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汉儒、黄景贤、殷昭红 著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汉儒、黄景贤、殷昭红 著
-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8-12
-
版次
1
-
ISBN
9787806196960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59页
-
字数
551千字
- 【内容简介】
-
《壮族医学史》是壮族人民第一本系统地总结壮族医药史的专著。壮族医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漫数千年的历史,而对壮族医药的系统总结,这还是第一次。因此,诚如著名民族医药研究专家蔡景峰教授在该书作序中写道:“对壮族医药的系统总结,这还是第一次。在壮医药的发展史上,它是一块里程碑。就整个中国民族医药学发展史而言,它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壮族医学史》有着自己的特点:一、壮汉对照。有利于壮族医药的传播,有利于扩大壮族医药的景响。二、兼顾了学术性和实用性。对一些壮医特殊的名词、术语、概念、疗法等,都做了深入的叙述和彻底的解释,诸如药线点灸疗法、鼻饮、毒药和解毒药,直到“巧呜”、“咪心头”和喧嚣的壮儿药市、花山崖壁画等,莫不散发出壮族壮乡浓烈的民族氛围和风味。医学方面,系统阐述了壮医理论和临床的丰富内涵,如在理论上,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为核心;在致病因素上,强调毒虚致百病;在诊断上,强调数诊合参,重视目诊;在治疗原则上,强调调气解毒补虚,等等。三、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由于作者分别从文献搜集、文物考察和实地调查三个方面,收集了大量有关壮族医药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因此该书的资料是翔实可靠的,其有关结论和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真实地再现了壮族医药发展的历史概貌。总之,《壮族医学史》的出版,为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族医药做出了贡献。《壮族医学史》一书的问世,更加说明我国民族医学史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壮大。挖掘民族医药造福人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作者简介】
-
黄汉儒,男,壮族。生于1943年,广西忻城县人。1965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1982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族医药报》社社长、广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多年来从事中、壮医的临床、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1985年后主要主持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筹建和创办工作,首任所长。对中、壮医学史有较深的研究。与黄瑾明教授等人共同主持和直接参与的壮医药线点灸法疗发掘整理研究,荣获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壮医著作有:《关于壮族医学史的初步探讨》《壮药源流初探》《发掘整理中的壮医》《靖西县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考察报告》《壮医理论体系初探》《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合作)《壮医药线点灸临床治验录》(合作)等。最近应邀到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和泰国生药学会进行民族医药学术交流
黄景贤,1953年出生,壮族,副主任医师,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广西民族医药协会第三届理事,曾任玉林市(县级)第五届政协委员,玉林市农工民主党委员会副主委。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临床擅长内科杂病,对中医药配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有较丰富的经验,对妇、儿科疾病也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合作论著3本。“疏透泄热与敛肝益气法探幽”和“中药五味刍议”分别获《国医论坛》1992年和199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关于经络的猜想”一文被第三次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录用,一试论化痰软坚散结是清除乙肝病毒的突破口”一文获得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获《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1995年入编《中国大陆名医大典》。指出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中医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生理特性,而不是生理功能,并从医学人类学角度探讨中医理论的发展过程。
殷昭红,汉族,1962年11月出生于广西武宣县。1985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2年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曾从事中医教学及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年从事壮医临床、壮医医史文献及理论的整理、研究工作。主要学术论文代表有:“李泽覃老中医学术思想简介”、“陈伯勤老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白拟葛根五花汤治疗急性腹泻30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癣病33例”。
- 【目录】
-
序
前言
图片
第一章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医药的关系
第一节壮族的来源
第二节壮族概况
第三节壮族社会历史概述
第四节壮族社会历史的一点特点
第五节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影响
第六节关于壮医无系统文字记载的问题
第七节壮族医疗存在的原因初探
第二章壮族地区地理、经济、文化、民俗与壮医药的关系
第一节壮族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与壮医药的关系
第二节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
第三节壮族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壮医药的关系
第四节壮族民俗特色与壮医药的关系
第三章壮族医药的起源(远古~先秦)
第一节壮医药的萌芽
第二节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
第三节花山崖壁画与早期的壮族医药
第四节壮医早期医疗卫生活动及文献记载
第五节卫生保健意识的萌芽
第六节壮医外治疗法的起源
第七节药食同源
第四章壮医药知识的积累(秦~隋)
第一节早期农业对壮医药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壮药知识的积累
第三节古代科技与壮医药
第四节卫生保健和环保意识
第五节有关文献记载
第五章壮族医药的初步形成与发展(唐宋~民国)
第六章壮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概述
第七章壮医以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和使用
第八章壮医药对我国传统医学和民族保健的贡献
第九章壮医药的研究、发掘、整理及现状
第十章壮医药与中医药及其他民族医药的比较
壮族医史大事年表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