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财政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财政学

图书皆为单本 套装勿拍

2 八五品

库存2件

山东滨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晓敏 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040297423

上书时间2024-05-21

读友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钟晓敏 编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040297423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财政学》共有15章,内容涉及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公共决策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支出理论与主要公共支出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公共收入概论、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共债务、政府预算、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政策等。
  《财政学》的编写力求规范、准确和简洁,既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阐述,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吸收反映我国当代财政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了帮助读者系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相关理论及对有关内容进行深人学习,《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财政学》每章均设有本章学习目标、专栏、本章小结、重要概念、思考题以及进一步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等板块。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财政学》适合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以作为经管类人员或其他人员了解财政学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钟晓敏,教授,男,1963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现任浙江财经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财政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的专业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财政学”的负责人,也是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财政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全国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浙江省教学名师一曾主编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财政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地方财政学》,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曾多次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1导论
本章学习目标
1.1社会为什么需要政府
1.1.1想象一个没有政府的经济
1.1.2混合经济的缘由
1.1.3混合经济中的政府
1.2政府活动与财政学主题
1.2.1理解政府活动
1.2.2财政学主题
1.3政府财政收支活动概览
1.3.1政府财政收支活动
1.3.2政府财政收支规模
1.3.3政府财政收支结构
1.4评价财政收支活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1.4.1机械论
1.4.2有机论
1.4.3两种价值观的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

2财政学的分析工具
本章学习目标
2.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1.1为什么要进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1.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概念
2.1.3一个例子
2.2实证分析工具
2.2.1实证数据的取得
2.2.2数据与观点的运用
2.3规范分析工具
2.3.1帕累托标准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2.3.2福利的衡量
2.3.3标准的选择
2.3.4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3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本章学习目标
3.1公共决策特征与公共决策要素
3.1.1公共决策与私人决策
3.1.2公共决策要素
3.2公共决策原则
3.2.1一致通过原则
3.2.2多数票原则
3.2.3互投赞成票
3.2.4中间投票人定理
3.2.5阿罗不可能定理
3.3公共决策参与人动机分析
3.3.1政治家动机
3.3.2选民动机
3.3.3特殊利益集团动机与寻租行为
3.3.4官僚动机及行为
3.3.5专家与媒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4公共产品
本章学习目标
4.1什么是公共产品?
4.1.1公共产品的概念与性质
4.1.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数学形式
4.1.3混合产品
4.1.4进一步的说明
4.2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与机制
4.2.1垂直加总与萨缪尔森条件
4.2.2与私人产品有效率提供条件的比较
4.2.3关于公共产品有效率提供的进一步讨论
4.3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
4.3.1关于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的几点说明
4.3.2关于公共生产与公共定价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4.4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5外部性
本章学习目标
5.1外部性的本质
5.1.1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
5.1.2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关系
5.2外部性的经济分析
5.2.1负外部性
5.2.2正外部性
5.3外部性的私人对策
5.3.1科斯定理
5.3.2合并
5.3.3社会习俗
5.4外部性的公共对策
5.4.1庇古税
5.4.2规制
5.4.3排污许可证
5.5共有资源与公地的悲剧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6公共支出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6.1公共支出概述
6.1.1公共支出的概念
6.1.2公共支出的分类
6.1.3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
6.2公共支出的规模
6.2.1公共支出规模增长趋势
6.2.2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
6.3公共支出控制
6.3.1公共支出的总量控制
6.3.2公共支出的结构控制
6.3.3公共支出控制的方法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7主要公共支出分析
本章学习目标
7.1教育支出
7.1.1政府介入教育领域的理论依据
7.1.2我国教育支出分析
7.1.3进一步思考
7.2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7.2.1政府介人基础设施的原因
7.2.2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范围及介入方式
7.2.3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分析
7.2.4进一步思考
7.3社会保障支出
7.3.1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理由
7.3.2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筹资模式
7.3.3社会保障对经济行为人的影响分析
7.3.4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8成本一收益分析
本章学习目标
8.1私人部门成本一收益分析
8.1.1现值
8.1.2成本一收益分析的评价标准
8.2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8.2.1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成本一收益分析的不同
8.2.2公共支出项目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步骤
8.2.3社会贴现率的选择
8.3公共支出项目成本一收益分析案例
8.3.1教育投资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8.3.2公路扩建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8.3.3成本一收益分析的进一步讨论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9公共收入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
9.1税收
9.1.1税收的特征与功能
9.1.2税收要素
9.2其他收入
9.2.1公共收费
9.2.2罚没收入
9.2.3公债收入
9.2.4国有资产收入
9.2.5通货膨胀税
9.3按预算科目划分的政府收入体系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10税收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10.1税收与公平
10.1.1受益原则
10.1.2支付能力原则
10.2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10.2.1税收的转嫁
10.2.2税收的归宿
10.2.3商品税的转嫁与归宿
10.2.4利润税的转嫁与归宿
10.2.5个人所得税的转嫁与归宿
10.2.6税收归宿与资本化
10.2.7税收转嫁与归宿和收入再分配
10.3税收与效率
10.3.1超额负担的衡量
10.3.2税收超额负担与需求曲线
10.3.3税制运行成本
10.4最优税收
10.4.1最优商品税
10.4.2最优所得税
10.4.3评价税制的标准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11税收制度
本章学习目标
11.1税制概论
11.1.1税收制度的组成结构与发展
11.1.2中国的税制改革:简要的历史回顾
11.2商品税类
11.2.1商品税类:对象和特点
11.2.2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11.3所得税类
11.3.1企业所得税
11.3.2个人所得税
11.3.3社会保障税
11.4其他税类
11.4.1财产税类
11.4.2资源税类
11.4.3特定目的税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12公共债务
本章学习目标
12.1公债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12.1.1公债的概念界定
12.1.2公债的“三性”特征
12.1.3公债的种类分析
12.2公债负担理论
12.2.1公债负担的三种情形
12.2.2公债负担限度的理论解释
12.2.3公债负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衡量指标
12.3中外各国公债的规模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13政府预算
本章学习目标
13.1政府预算概述
13.1.1政府预算的含义
13.1.2政府预算的原则
13.1.3政府预算的形式
13.1.4政府预算体系
13.1.5我国的政府预算程序
13.2国家金库
13.2.1国库的类型
13.2.2国库的职责
13.2.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13.2.4我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14政府间财政关系
本章学习目标
14.1政府间职能分工与支出划分
14.1.1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
14.1.2收入再分配职能的分工
14.1.3宏观经济稳定职能的分工
14.1.4政府间支出划分
14.2政府间收入划分
14.2.1税收划分的三种方式
14.2.2税种划分的原则
14.3政府间转移支付
14.3.1转移支付存在的理由
14.3.2转移支付的类型及经济效应
14.4我国的财政体制
14.4.1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14.4.2分税制财政体制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15财政政策
本章学习目标
15.1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
15.2财政政策与短期需求管
15.2.1总需求
15.2.2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
15.2.3相机抉择与自动稳定器1
15.2.4政策乘数
15.2.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
15.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演变:1988—2009年
15.3.1第一阶段(1988—1992年)
15.3.2第二阶段(1993—1997年)
15.3.3第三阶段(1998—2003年)
15.3.4第四阶段(2003—2008年)
15.3.5第五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
15.4财政政策与长期经济增长
15.4.1经济增长的源泉
15.4.2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名词解释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