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与制作
所有图书均为单本 套装勿拍
¥
26.21
4.0折
¥
65
八五品
库存9件
作者金洪勇,王丽娟,李晓娟主编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0893808
上书时间2024-09-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金洪勇,王丽娟,李晓娟主编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0893808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1页
-
字数
288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教材涵盖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基本知识,将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以及制作流程进行很好的结合。以现代包装设计的视点,结合外包装设计与制作发展的趋势,对包装设计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收录外包装设计案例,以及大专院校、教师的作品,作为包装设计的范例。针对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包装工程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对包装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特别是对包装设计的流程进行了概括结,对结构设计、造型设计、视觉元素设计、印刷制作的全过程进行细细的解读。运用大量的成功案例,结合理论加以解析,使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和有价值的经验。
精彩内容:
任务一包装设计的萌芽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包装是随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与生产物资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包装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包装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包装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整个世界包装的历史演变反映出不同、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一、包装设计的萌芽从远古时代开始,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的生产能力十分低下,由于环境险恶、生产艰难、收获甚少,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均分配,但食物和饮水需要容器盛装,以便转移、分发和食用。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们基于对大自然的了解和对包装功能的认识,以不同的方式制作和运用着不同的包装,这是包装思想萌芽。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尝试用树叶、竹叶、荷叶、芭蕉叶等茎叶进行捆扎,使用现成的叶子、果壳、葫芦、竹筒、兽皮、动物膀胱、贝壳、龟壳等盛装、转移食物和饮水,如图11所示,并能模仿某些瓜果的形状制成近似于圆或者半圆的箩、筐、篮、箱等以盛装物品。利用这些自然材料制作的多种形式的包装容器,是原始的包装形态。这说明,在原始的生活下也需要包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早期的包装利用各种天然材料,这一方面是当时生产力水所致;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满足了生活需要的同时人们有意无意地保护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天然材料可以迅速地化解并回归自然,并且可以反复利用。早期的包装虽然在材料与结构上较为简单,但却不乏经典的设计,如流传了几干年的粽子。这令人不得不为包装的不朽创造而赞美人类的聪明才智。时至,依然沿用苇叶包裹糯米而成粽子,其是端午节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食品,如图12所示。用荷叶包装的食品保持了荷叶的清香,是至今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用蛤蜊壳包装的蛤蜊油在很长时间内是中国老百姓的常生活用品。中国的少数民族用竹筒盛装食物,其既可以装大米,又可以储藏、携带,还可以直接煮或烤,一举多得。二、包装设计的发展从新石器时期出现陶器作为储存物品的容器,产生了包装的概念。陶器的出现是古代包装的巨大进步,它是早的人造包装容器。人类通过加工制作,改变了原料(陶土)本来的属,获得了许多新的特,包括耐用、腐、虫、可塑等,因此陶器被大量制作和改进。特别是由于生产力水的提高,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交易活动发展起来,各种产品不仅需要地盛装、近转移,还需要经过包装捆扎送往远方的集市,这样有了商品交换,包装成了商品的一部分。后来,人们逐渐开始以手工制作包装,如截竹为筒,如图13所示;用植物枝条编成篮、筐、篓、席;用麻、线、畜毛等纤维编织成袋、兜等,如图14所示。随后,出现了陶器、玻璃、青铜等人工材料制作的包装容器,如图15、图16所示,称之为传统包装。兼顾实用与美观一直是传统包装所追求的,因此对传统包装的要求是既能“致用”又能“利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古人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 【目录】
-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