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力学下第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结构力学下第4版

实图拍摄 以图片为准 单本非套书 每天下午6点前发快递 非偏远包邮包邮包邮包邮包邮包邮 20933078

5.06 1.7折 30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包世华、辛克贵 编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4

装帧平装

货号20933078

上书时间2024-04-21

凌峰图书包邮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12 渐近法和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12.1 渐近法概述
12.2 力矩分配法的概念
12.2.1 正负号规定
12.2.2 结点力偶的分配和传递
12.3 单结点的力矩分配——基本运算
12.4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渐近运算
12.5 无剪力分配法
12.5.1 无剪力分配法的应用条件
12.5.2 剪力静定杆件的固端弯矩
12.5.3 零剪力杆件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
12.6 剪力分配法
12.6.1 柱顶有水平荷载作用的铰结排架
12.6.2 横梁刚度无限大时刚架的剪力分配
12.6.3 柱间有水平荷载作用时的计算
12.7 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12.7.1 用静力法绘制超静定梁影响线的原理
12.7.2 用机动法绘制连续梁的影响线
12.8 连续梁的最不利荷载分布及内力包络图
12.8.1 连续梁的最不利荷载分布
12.8.2 内力包络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3 矩阵位移法
13.1 概述
13.1.1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路
13.1.2 结构的离散化与杆端位移、杆端力的正负号规定
13.2 单元分析(一)——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13.2.1 一般杆单元的刚度矩阵
13.2.2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13.2.3 特殊单元的刚度矩阵
13.3 单元分析(二)——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13.3.1 单元坐标转换矩阵
13.3.2 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13.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13.4.1 单元集成法
13.4.2 单元定位向量
13.4.3 单元集成法的实施
13.4.4 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
13.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13.5.1 单元定位向量与单元集成
13.5.2 铰结点的处理
13.6 等效结点荷载
13.7 矩阵位移法计算步骤和算例
13.8 忽略轴向变形的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
13.9 桁架及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
13.9.1 桁架
13.9.2 组合结构
13.10 平面刚架程序的框图设计和源程序
13.10.1 平面刚架程序的框图设计
13.10.2 平面刚架源程序和算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4 超静定结构总论和结构定性分析
14.1 超静定结构基本解法的分类和比较
14.2 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联合解有侧移刚架
14.3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14.3.1 多余约束的存在及其影响
14.3.2 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分布的影响
14.3.3 温度和沉降等变形因素的影响
14.4 关于计算简图的补充讨论
14.4.1 结构体系的简化
14.4.2 杆件的简化
14.4.3 结点的简化
14.4.4 支座的简化
14.5 静定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定性分析
14.5.1 静定结构内力和位移定性分析的要求和判断依据
14.5.2 弯矩图和变形简图绘制的一些常用方法
14.6 结构的变形简图
14.6.1 变形简图的基本做法和基本杆
14.6.2 以结点角位移为主的结构的分析
14.6.3 以结点线位移为主的结构的分析
14.6.4 以结点角位移为主、但有结点线位移影响的结构的分析
14.7 超静定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定性分析
14.7.1 其他思路的例子
14.7.2 拱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14.7.3 桁架的定性分析
14.8 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法
14.8.1 多层多跨刚架竖向荷栽下的分层计算法
14.8.2 多层多跨刚架水平荷载下的反弯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5 结构的动力计算
15.1 动力计算概述
15.1.1 动力计算的特点
15.1.2 动力荷载的分类
15.1.3 动力计算的自由度
15.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2.1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15.2.2 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解答
15.2.3 结构的自振周期和自振频率
15.2.4 阻尼对自由振动的影响
15.3 单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
15.3.1 单自由度体系受迫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15.3.2 简谐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
15.3.3 一般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
15.3.4 阻尼对受简谐荷载受迫振动的影响
15.3.5 有阻尼时的杜哈梅积分
15.4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4.1 两个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15.4.2 频率方程和自振频率
15.4.3 主振型及主振型正交性
15.4.4 两个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方程的一般解
15.5 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受迫振动
15.5.1 柔度法
15.5.2 刚度法
15.6 一般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6.1 柔度法
