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上下册)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85.78 7.2折 399 全新

库存1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直雄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78366

出版时间2009-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99元

货号20630863

上书时间2024-10-1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生读书甚多,几乎穷尽中国同古典文化的菁华。对于凝结了我国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各类典故、成语,*的运用更是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不仅数量巨大、范围厂。阔,而且无不生动贴切、精妙绝伦;特别是善于将复杂、严肃的政治问题,贯注在短小精悍的历史典故中,有时真可谓一字千金。所以学习*的用典,不仅可以感受一代伟人的超人学识和胸怀,重温壮怀激烈的时代,而且可以从更广阔和新颖的角度来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妙处……

作者简介
吴直雄,江西萍乡市人,历经学生、农民、工人、教师、机关干部等。1968年大学毕业后至中国人民解放军0484部队锻炼并分配在地专机关从事文教、知青、办公室等多项工作。学习与工作之余,为部队、工厂、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绘制*巨幅画像及针灸穴位图谱数百幅,书

目录
序一 用典妙笔铸精品  资政育人好教材
序二 学术实用同相济 一书在手好处多
自序 石韫美玉而山晖 水怀明珠川自媚
【A卷】运用典故数千年 聚讼纷纭解奥玄——中国典故研究(主要以毛泽东妙用典故为例)概说
 一 界定典故多歧义  《辞海》定义应补充——论典故的定义
 二 语海之中“家族”多 区别“融通”应探索——典故与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之间的区别与“融通”
 三 巧用一典出新境 妙用一典胜千言——毛泽东妙用典故的缘由探妙
 四 胸罗妙典万万千驱策调遣任自然——毛泽东妙用典故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形式
 五 天机云锦用在我 剪裁妙处非刀尺——毛泽东妙用典故的基本手法探妙
 六  陈醅佳酿香愈醇 新翻杨柳绿意浓——毛泽东妙用典故的思想风格与艺术特色探妙
 七  中国典故如烟海 理当建立一学科——关于建立毛泽东典故学并为中国典故学的建立试步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八  凸显特色巧编排 一书数用可兼得——《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的撰写与编排体例
【B卷】诗坛联坛如椽笔 千载用典数——毛泽东诗词、楹联用典探妙概说
 一 承古典诗联之前 启当代诗联之后——毛泽东诗词、楹联在国内的影响概说
 二 尊毛泽东为诗神  赞其诗世界之——毛泽东诗词、楹联在国外的影响概说
 三 诗词楹联多典故 承前启后树榜样——毛泽东诗词、楹联中妙用典故概说
【C卷】聚玉缀英成文妙 精彩精深典意浓——毛泽东在其论著中用典探妙概说
 一 巩固红色新政权 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1卷中所用典故探妙
 二  “全民族实行抗战”  打退反共新高潮——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2卷中所用典故探妙
 三 彻底打败侵略者  “愚公移山”“山”终移——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3卷中所用典故探妙
 四  战胜美蒋反动派 建设强大新中国——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4卷中所用典故探妙
 五 胜利辉煌革命路 经验教训亦不忘——毛泽东在原《毛泽东选集》第5卷中所用典故探妙
 六 深邃的历史画卷 睿智的治国蓝图——毛泽东在《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上下册)中所用典故探妙
 七 语妙情真的宝卷 精彩精深的鸿文——毛泽东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所用典故探妙
 八 真挚感人的遗产  光彩照人的丰碑——毛泽东在《毛泽东书信选集》中所用典故探妙
本书的典故、典例、名言、格言、箴言、名诗、名联、警句、佳句、秀句、隽语索引
主要引用书目和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一生读书甚多,几乎穷尽中国同古典文化的菁华。对于凝结了我国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各类典故、成语,*的运用更是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不仅数量巨大、范围厂。阔,而且无不生动贴切、精妙绝伦;特别是善于将复杂、严肃的政治问题,贯注在短小精悍的历史典故中,有时真可谓一字千金。所以学习*的用典,不仅可以感受一代伟人的超人学识和胸怀,重温壮怀激烈的时代,而且可以从更广阔和新颖的角度来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妙处……

主编推荐
吴直雄,江西萍乡市人,历经学生、农民、工人、教师、机关干部等。1968年大学毕业后至中国人民解放军0484部队锻炼并分配在地专机关从事文教、知青、办公室等多项工作。学习与工作之余,为部队、工厂、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绘制*巨幅画像及针灸穴位图谱数百幅,书

精彩内容
【A卷】运用典故数千年 聚讼纷纭解奥玄——中国典故研究(主要以毛泽东妙用典故为例)概说
   人所共知,运用典故有许多好处,如可以扩充话语的容量,可以引导人们产生事物的今昔之比、古今之比,可以在典故的基础上引出新论,可以加强语言的说理论证力度,可以提升话语诸多方面的表达效果,等等。
   然而,典故产生于何时呢?如果仅从“典故”这一词语早正式出现之始算起,即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中的“事过典故”算起,则有近2000年的历史,如果从典故定义中说的“典故”就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算起,则典故的运用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随时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如:“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其时的外交人才(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长、大使、公使或参赞一类的官员)的遴选是相当慎重的,要求‘才’‘德’‘学’俱兼。其中的‘学’,极为重要的一项是必须熟谙‘六艺’。而‘六艺’的重要方面是‘诗’,是否娴于用诗,是春秋外交人才遴选的一个重要条件。……《诗》是春秋外交语言的奇葩,以《诗》代言,赋《诗》明志是春秋外交的一大特色。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