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她们笔下的她们9787020106578
¥
14.3
4.0折
¥
36
九品
仅1件
作者弗吉尼亚·吴尔夫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6578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9787020106578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她们笔下的她们》是一本具有明显女性特征的精选集,收录了外国女性文学中,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女性之不同生存状态及内心情感的短篇小说作品,每篇另附精美油画插图,力求尽可能生动地呈现女性文学的精妙之处,尽可能深地走进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内心。本书的篇目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旨在中国女性读者心中激起共鸣。
作者简介
康斯坦丝·费尼莫尔·伍尔森(1840—1894),美国作家生于新罕尔州1869年父亲去世后开始发表作品,1879年母亲过世后,来到欧洲,其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常与亨利·詹姆斯及乔治·爱略特的作品相提并论伍尔森与亨利·詹姆斯于1880年4月底初次见面,结下深厚友谊1894年不堪病魔折磨,自杀身亡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传记小说《大师》(2004)及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2004)曾以亨利·詹姆斯为主人公,写了詹姆斯与伍尔森的情感纠葛《忧伤小姐》抢先发售发表于《利平科特氏杂志》(1880)译文有删节
伊迪丝·华顿(1862—1937),美国作家生于纽约从小爱好文艺十二岁就开始写作十六岁自费出版过诗集长篇小说《欢乐之家》(1905)出版后,她便成为美国认可的很重要的女作家后又出版过《乡间习俗》(1913)《纯真年代》(1920)等长篇小说她深受亨利·詹姆斯的影响,属于“心理分析派”小说家但她的小说并不过分局限在对人物思想深处的细微探索,而是着重表现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影响
威拉·凯瑟(1873—1947),美国作家出身农家,自幼随父母从弗吉尼亚州迁往中西部,熟悉那里的拓荒农民的生活和心理凯瑟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书时就开始发表作品二十二岁毕业后又回到东部地区,先后在匹兹堡和纽约从事新闻和教育工作三十九岁时,凯瑟辞去报馆工作,成为专业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啊,拓荒者!》(1913)和《我的安东妮亚》(1918)等
凯特·肖班(1850—1904),美国作家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一个富有商人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是法国移民后裔肖班自幼受到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礼仪训练和严格的天主教教育,1870年婚后随着做棉花生意的丈夫迁居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国移民聚居地其小说大都以法国移民后裔的社会为背景,着重表现妇女在生活事业婚姻道德方面的问题和心理1890年她发表靠前部长篇《困惑》,是美国很早触及离婚问题的小说此后又发表短篇小说集两本:《牛轭湖的人们》(1894)和《阿卡狄之夜》(1897)189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觉醒》。
