存在市场交换与生产利润,工人得到劳动边际产出;后者则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无竞争,不生产利润,形成一种自我雇佣的劳动用工方式,自给自足,生产效率低下,劳动者在家庭中分享劳动收入。刘易斯特别强调两个部门(或组织)生产与体制上的差异性或不对称性(asymmetry),前者是资本主义式的,后者是传统的或非资本主义式的。刘易斯模型的重点是描绘劳动力的转移,显然,如果劳动力剩余一直存在,模型的动态特征将维持不变,也就是劳动力一直会朝着工业部门转移,因为工业部门的投资更多,增长更快,工资更高,二元经济特征进一步加强。应该说,刘易斯模型开创了对二元经济的正式研究。但对于模型的很多设定,后续研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正。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