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宏观?经济学

1.1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正明 编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10-94

上书时间2024-01-13

期茂文化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正明 编
  •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811305500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宏观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其他非经管类专业学生经常选修的课程。学习经济学理论重在思辨、要在解析、珍在理解、贵在应用。因此,《宏观经济学》在编写上充分考虑了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和国内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新变化,力争紧跟经济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国际化发展步伐,推陈出新,做到有发展、有新意、有特色。
【目录】
1 导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1.1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1.2 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

 1.1.3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之争

 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1.2.2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1.2.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1 总量分析与总体分析

 1.3.2 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1.3.3 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1.3.4 短期、中期与长期分析

 1.4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4.1 宏观经济学理论

 1.4.2 宏观经济学政策

 1.4.3 宏观经济学流派

2 国民收人的衡量与决定

 2.1 国民收入及其衡量

 2.1.1 国内生产总值

 2.1.2 国民收入的形成、循环与恒等关系

 2.1.3 总收入的核算

 2.1.4 总支出的核算

 2.2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与消费

 2.2.1 国民收入的生产

 2.2.2 国民收入的分配

 2.2.3 国民收入的消费

 2.3 国民收入的决定

 2.4 乘数原理

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

 3.1 投资需求与利率

 3.1.1 投资及其分类

 3.1.2 投资的决定因素

 3.1.3 投资需求函数

 3.1.4 托宾的q理论

 3.2 IS曲线及其变动

 3.2.1 IS曲线及其推导

 3.2.2 IS曲线的转动

 3.2.3 IS曲线的平移

 3.3 利率的决定

 3.3.1 货币需求

 3.3.2 货币供给

 3.3.3 均衡利率的决定

 3.4 LM曲线及其变动

 3.4.1 LM曲线的推导

 3.4.2 LM曲线的两个特殊区域

 3.4.3 LM曲线的转动

 3.4.4 LM曲线的平移

 3.5 IS-LM模型

 3.5.1 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3.5.2 均衡国民收入的形成机制

 3.6 IS-LM模型拓展

 3.6.1 国际收支均衡曲线

 3.6.2 BP曲线的推导

 3.6.3 BP曲线的移动

 3.6.4 BP曲线的转动

 3.6.5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作用机制

4 经济增长理论和总供给曲线

 4.1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4.1.1 经济增长

 4.1.2 经济发展

 4.2 哈罗德-多马模型

 4.2.1 模型的产生

 4.2.2 基本方程

 4.2.3 三种增长率

 4.2.4 长期均衡增长条件

 4.3 新古典增长模型

 4.3.1 基本假设

 4.3.2 索洛模型基本方程

 4.3.3 稳态分析

 4.3.4 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3.5 最佳经济增长途径

 4.3.6 技术进步的影响

 4.4 内生增长理论简介

 4.4.1 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

 4.4.2 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

 4.5 总供给曲线概述

 4.5.1 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4.5.2 劳动市场

 4.6 总供给曲线类型

 4.6.1 古典总供给曲线

 4.6.2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4.6.3 常规供给曲线

5 AS-AD模型及其拓展

 5.1 总需求与总供给及其均衡

 5.1.1 总需求与总供给

 5.1.2 总需求——总供给均衡

 5.1.3 总需求——总供给均衡的变动

 5.2 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AS-AD模型

 5.2.1 凯恩斯主义的AS-AD模型

 5.2.2 修正的凯恩斯主义AS-AD模型

 5.2.3 新凯恩斯主义的AS-AD模型

 5.3 古典与新古典情形下的AS-AD模型

 5.3.1 古典情形下的AS-AD模型

 5.3.2 新古典情形下的AS-AD模型

 5.3.3 简化的新古典AS-AD模型函数

 5.4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5.4.1 凯恩斯主义对短期经济波动的解释

 5.4.2 凯恩斯主义对长期经济波动的解释

6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波动

 6.1 失业与奥肯定律

 6.1.1 失业

 6.1.2 奥肯定律

 6.2 通货膨胀与菲利普斯曲线

 6.2.1 通货膨胀

 6.2.2 菲利普斯曲线

 6.3 经济波动与周期

 6.3.1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6.3.2 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指标

 6.3.3 经济周期理论

7 IS-1M模型的政策含义

 7.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概述

 7.2 IS-1M模型与财政政策

 7.2.1 财政政策对IS曲线的影响

 7.2.2 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

 7.3 IS-1M模型与货币政策

 7.3.1 货币政策对1M曲线的影响

 7.3.2 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

 7.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7.4.1 不同政策组合的效果

 7.4.2 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形下政策组合效果

 7.4.3 古典主义极端情形下政策组合效果

 7.5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7.5.1 固定汇率制下的政策效果

 7.5.2 浮动汇率制下的政策效果

 7.5.3 不同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果总结

8 AS-AD模型的政策含义

 8.1 AS-AD模型与货币政策

 8.1.1 新古典AS-AD框架下的货币扩张效应

 8.1.2 新古典的货币政策无效性主张:

 8.2 AS-AD模型与财政政策

 8.2.1 凯恩斯观点

 8.2.2 占典观点

 8.2.3 新凯恩斯主义的稳定化政策

 8.3 AS-AD模型与总需求冲击

 8.3.1 凯恩斯AS-AD模型对总需求冲击的解释

 8.3.2 新古典AS-AD模型对总需求冲击的解释

 8.4 AS-AD模型与总供给冲击

 8.4.1 凯恩斯AS-AD模型对总供给冲击的解释

 8.4.2 新古典As-AD模型对总供给冲击的解释

 8.5 开放条件下的内外均衡调整

 8.5.1 AS-AD框架下的内外均衡

 8.5.2 自动调整

 8.5.3 政策调整:支出转换和削减支出

 8.5.4 贬值手段

9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9.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

 9.1.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9.1.2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9.2 财政政策

 9.2 1财政收入政策

 9.2.2 财政支出政策

 9.2.3 财政政策的自动调节与主动调节

 9.3 货币政策

 9.3.1 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

 9.3.2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9.3.3 货币政策的新理论和新课题

10 宏观经济学流派与发展

 10.1 新古典综合派

 10.1.1 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背景及含义

 10.1.2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

 10.1.3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10.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0.2.1 两个流派在基本假设上的分歧

 10.2.2 两个流派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的分歧

 10.2.3 两个流派在政策主张上的分歧

 10.3 货币主义学派

 10.3.1 货币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0.3.2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10.3.3 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0.3.4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10.3.5 货币主义的影响

 10.4 供给学派

 10.4.1 供给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10.4.2 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

 10.4.3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10.4.4 供给学派的影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