目录
序——方方
第一辑
忧伤小姐——[ 美国 ] 康斯坦丝·费尼莫尔·伍尔森 著,李晋 译
浅尝辄止的人——[ 美国 ] 伊迪丝·华顿 著,龚容 译
花园小屋——[ 美国 ] 威拉·凯瑟 著,薛鸿时 译
一小时的故事——[ 美国 ] 凯特·肖班 著,葛林 译
新 装——[ 英国 ] 弗吉尼亚·吴尔夫 著,张玲 译
脸——[ 英国 ] 莎拉·科利尔 著,匡咏梅 译
第二辑
高级的人——[ 日本 ] 松村荣子 著,吕莉 译
献给伊萨克·巴别尔的敬意——[ 英国 ] 多丽丝·莱辛 著,叶丽贤 译
钥匙孔——[ 罗马尼亚 ] 西蒙娜·波佩斯库 著,高兴 译
松节油——[ 罗马尼亚 ] 阿德里安娜·彼特尔 著,张志鹏 译
夕 阳 ( 外一篇 )——[ 日本 ] 吉本芭娜娜 著,吕莉 译
猎猛犸——[ 俄罗斯 ] 塔吉雅娜·托尔斯泰娅 著,陈方 译
离别的礼物——[ 爱尔兰 ] 克莱尔·吉根 著,马爱农 译
克洛丽丝——[ 罗马尼亚 ] 玛丽娅-卢伊扎·克利斯戴斯库 著,李鸿 译
第 三 辑
改 变——[ 美国 ]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 著,刘莉莉 译
信 物——[ 捷克 ] 雅尔米拉·哈谢克娃 著,刘星灿 译
长途电话——[ 德国 ] 玛丽·露易丝·卡施尼茨 著,赵侠 译
萨拉热窝失恋记——[ 英国 ] 费伊·韦尔登 著,黄梅 译
瞪 眼——[ 英国 ] 多丽丝·莱辛 著,杨振同 译
电 话——[ 日本 ] 吉本芭娜娜 著,李萍 译
爸爸,快跑——[ 韩国 ] 金爱烂 著,薛舟 徐丽红 译
第 四 辑
肥硕的埃乌尼丝——[ 乌拉圭 ] 安德莱阿·布兰盖 著,赵德明 译
美女之身——[ 俄罗斯 ]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芙娜·乌利茨卡娅 著,赵德明 译
当男人给你打电话的时候——[ 西班牙 ] 索莱达·普埃托拉斯 著,尹承东 译
发 现——[ 南非 ] 纳丁·戈迪默 著,邹海仑 译
亚历山大·科哈诺维奇的错误——[ 俄罗斯 ] 伊丽莎白·拉文斯卡娅 著,万海松 译
失眠的人——[ 以色列 ] 吉娜·鲁宾娜 著,孔霞蔚 译
可笑的悲剧——[ 法国 ] 阿丽丝·科蒂 著,朱延生 译
幸福的结局——[ 加拿大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西木 译
编后记——周晓苹(本文选编者)
内容摘要
女人应该有一本专为她做的小书,展示她的美丽与哀愁。这本文坛女文豪的合集便让女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享受一顿精美的阅读晚餐。这本小说集是跨越了三个世纪、来自十五个国家、共二十七位女性作家所写下的作品。弗吉尼亚·吴尔夫、伊迪丝·华顿、
威拉·凯瑟、凯特·肖班、多丽丝·莱辛、纳丁·戈迪默、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费伊·韦尔登、吉本芭娜娜、松村荣子、金爱烂、克莱尔·吉根、塔吉雅娜·托尔斯泰娅……看看这些声名赫赫的女人如何书写女人。本书就像来自世界文坛的女作家笔下的女人狂
欢节,读者们可以在选篇的女人身上看到自己思想的影子,生活的影子,读完可能哈哈大笑,可能低头啜泣,总之有所触动。
希望这本在当前快节奏、缺乏安全感的都市生活里,给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以温暖,以力量。
《她们笔下的她们》另附16面精致彩色插图,附赠两张彩色明信片。
精彩内容
一年前,我在罗马,专门享受人生。我在罗马熟
人很多,英美人都有,每天都有人宴请。我自然明白:要找到性格温顺、衣着考究、生活优越而且欣然接受“上流社会”的条条框框的文人,实为不易。
一天晚上,我回到住所,男仆辛普森告诉我,下午有人来访,那人没留名片,却只说了她的名字——“忧伤小姐”。这名字一直回响在我耳旁——忧伤小姐!“忧伤至今还没造访过我呢,”我自言自语道,让辛普森退下后,我来到小阳台,最后抽支烟,“她要是继续来访的话,我会故意‘不在家’。”接着,我思念起埃塞琳德·阿伯克龙比,我俩共同度过好多个夜晚:这些时光实在美妙啊。
第二天,我做了次短途旅行,到家时天色已晚,辛普森又告诉我说,忧伤小姐来过。