15.6.2 刚度法
15.6.3 主振型的正交性
15.7 多自由度体系在任意动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振型分解法
15.7.1 正则坐标与主振型矩阵
15.7.2 振型分解法
15.8 无限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9 计算频率的近似法
15.9.1 能量法求第一频率——瑞利(Rayleigh)法
15.9.2 集中质量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6 结构的稳定计算
16.1 两类稳定问题概述
16.1.1 分支点失稳
16.1.2 极值点失稳
16.2 稳定问题的分析方法一一静力法和能量法
16.2.1 静力法
16.2.2 能量法
16.3 弹性压杆的稳定——静力法
16.3.1 等截面压杆
16.3.2 变截面压杆
16.4 弹性压杆的稳定——能量法
16.4.1 按单参数体系计算
16.4.2 按多参数体系计算
16.5 剪力对临界荷载的影响
16.6 组合压杆的稳定
16.6.1 缀条式组合压杆
16.6.2 缀板式组合压杆
16.7 圆环和圆拱的稳定
16.7.1 圆环和圆拱受均匀静水压力时的稳定
16.7.2 拱的临界荷载系数
16.8 窄条梁的稳定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7 结构的极限荷载
17.1 极限荷载概述
17.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状态
17.2.1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矩形截面梁
17.2.2 有一个对称轴的任意截面梁
17.2.3 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7.3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7.3.1 超静定梁的破坏过程和极限荷栽的特点
17.3.2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17.4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和基本方法
17.4.1 比例加载时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
17.4.2 计算极限荷载的机构法和试算法
17.5 刚架的极限荷载
17.5.1 机构法
17.5.2 试算法
17.5.3 增量变刚度法的概念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结构力学(下册 第4版)/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内容包括渐近法和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矩阵位移法、超静定结构总论和结构定性分析、结构的动力计算、结构的稳定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结构力学(下册 第4版)/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的适用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即“大土木”)各类专门化方向的本科学生,也可供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考研的学生和参加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人员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包世华、辛克贵 编
  • 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4
  • 版次 4
  • ISBN 9787562937074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结构力学(下册 第4版)/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内容包括渐近法和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矩阵位移法、超静定结构总论和结构定性分析、结构的动力计算、结构的稳定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结构力学(下册 第4版)/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的适用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即“大土木”)各类专门化方向的本科学生,也可供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考研的学生和参加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人员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包世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杂志编委,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结构委员会委员。1985~1986年为美国伊里诺伊大学土术工程系访问学者.1991~1993年为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系研究员。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及有限元、板壳结构、薄壁杆件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教材和专30部。
【目录】
12 渐近法和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12.1 渐近法概述
12.2 力矩分配法的概念
12.2.1 正负号规定
12.2.2 结点力偶的分配和传递
12.3 单结点的力矩分配——基本运算
12.4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渐近运算
12.5 无剪力分配法
12.5.1 无剪力分配法的应用条件
12.5.2 剪力静定杆件的固端弯矩
12.5.3 零剪力杆件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
12.6 剪力分配法
12.6.1 柱顶有水平荷载作用的铰结排架
12.6.2 横梁刚度无限大时刚架的剪力分配
12.6.3 柱间有水平荷载作用时的计算
12.7 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12.7.1 用静力法绘制超静定梁影响线的原理
12.7.2 用机动法绘制连续梁的影响线
12.8 连续梁的最不利荷载分布及内力包络图
12.8.1 连续梁的最不利荷载分布
12.8.2 内力包络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3 矩阵位移法
13.1 概述
13.1.1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路
13.1.2 结构的离散化与杆端位移、杆端力的正负号规定
13.2 单元分析(一)——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13.2.1 一般杆单元的刚度矩阵
13.2.2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13.2.3 特殊单元的刚度矩阵
