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09)(含光盘)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7.34
4.7折
¥
7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詹正茂,王裕雄,孙颖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08323
出版时间2009-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20625336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本报告力图对2006年以来这一战略的实施进行全面的评估。
报告包括两大部分,部分主要是从宏观(总报告)、中观(重要产业和行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展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第二部分则评估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科技金融、战略科技力量、院士参与创新)的发展情况。
研究发现,从宏观层面上看,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创新产出数量增长较快,但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较慢;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我国创新程度排名第22位。2009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将由粗放式的数量增长阶段进入集约式的质量上升、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金融危机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带来机遇。
研究建议要加强创新政策的协调及科学性;创新型国家建设在关注量的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质的提高和结构调整;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国际合作;充分高效利用国际资源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继续促进引导各创新主体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转换功能定位,鼓励有利于创新的微观组织和制度变迁;不断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推动“官产学研”合作。
从中观层面看,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上升,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的问题得到缓解,但未发生根本转变。2009年,金融危机将继续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产品出口还将会进一步减少,但国内产业振兴计划以及消费刺激政策,将会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市场的压力、政策的引导将会使我国制造业在调整之后,加快创新步伐。
农业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科技水平在不断升高,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较大数量农民工返乡,给农村科技传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带来挑战和机遇。建议农业创新一方面加强研发,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的传播,支持农民创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工返乡”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
2006年以来,交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9年由于中央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支出,预计将会对交通创新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交通创新要突出重点。深化交通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健全交通创新体系概括起来说,要突出三个方面:以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为重点,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以公路、水路和航空交通智能化管理为目标,推动交通网络运营管理创新;以推动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来促进运输装备的创新。
环保创新自2006年以来,受到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但环保创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够。2009年随着中央对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的投入,以及加强对环保企业的扶持,环保创新将会呈现新的局面。推进环保创新必须要加速环保科技体制创新,增强环保创新动力,促进官、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成为环保创新的主体。
报告同时研究了2006年以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撑力量发展情况。科技金融方面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新的金融形式不断发展,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扭转。报告界定了战略科技力量的内涵和特征,根据发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建设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并提出应该将中国科学院等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予以支持。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对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了研究,发现院士科研活动基本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但在研究成果的推广、团队建设和科学传播方面亟待提高。
作者简介
詹正茂,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执行所长,长期从事对策研究工作,专注于科学精神与国家意识形态、创新型国家建设、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领域。
目录
总报告
制造业创新报告
农业创新报告
交通行业创新报告
环保创新报告
企业自主创新报告
科技金融发展报告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战略科技力量的选择和建设
两院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分析
附录一 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报告指标体系评价所使用的原始数据
附录二 关于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调查问卷
内容摘要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本报告力图对2006年以来这一战略的实施进行全面的评估。
报告包括两大部分,部分主要是从宏观(总报告)、中观(重要产业和行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展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第二部分则评估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科技金融、战略科技力量、院士参与创新)的发展情况。
研究发现,从宏观层面上看,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创新产出数量增长较快,但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较慢;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我国创新程度排名第22位。2009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将由粗放式的数量增长阶段进入集约式的质量上升、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金融危机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带来机遇。
研究建议要加强创新政策的协调及科学性;创新型国家建设在关注量的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质的提高和结构调整;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国际合作;充分高效利用国际资源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继续促进引导各创新主体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转换功能定位,鼓励有利于创新的微观组织和制度变迁;不断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力量;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推动“官产学研”合作。
从中观层面看,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上升,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的问题得到缓解,但未发生根本转变。2009年,金融危机将继续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产品出口还将会进一步减少,但国内产业振兴计划以及消费刺激政策,将会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市场的压力、政策的引导将会使我国制造业在调整之后,加快创新步伐。
农业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科技水平在不断升高,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较大数量农民工返乡,给农村科技传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带来挑战和机遇。建议农业创新一方面加强研发,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的传播,支持农民创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工返乡”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
2006年以来,交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9年由于中央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支出,预计将会对交通创新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交通创新要突出重点。深化交通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健全交通创新体系概括起来说,要突出三个方面:以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为重点,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以公路、水路和航空交通智能化管理为目标,推动交通网络运营管理创新;以推动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来促进运输装备的创新。
环保创新自2006年以来,受到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但环保创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够。2009年随着中央对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的投入,以及加强对环保企业的扶持,环保创新将会呈现新的局面。推进环保创新必须要加速环保科技体制创新,增强环保创新动力,促进官、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成为环保创新的主体。
报告同时研究了2006年以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撑力量发展情况。科技金融方面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新的金融形式不断发展,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扭转。报告界定了战略科技力量的内涵和特征,根据发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建设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并提出应该将中国科学院等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予以支持。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对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了研究,发现院士科研活动基本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但在研究成果的推广、团队建设和科学传播方面亟待提高。
主编推荐
詹正茂,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执行所长,长期从事对策研究工作,专注于科学精神与国家意识形态、创新型国家建设、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领域。
精彩内容
总报告
200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有两个重要背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第二,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这两个重大背景之下提出的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决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终实现。
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各部委制定了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在内的一系列规划、计划及政策措施,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根据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划、计划及政策措施。在这些规划、计划以及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在内的各个创新主体的行为发生了变化,而各主体的行为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使国家创新系统不断优化,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
到今天,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已经实施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有必要对这一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及时发布年度评估报告,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后续工作参考,保证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终目标能够实现。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