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经》与中医理论问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内经》与中医理论问题

18.09 6.0折 30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齐亮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0-16

忻源星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齐亮
  •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5213385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笔者王齐亮自学《黄帝内经》和中医典籍,努力 从医学的角度去了解中医理论,写成笔记,积累成册 。

  《内经与中医理论问题》对《素问》和《灵枢》 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素问》是《内经》的上册 ,《灵枢》是《内经》的下册;把强调体腔内的藏器 ,特别是五藏暂称为藏府派把认为脑髓:提倡六经理 论称为六经派。本书着重展示了《内经》中有关脑髓 的记载,对六经理论进行了仔细的探讨。本书对“筋 ”和《灵枢·经筋》进行了考证;对古代中医的脉诊 ,特别是寸诊、尺诊、三部九候诊、人迎气口诊等行 了考证。对五藏理论和六经理论的渊源进行了系统阐 述,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对于 中医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齐亮        一、简历     1944年上海中学高中毕业,考人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因病休学。     1948~1954年,北大医学院医疗系学生。     1954~1958年,北医基础部生理教研组苏联生理专家研究生,后转为该教研组助教。     1958~1964一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第三批西学中班学员;北医中医教研组教师;北医生理教研组助教。     1964~1977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经络研究所(后改称针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0年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聘书,受聘为客籍研究人员,为期两年。     1977~1990年,烟台市医科所,医学情报研究所,研究员(中医)。     1988—1991年,应聘为《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卫生部中研院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特邀编辑。    二、*作    《中医针灸理论的若干问题》,1977年由卫生部中研院针灸所刊印为内部交流资料    《内经时代的针灸医学》,2008年,内部交流资料    《针灸十二经本义解读》,2010年,内部交流资料    《中医针灸理论刍议》,201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二、翻译     1.英译中:    《Drugs of Choice 1984~1985}美国Walter Modell主编,译为《临床*佳用药指南》,1990年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2.中译英:    《*佳时间针灸治疗学》(《子午流注针法》),刘炳权*。译为《Optimum Time for Acupuncture.A Coll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hrono-Therapeutics》,1988年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中国推拿疗法》孙承南主编。译为《Chinese Massage Therapy》,1990年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艾滋病的中医治疗》,钟达津等编。译为《Treatment ofAID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2年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医学

  第一节  《黄帝内经》的特点

  第二节  古人对头、脑、骨、髓的认识

  第三节  古人的治病方法

第二章  《内经》中的五藏与五行

  第一节  《素问》中的五藏与五行

  第二节  《灵枢》中的五藏与五行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灵枢》与《素问》的比较

第四章  五藏理论

  第一节  五藏与皮肉筋骨脉

  第二节  藏与府在功能和地位上的差异

  第三节  各种类型的五藏理论

  第五节  脾藏地位的变化

第五章  古代的脉诊

  第一节  古今脉诊的巨大差别

  第二节  古代脉诊的科学性

  第三节  古代的几种脉诊

第六章  “五藏之病变”  

第七章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的“五藏病者”

  第一节  “五藏病者”病证的特点

  第二节  五藏病证的治法

  第三节  五藏病证、治法的讨论 

  第四节  “五藏病者”的总结

第八章  以头脑为首的五藏理论

  第一节  经文特点

  第二节  经文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六府、六府脉与手足六阳经

  第一节  六府中几个特殊的府

  第二节  六府的病证

  第三节  手足六阳经

第十章  六经理论

  第一节  阴阳和六经理论

  第二节  六经的不同类型

  第三节  数字六经

  第四节  以阴经为首的六经

  第五节  以阳经为首的六经

  第六节  少阳主骨的问题

  第七节  各种六经理论的回顾

第十一章  从刺脉到刺穴

第十二章  卫气理论

  第一节  卫气循环

  第二节  刺卫疗法

  第三节  与卫气有关的刺穴理论 

第十三章  营气与营气循环

第十四章  手足十二经

  第一节  手足同名经

  第二节  手足十二经的阴阳配对 

  第三节  以足少阳为首的十二经

第十五章  《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  

  第一节  “十二经脉”的特点

  第二节  “十二经脉”中的脉诊

  第三节  “□”还是“□”?  

  第四节  “十二经脉”的病证

  第五节  “十二经脉”中几个有关问题的讨论

  第六节  “十二经脉”的小结

第十六章  筋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筋

  第二节  与肝有关的筋

  第三节  筋与内臓的相关

  第四节筋与脑髓的相关

  第五节  后世中医忘掉了与脑髓相连的筋

第十七章  经筋篇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评“经筋篇”的注解

  第三节  十二经筋的走行和病证

  第四节  十二经筋的几个群落

第十八章  《伤寒论》六经中的脑髓

  第一节  《素问·热论》  

  第二节  《伤寒论》  

第十九章  针灸理论的演变

第二十章  《丹溪心法》中的“十二经见证”  

  第一节  “十二经见证”  

  第二节  “十二经见证”错讹情况的考察

  第三节  “十二经见证”的重整

第二十一章  评“藏象论”  

  第一节  《素问》内容的安排

  第二节  《素问·五藏别论》  

  第三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  

  第四节  藏府论复兴的缘由

附录一  《灵枢·经脉》的“十二经脉”原文

附录二  《灵枢·经筋》原文

附录三  “十二经见证”各经见证重整经过的细节

附录四  几个病证历代手足十二经取穴的演变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