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
  •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
  •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
  •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

8 2.8折 29 八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兆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6-7-1

上书时间2024-03-27

梦里二手图书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兆祥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0519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2页
  • 字数 31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近代史学博士论丛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主要介绍以外交转型为其研究对象。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外交转型?由于中国与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转型是一个继续进行时。你甚至可以说,某些方面的转型,直到今天还没有完成,或仍在进行当中。《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讨论的是从传统外交到近代外交的转变,即从一个独特的宗藩体制的传统外交模式转到具有普遍规范的符合现代国际交往规则的外交模式。
【作者简介】
李兆祥,1965年12月生,山东即墨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1987)、兰州大学(1990)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2月,进入武汉大学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与外交等问题的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七项;出版《儒家教育思想研究》(中华书局,2003)等著作、教材七部,在《光明日报》、《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杂志发表的论文二十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
【目录】

导言
第一篇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艰难起步(1840——1860)
第一章清前期中西的外交碰撞
第一节清朝前期政治结构中的外交体制
一清朝的外交制度架构
二清朝前期的外交实践形态
第二节中西两种外交体制的早期冲突
一清政府选择广州一口通商的原因
二清政府对广州通商的管理与中西冲突

第二章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早期变迁(1840——1860)
第一节传统朝贡体制下的中国与属国间关系的演变
一朝贡体制的制度延续
二朝贡关系的低调维持
第二节近代中国外交新体制的萌动
一中西“条约”与中外交涉体制的变化
二从广州一口通商体制向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蒙昧中的中西交涉与不自觉中的丧权
一在无知中交涉,在不自觉中丧权
二广州入城交涉与中国人对世界的态度
三修约的盲点使清政府丧失了挽回权力的最早机会

第二篇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初步展开(1861——1900)
第一章近代中国外交视野下的洋务运动
第一节新观念的产生与自强御侮的路径选择
一夷夏观念式微与“师夷”观念的出现
二中外“合作”趋势与清政府自强御侮手段的选择
第二节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外交的多重作用
一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和新式海军的组建,为外交提供了支持
二民用企业,在“求富”的同时,开始从列强手中收回利权
三近代教育,在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专业外交人才

第二章维持朝贡体系的努力及失败
第一节朝贡与通商两种外交体制的归一趋势
一礼部介入中西交涉
二总理衙门也全面介入与朝贡国相关的交涉
第二节朝贡体系的崩溃
一清政府对朝贡体系的倾力维护(1861——1881)
二武力抗争失败,朝贡体系崩溃(1882——1895)

第三章新外交体制的最初架构及清朝与“互市之国”外交的新动态
第一节以总理衙门为主轴的外交新体制的架构
一总理衙门设置的缘起
二以总理衙门为中枢的新外交体制形态
三以总理衙门为中枢的新外交体制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中西交涉中的新动态
一有关常胜军、阿思本舰队的交涉与军事自主权的维护
二与秘鲁、巴西等国的交涉与华工权利的维护
三与丹麦的交涉与对工商业的保护
四“修约”与订立新约过程中对条约下国家权力的追求
五对边疆的国家主权的维护
第三节改变弱势处境的多重尝试
一戊戌变法,改变中国外交地位的一种制度变革尝试
二支持义和团抗击西方列强的尝试

第三篇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循序推进(1901——1911)
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中国外交形势
第一节《辛丑各国和约》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强化
一列强关于分赃的争论
二《辛丑各国和约》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列强在华存在的强化
一租借地的强占和势力范围的划分
二门户开放政策的出台
三驻华外国公使团作为一种左右中国的力量的形成

第二章新型外交体制的初步架构
第一节最高外交权力的变迁
一督办政务处对外交决策的参与
二《钦定宪法大纲》对最高外交权力的法律认定
三《资政院院章》、《内阁官制》及《弼德院官制》对外交权力的划分
四《十九信条》对最高外交权力的界定
第二节外交制度建设
一外务部的设立及其专业化改造
二外交官养成制度的初现雏形
三外交礼仪的国际化
四对地方外交权的限制与管理
五对使领馆管理的规范化

第三章维护主权与回争权利的展开
第一节清政府维护主权和回争权利的努力
一对近代国家主权概念的最初认知
二维护主权和回争权利的实践
第二节中国民众对主权的维护与对已失主权的追索
一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中国民众对外交的参与和维护、回争主权的努力

第四章中国走向世界的尝试
第一节保护走出国门的华侨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着侨民问题的交涉
二《大清国籍条例》的制定及其影响
第二节建立与国际组织的联系
一加入国际红十字会组织
二参加保和会
第三节参加国际博览会
一19世纪中国对世界博览会的参与
二20世纪初收回对博览会中国展区的承办权

第四篇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基本完成(1912——1928)
第一章争取国际杜会承认
第一节中华民国政府对晚清外交遗产的认受
一对列强在华特权的认可
二接收清政府在各国设立的使领馆及其员属
第二节争取国际社会承认
一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努力
二国际社会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影响

第二章新型外交制度架构的完成
第一节中华民国最高外交权力在法律、法规上的新界定
第二节外交事务执行者的外交权力在法律、法规上的新界定
一确立外交部和外交总长作为中华民国外交中枢
二构建外交官、领事官养成制度
三临时外交机构对外交新体制的补充

第三章追求独立自主外交废修不平等条约
第一节废修不平等条约的契机
一由“中立”到参战,中国外交由被动转主动
二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赢得外交主动
第二节外交新形象的初步架构
一华盛顿会议,中国追求全面平等
二立足实际,手段灵活,多方寻求收回丧失的权利

第四章中国融入世界
第一节谋求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努力
一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
二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妥善处理战时与友国、敌国的关系
第二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一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合作,扩大中国在非政府组织的影响
二广泛开展禁烟活动,促进国家间的合作
三积极参与国际联盟的活动,拓展国家在国际组织的发展空间
结语近代中国外交转型实现的原因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