13.3 单元分析(二)——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13.3.1 单元坐标转换矩阵
13.3.2 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13.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13.4.1 单元集成法
13.4.2 单元定位向量
13.4.3 单元集成法的实施
13.4.4 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
13.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13.5.1 单元定位向量与单元集成
13.5.2 铰结点的处理
13.6 等效结点荷载
13.7 矩阵位移法计算步骤和算例
13.8 忽略轴向变形的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
13.9 桁架及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
13.9.1 桁架
13.9.2 组合结构
13.10 平面刚架程序的框图设计和源程序
13.10.1 平面刚架程序的框图设计
13.10.2 平面刚架源程序和算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4 超静定结构总论和结构定性分析
14.1 超静定结构基本解法的分类和比较
14.2 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联合解有侧移刚架
14.3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14.3.1 多余约束的存在及其影响
14.3.2 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分布的影响
14.3.3 温度和沉降等变形因素的影响
14.4 关于计算简图的补充讨论
14.4.1 结构体系的简化
14.4.2 杆件的简化
14.4.3 结点的简化
14.4.4 支座的简化
14.5 静定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定性分析
14.5.1 静定结构内力和位移定性分析的要求和判断依据
14.5.2 弯矩图和变形简图绘制的一些常用方法
14.6 结构的变形简图
14.6.1 变形简图的基本做法和基本杆
14.6.2 以结点角位移为主的结构的分析
14.6.3 以结点线位移为主的结构的分析
14.6.4 以结点角位移为主、但有结点线位移影响的结构的分析
14.7 超静定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定性分析
14.7.1 其他思路的例子
14.7.2 拱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14.7.3 桁架的定性分析
14.8 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法
14.8.1 多层多跨刚架竖向荷栽下的分层计算法
14.8.2 多层多跨刚架水平荷载下的反弯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5 结构的动力计算
15.1 动力计算概述
15.1.1 动力计算的特点
15.1.2 动力荷载的分类
15.1.3 动力计算的自由度
15.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2.1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15.2.2 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解答
15.2.3 结构的自振周期和自振频率
15.2.4 阻尼对自由振动的影响
15.3 单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
15.3.1 单自由度体系受迫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15.3.2 简谐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
15.3.3 一般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
15.3.4 阻尼对受简谐荷载受迫振动的影响
15.3.5 有阻尼时的杜哈梅积分
15.4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4.1 两个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15.4.2 频率方程和自振频率
15.4.3 主振型及主振型正交性
15.4.4 两个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方程的一般解
15.5 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受迫振动
15.5.1 柔度法
15.5.2 刚度法
15.6 一般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6.1 柔度法
15.6.2 刚度法
15.6.3 主振型的正交性
15.7 多自由度体系在任意动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振型分解法
15.7.1 正则坐标与主振型矩阵
15.7.2 振型分解法
15.8 无限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9 计算频率的近似法
15.9.1 能量法求第一频率——瑞利(Rayleigh)法
15.9.2 集中质量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6 结构的稳定计算
16.1 两类稳定问题概述
16.1.1 分支点失稳
16.1.2 极值点失稳
16.2 稳定问题的分析方法一一静力法和能量法
16.2.1 静力法
16.2.2 能量法
16.3 弹性压杆的稳定——静力法
16.3.1 等截面压杆
16.3.2 变截面压杆
16.4 弹性压杆的稳定——能量法
16.4.1 按单参数体系计算
16.4.2 按多参数体系计算
16.5 剪力对临界荷载的影响
16.6 组合压杆的稳定
16.6.1 缀条式组合压杆
16.6.2 缀板式组合压杆
16.7 圆环和圆拱的稳定
16.7.1 圆环和圆拱受均匀静水压力时的稳定
16.7.2 拱的临界荷载系数
16.8 窄条梁的稳定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7 结构的极限荷载
17.1 极限荷载概述
17.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状态
17.2.1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矩形截面梁
17.2.2 有一个对称轴的任意截面梁
17.2.3 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7.3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7.3.1 超静定梁的破坏过程和极限荷栽的特点
17.3.2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17.4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和基本方法
17.4.1 比例加载时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
17.4.2 计算极限荷载的机构法和试算法
17.5 刚架的极限荷载
17.5.1 机构法
17.5.2 试算法
17.5.3 增量变刚度法的概念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