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蓄-投资视角的中国经常账户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储蓄-投资视角的中国经常账户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图示麻烦联系客服再下单,感谢

37.75 6.5折 58 全新

库存9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光荣 著;杨盼盼;徐建炜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4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4397708

上书时间2024-06-24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批量上传,套装图示麻烦联系客服再下单,感谢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光荣 著;杨盼盼;徐建炜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4
  • 版次 1
  • ISBN 9787522718538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曾在国际金融危机前获得全球政策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短短十多年间,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迅速下降,并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本书从经常账户的储蓄—投资视角对中国过去二十余年间的经常账户进行分解和分析。本书对于中国经常账户的分析采用了一致的框架:依据国际收支恒等式(经常账户余额=储蓄-投资),将中国经常账户分解为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和投资,并进一步获得三部门的储蓄/投资率、储蓄/投资倾向和收入分布,以此考察各部门参与者对中国经常账户变动的贡献。本书使用中国资金流量表年度数据,并对储蓄和投资的衡量进行调整,使之在与传统理论匹配的基础上,更加符合中国的现实。本书采用指标分解方法,分析分解三部门储蓄和投资各变量的贡献,从而能够精确度量这些变量对于经常账户变动影响的贡献率。本书揭示了以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分水岭,中国经常账户的调整事实上遵循不同模式,并尝试验证了此前解释顺差的各类理论的有效性。本书还对新冠疫情对经常账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作为顺差国的角色进行展望。
【作者简介】
杨盼盼,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金融中心秘书长,中国金融三十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美富布莱特博士项目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为国际金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全球价值链。近年来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当代亚太》、ChinaandWorld Economy等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政策报告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

 

徐建炜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论坛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非常驻研究员,在国内外知名经济学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获得浦山世界经济学青年论文奖、教育BU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

 

马光荣,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教育BU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 、American EconomicReview、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得教育BU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等多项奖励。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经常账户研究的三重视角

  一  外部视角:国际收支

  二  内部视角:储蓄—投资

  三  动态视角:跨期含义

  四  本书的视角

第二章  储蓄—投资视角经常账户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储蓄—投资视角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  居民部门视角

    (一)人口结构变迁

    (二)文化差异

    (三)金融约束

  三  企业部门视角

    (一)资本边际回报率的差异

    (二)金融市场与“全球储蓄过剩”

  四  政府部门视角

    (一)政府财政支出

    (二)政府发展战略和“布雷顿森林体系Ⅱ”

第三章  中国经常账户储蓄—投资视角的分解框架和指数分解分析

  一  数据来源

  二  分解框架

  三  指数分解分析(IDA)

  四  主要结果

    (一)分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

    (二)分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分解

    (三)指数分解分析(IDA)

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前的中国经常账户

  一  典型事实

  二  分部门特征

    (一)居民部门

    (二)政府部门

    (三)企业部门

    (四)收入占比

第五章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常账户

  一  典型事实

  二  分部门特征

    (一)企业部门

    (二)居民部门

    (三)政府部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经常账户有何不同

    (一)居民部门

    (二)企业部门

    (三)政府部门

  二  新冠疫情对经常账户的影响

  三  中国顺差国角色展望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批量上传,套装图示麻烦联系客服再下单,感谢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