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编者:思履|责编:楚天顺//朱鲁巍9787548068426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10-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编者:思履|责编:楚天顺//朱鲁巍9787548068426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10-01

正版图书 书友可放心下单

14.02 3.5折 39.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思履|责编:楚天顺//朱鲁巍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8068426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9787548068426

上书时间2024-05-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目录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周郑交质 《左传》
石碚谏宠州吁 《左传》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曹刿论战 《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子鱼论战 《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展喜犒师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
楚归晋知营 《左传》
吕相绝秦 《左传》
吴许越成 《左传》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春王正月 《公羊传》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礼记》
曾子易箦 《札记》
有子之言似夫子 《礼记》
公子重耳对秦客 《札记》
杜蒉扬觯 《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逍遥游 庄子
养生主 庄子
秋水 庄子
渔父 庄子
劝学 荀子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颜斶说齐王 《战国策》
冯媛客孟尝君 《战国策》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谏逐客书 李斯
汉文
五帝本纪赞 《史记》
项羽本纪赞 《史记》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外戚世家序 《史记》
伯夷列传 《史记》
管晏列传 《史记》
屈原列传 《史记》
酷吏列传序 《史记》
游侠列传序 《史记》
滑稽列传 《史记》
货殖列传序 《史记》
太史公自序 《史记》
报任安书 司马迁
高帝求贤诏 《汉书》
文帝议佐百姓诏 《汉书》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书》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汉书》
过秦论(上) 贾谊
治安策 贾谊
论贵粟疏 晁错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答苏武书 李陵
前出师表 诸葛亮
后出师表 诸葛亮
洛神赋 曹植
六朝文
水经注·三峡 郦道元
陈情表 李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辞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北山移文 孔稚珪
唐文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滕王阁序 王勃
与韩荆州书 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吊古战场文 李华
陋室铭 刘禹锡
阿房宫赋 杜牧
原道 韩愈
原毁 韩愈
获麟解 韩愈
杂说一 韩愈
杂说二 韩愈
师说 韩愈
进学解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讳辩 韩愈
争臣论 韩愈
祭十二郎文 韩愈
祭鳄鱼文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马说 韩愈
箕子碑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梓人传 柳宗元
愚溪诗序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小石潭记 柳宗元
黔之驴 柳宗元
宋文
待漏院记 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义田记 钱公辅
袁州州学记 李觏
朋党论 欧阳修
纵囚论 欧阳修
释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丰乐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秋声赋 欧阳修
泷冈阡表 欧阳修
管仲论 苏洵
辨奸论 苏洵
心术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范增论 苏轼
留侯论 苏轼
贾谊论 苏轼
晁错论 苏轼
喜雨亭记 苏轼
凌虚台记 苏轼
超然台记 苏轼
放鹤亭记 苏轼
石钟山记 苏轼
前赤壁赋 苏轼
后赤壁赋 苏轼
三槐堂铭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六国论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爱莲说 周敦颐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 簿许君
墓志铭 王安石
伤仲永 王安石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阅江楼记 宋濂
司马季主论卜 刘基
卖柑者言 刘基
尊经阁记 王守仁
象祠记 王守仁
瘗旅文 王守仁
《吴山图》记 归有光
沧浪亭记 归有光
徐文长传 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 张溥
清文
廉耻 顾炎武
口技 林嗣环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中国古代文学很好之作,书中既有洋洋洒洒的长篇,也有简短精致的短篇。既有记史叙事、表彰信札,也有抒情写景、咏物明志,诸体皆备,全是历来为人们喜爱的名篇名作。集通俗性与非常不错性于一身,是读者普及古文阅读的佳品。

精彩内容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来妻子,就是后来的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给庄公取名为“寤生”,并且厌恶他。姜氏喜爱共叔段,想立其为太子,屡次请求武公,武公都不答应。
等到庄公即位,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制邑。庄公说:“制是险要之地,虢叔曾死在那里。别的地方听您吩咐。”姜氏于是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便叫共叔段居住在了那里,称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市城墙边长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大都市城墙,长不超过国都城墙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超过五分之一;小城市,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如今京邑太大,不合制度,恐怕对您不利。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我有什么办法躲避因此产生的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怎会满足?不如早做打算,不要使其滋长蔓延。一旦滋生成长起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草还很难清除,何况是您被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义之事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的一些地方一方面听从庄公的,一方面听从自己的。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两种权力共存,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将王位让给太叔,我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您不想让位给他,就请您除掉他,不要使人民有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取其祸的。”太叔又进一步把西部边邑、北部边邑二地据为己有,还延伸到廪延。公子吕对庄公说:“行了,他羽翼
已丰,会得到更多拥戴者。”庄公说:“他对君王不义,不顾手足之情,势力雄厚,反而会垮掉。”太叔巩固城防,聚积粮草,修缮军备,准备兵士战车,打算偷袭庄公,姜氏也作为内应,想替他开启城门。庄公听到他举兵的日期,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公子吕率战车二百辆讨伐京城。京城民众反叛了太叔。太叔逃往
鄢邑。庄公又命讨伐鄢邑。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往共邑。
《春秋》上说:“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顾兄弟
情谊,所以不用“弟”字;交战双方好像两个国君,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不加管教,也符合郑国人民的意思。而不写大叔“出奔”,都是难以下笔的缘故。
庄公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不久又后悔。颍考叔是颍谷的地方官,听说这事,便来到国都,说是有礼献于庄公。庄公赐宴,吃饭时,颍考叔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有老母,我的食物她都尝遍了,却没尝过您所吃的菜肴,我想留给她尝尝。”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我却没有。”颍考叔说:“敢问这是什么意思?”庄公告诉他其中的缘故,并且讲出自己的悔意。颍考叔回答说:“君王有什么好忧虑的!若掘地见泉,在隧道里相见,谁能有非议?”庄公依从了他的办法。庄公进入隧道,唱道:“大隧之中,其乐融融。”姜氏从隧道中出来,唱道:“大隧之外,心情愉快。”于是母子和好如初了。
君子说:“颍考叔的孝顺是纯正的。他孝敬爱戴自己的母亲,又用这样的孝敬和爱戴影响了庄公。《诗经》上说:‘孝子之心不尽不竭,会推及影响到他的族类。’说的就是颍考叔这样的人吧!”P4-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