“她是要一直来吗?”我问道,多半自言自语。
“是的,先生,她说起过,她还会来。”“她长得怎样?”“嗯,先生,是位淑女,不过,依我看,她看上去不那么发达。”辛普森谨慎地答道。
“年轻吗?”“不年轻,先生。”“一个人?”“女仆陪她来的,先生。”不过,我抽着雪茄来到高高的小阳台上后,就又忘了忧伤小姐,忘了她可能象征的一切。是啊,在那样的月光下,眼前闪现着埃塞琳德·阿伯克龙比的脸庞,谁还记得那些东西?陌生人第三次造访。我没在家;过了两天,她又来了。渐渐地,晚上我一进门,辛普森和我就开始固定问答:“忧伤今天来了?”“来了,先生。”“什么时候?”“四点,先生。”“这倒不错。”我想,“我可以限制她在特定时间来!”但是,这客人肯定很古怪、很另类,不然我不会如此傲慢,要知道,古怪和另类是不再年轻、不再有吸引力的女人身上最讨厌的两点了。要是她不古怪的话,她不会这么日复一日、一言不发地坚持来我家,还不说明来意,也不留张字条,不出示任何能证明她身份的凭据。她一定要卖给我什么东西——雕像或古董凹版之类的东西。众所周知,我有收藏怪异物品的癖好。
她两周内来了七次,都没见到我。一天下午,我碰巧在家,一则外面下着瓢泼大雨;二则我对阿伯克龙比小姐很是不解。昨晚她一句话就炮轰了我建构好的理论,之后她就离我而去,丢下我一人,孤苦伶仃。我无法创作,只得拿起本法国小说(我有点儿以巴尔扎克为榜样)。我翻了没几页,辛普森就来敲门,他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表情训练有素,面带微笑说:“忧伤小姐到。”我问他客人在哪里。
“外面,先生——在厅里。我告诉她说,我去看看您是否在家。”“要是她没坐马车的话,一定很狼狈,成了落汤鸡。”“没坐马车,先生,她们步行来的。我觉得她衣服有点儿湿,先生。”“好吧,让她进来,但我不想见女仆。”“好的,先生。”我没放下手里的书。她三番五次上门骚扰,早已牺牲了女人的矜持。不一会儿,辛普森带她进来了。
是个女人,没错,是淑女,但很寒碜,没吸引力,还是个大妈。
我起来欠了欠身,又坐回椅子,手里还拿着书。
“忧伤小姐?”我问道,一边扬扬眉毛,指着椅子,示意她坐下。
“我不叫忧伤,”她回答说,“是克里夫’,我的名字是克里夫。”她坐了下来,我发现她手里抱了个扁平小盒。
“那么,这不是雕像了,”我想,“可能是用过的花边,图利娅或鲁克蕾齐亚·波吉亚。用过的物品
。’’她一言不发,我只得开口:“我想,你来了一
两次?”“七次,这是第八次。”一片静默。
“我经常出门;没错,可以说,我从不在家。”我随口说道。
“没错,你朋友很多。”“——我这些朋友也许会买你的旧花边。”我思忖道。但这次我也保持沉默,我干吗劳烦自己引她说话呢?是她来找我,让她自己说。
但忧伤小姐(我更喜欢这样称呼她)并不像是要说什么,她的黑袍淋雨后显得很潮湿。她低垂着头,老
式宽边蕾丝面纱遮住了脸。
我有点儿不耐烦,但我决定沉默下去。我觉得沉默了足足有五分钟,两人面对面单独坐在小房间里,五分钟可真够漫长的。
最后,我的客人头也不拾,缓缓地说:“你年轻健康,朋友遍天下,功成名就,生活优越,你很幸福,对不对?”“谢谢你的好意,”我说,“但我恐怕自己名不副实。我很少和朋友说我自己。”“我是你朋友。”忧伤小姐回答说。片刻之后,她又慢慢地补充道,“我拜读过你写的每个字。”我漫不经心地卷着书边,其他人也这么说过。
“更重要的是,你写的大部分作品我都耳熟能详,”我的客人继续说,“等一下,我背给你听。”她马上背了一段,一字不差。她继续背着,我~听着。
我打算过会儿打断她,但我没有,因为她背得那么流
利,还因为我特别希望看看她怎么背诵接下来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我笔下的两个人物说的,这段对话像狮身人面像般神秘,而且人物的情感很强烈。她赢得我好感还在于,她背诵的场景是我最喜欢的。
我心里暗暗惊讶,但我那天心情实在郁闷,我还是觉得盒里肯定装着什么东西要我买。
“你背得真好,”我漫不经心地说,“你那么欣赏拙作,我真是受宠若惊。不过,你不只为这个而来吧?”“不,”她回答说,仍然低着头,“我正是为此而来,你若没写出那场景,我是不会登门造访的。你写的其他作品都是内景画——画面精美,精雕细琢,但不够大气。这一篇寥寥数笔,有魄力,是大师级作品——在立意和精神上与众不同。”……P4-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