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医学(第8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核医学(第8版)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20240512000474

1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少林、王荣福、张永学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8

装帧平装

货号20240512000474

上书时间2024-05-12

忻源星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少林、王荣福、张永学 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8
  • ISBN 9787117171984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9页
  • 字数 57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第8版)》编写特点如下:
  1.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是在教育部、卫生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进行顶层设计,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全国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审定,院士、专家把关,全国各医学院校知名专家、教授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质量精品出版。
  2.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是根据教育部培养目标、卫生部行业要求、社会用人需求,在全国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材建设经验,充分研究论证本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学科体系构成、课程体系设计和教材体系规划后,科学进行的。
  3.在全国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和汲取了前七轮教材的编写经验和成果,尤其是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完善,并在充分体现科学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更考虑其全国范围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4.教材编写修订工作着力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创新——科学整合课程、淡化学科意识、实现整体优化、注重系统科学、保证点面结合。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以确保教材质量。
  5.为配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减轻学生负担和体现“干细胞”教材特色,全套教村精炼文字、压缩字数,注重提高内容质量,并根据学科需要,采用大16开国际开本、双色或彩色印刷,以提高印装质量和可读性。同时,在每一页都增加了留白,便于学生记录和标记书中重点知识。
  6.为满足教学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教材系列化、立体化和数字化建设,大部分教材配有配套教材和数字出版的教学资料,并实现了全套教材的网络增值服务,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数字化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
  李少林,男,1946年3月生于四川成都。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历任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协常委,重庆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等。20世纪80~90年代,赴日本EastHospitalofNationalCancerCenter以及KyotoUniversity等留学和高访。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l项,三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1项,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56篇,主编专著3部,SCI收录文章9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干细胞靶向性、基因反义技术、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干预对肿瘤生长、浸润、转移的影响,抗肿瘤人源抗体筛选,肿瘤蛋白质组学及用于核医学显像研究等。
  连续14年担任临床医学专业全国规划教材主编。曾主编全国规划教材10部,专著2部,CAI多媒体课件2部;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现有在读硕士生15人,博士生6人。
  
  王荣福,男,1955年生于福建浦城。医学和药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教育部“核技术应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系主任和北大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影像中心主任,亚太核医学学院中国负责人,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华医学科技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兼任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其他多个学术团体常委。
  从事教学工作31年。承担临床医学本科、长学制、研究生和进修医师等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学术骨干和优秀人才。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大会报告和会议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级、部委级课题项目,主编核医学教材10部、专著3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400多篇论文(SCI收录40多篇),获得3项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核医学荣誉奖、北京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美国核医学最佳基础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核医学》精品课程、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人才计划奖励等。
  
  张永学,男,1953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核医学分子影像研究所所长,核医学及PET中心主任,湖北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协和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核医学杂志》副总编等。
  从事教学工作3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2部,副主编15部,任八年制及研究生规划教材《核医学》主编。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面上项目5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各1项等。
【目录】
绪论
一、核医学基本概念和学科分类
二、核医学功能成像原理和与其他影像技术的比较
三、核医学科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四、核医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核物理知识
第一节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素
一、原子组成
二、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
三、稳定核素与放射性核素
第二节放射性衰变
一、核衰变类型
二、核衰变规律
第三节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二、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核医学仪器
第一节放射性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
一、放射性探测的基本原理
二、放射性探测仪器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三、y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SPECT、SPECT/CT和双探头符合探测
一、SPECT基本结构
二、SPECT工作原理
三、SPECT成像特点
四、SPECT数据采集和断层图像重建
五、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
六、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
第三节PET、PET/CT、PET/MRI及小动物PET
一、PET基本结构及原理
二、PET/CT
三、PET/MRI
四、小动物PET
第四节脏器功能测定仪器
一、甲状腺功能测定仪
二、肾功能测定仪
三、多功能仪
第五节体外样本测量仪器及辐射防护仪器
一、y闪烁计数器
二、手持式y射线探测器
三、活度计
四、液体闪烁计数器
五、表面污染和工作场所剂量监测仪
六、个人剂量监测仪
第三章示踪技术及核医学显像
第一节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
第二节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一、方法学原理
二、显像类型与特点
三、图像分析要点
四、核医学影像在医学中应用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章放射性药物
第一节放射性药物的概念及靶向作用原理
一、基本概念
……
第二篇诊断篇
第三篇治疗篇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