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考古概论
  • 环境考古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考古概论

20 5.1折 39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诚、李兰、刘万青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一A2

上书时间2024-04-24

华展书社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诚、李兰、刘万青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版次 1
  • ISBN 9787030386168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7页
  • 字数 4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环境考古学为地学和考古学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以考古相关资料背景为依托,密切结合过去人类活动各种遗迹,研究探讨史前及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演变。《环境考古概论》为著者于南京大学13年来教学成果的总结,并结合当前相关学科先进方法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的集成。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涉及环境考古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学科性质,及从事环境考古应用的主要方法(第一、二章);第二部分为基础篇,概要介绍中国第四纪地貌与环境演变特征、第四纪动植物演化历程及人类的进化史(第四、五、六章);第三部分为特色篇,包括七八九三章内容,涉及考古遗址的时空分布、典型遗址考古地层学及自然地层与考古遗址地层的综合对比研究等三方面,也是著者认为最能体现地学与考古学学科交叉的地方之所在;第四部分,即第十章,为著者近二十年来从事环境考古研究。
【作者简介】
  朱诚,男,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区域环境演变研究所所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的科学和教学,曾发表过多篇环境考古研究论文,出版过《全球变化科学导论》教材。
  
  李兰,女,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讲师,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环境考古实验室负责人。
  
  刘万青,男,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长斯从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科研,代表著有《数字专题地图》、《现代地图学教程》、《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等,曾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环境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外环境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环境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环境考古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什么是环境考古
二、环境考古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思考题

第二章环境考古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节野外调查与采样
一、野外调查
二、考古发掘和地层剖面采样
第二节考古遗址地层和自然沉积地层的断代测年
一、考古遗址地层和自然沉积地层的断代
二、14C测年
三、释光定年
四、古地磁断代
五、地衣测年
第三节植物大化石和微体古生物鉴定
一、植物大化石
二、孢粉
三、植硅石
四、有孔虫
五、藻类植物
第四节沉积物分析
一、粒度
二、重矿物
三、地球化学
四、磁化率
五、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记录
六、冰岩芯记录
七、石笋记录
八、历史文献记录
九、人类遗址时空分布研究
十、典型考古遗址地层研究
十一、遗址分布和遗址地层与自然沉积记录的对比研究
思考题

第三章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人类和哺乳动物演化过程
第一节冰期一间冰期与米兰柯维奇天文理论
一、地质时代冰期和间冰期的大循环
二、米兰柯维奇理论
第二节中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特征
一、青藏高原隆起
二、季风气候形成
三、风尘黄土堆积
四、温带沙漠扩展
五、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
第三节中国第四纪人类和哺乳动物演化过程
一、第四纪代表性哺乳动物化石
二、第四纪代表性哺乳动物群演变过程
三、第四纪人类演化进程
思考题

第四章全新世环境与人类活动记录
第一节全新世环境变化基本特征
一、气候转暖与环境改善
二、人类生产力发展与文明演进
三、人地关系紧张问题显现
四、环境变化出现周期性波动
第二节中国全新世环境演变进程
一、气候变化
二、边缘海海面与海洋的响应
三、陆地系统的响应
第三节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自然格局
一、气候格局
二、自然带分布格局
三、边缘海与海岸线
第四节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一、环境变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二、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秦岭自然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一、第四纪秦岭山地的强烈抬升
二、秦岭构造运动的南北差异
三、秦岭南北侧自然景观的差异
思考题

第五章环境考古研究的案例
第一节古地震等环境考古研究——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
一、喇家遗址概况
二、史前灾难事件的记录
三、史前灾难事件的原因分析
四、初步结论
第二节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古洪水对人类影响的环境考古研究
一、玉溪遗址简介
二、古洪水层年代和沉积特征研究
三、古洪水层与文化层磁化率、Hg及Rb/Sr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四、对古洪水层高程的测量结果
五、讨论和小结
第三节长江三角洲和宁绍平原海面变化对人类影响的环境考古研究
一、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特征
二、长江三角洲一万年来高海面问题的考古地层学和钻孔海相微体古生物分析
三、浙江宁绍平原全新世高海面分析
四、小结
第四节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时空分布变化的环境考古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遗址分布状况
三、讨论
四、分析与结论
第五节神农架大九湖孢粉气候因子转换函数与古气候重建
一、研究方法
一、孢粉特征
三、转换函数的建立和大九湖古气候重建
四、小结
第六节皖南花山石窟群开凿年代地衣测年及成因研究
一、黄绿地图衣用于花山石窟开凿年代测年断代的可行性分析
二、黄绿地图衣量测及其生长曲线的建立
三、地衣生长曲线揭示花山石窟开凿历史年代的旁证分析
四、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环境考古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一节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进展
第二节4k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第三节对未来环境考古研究的展望
一、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和明确
二、多学科交叉趋势日益明显
三、研究素材更加丰富,研究的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
四、所采用的新技术手段日益丰富
五、对未来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的展望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环境考古英汉词汇对照
附录二中国历代年表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