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怪异性格心理学978750572755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怪异性格心理学9787505727557

13.48 4.1折 32.8 九品

库存2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戴尔·阿什|译者:毛子欣//王蓓

出版社中国友谊

ISBN9787505727557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2.8元

货号9787505727557

上书时间2024-06-25

代号永恒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什么是正常人?你身边是否有人感觉“精神不正常”?什么时候只是个性表达,什么情况下才需要用药?
当某种性格特征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时应该如何调整?
当遇到某种困境或者面临选择时,不同性格的人应该怎样区分应对?
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生活、事业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戴尔·阿什的《怪异性格心理学》里独特的性格八维导图,轻松测试自己和他人的性格。

作者简介
戴尔·阿什博士(Dr.DaleArcher),一位拥有二十年以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长期致力于人类精神和心理问题研究,他将人类认为是“负面”的性格分为八种,每一种用对了都是才能。

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八种基本性格
什么是“正常人” 
被用药过度的大脑 
人的八种性格解析 
所谓“精神病”这回事儿,用好了就是才能 
你就是你
 
第二章
冒险精神VS 鲁莽冲动:多动型性格
不只是儿童才会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孩子需要的是发挥个性而不是治疗
多动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多动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具有冒险精神吗?
 
第三章
追求完美VS 过度注意细节:强迫型性格
出门时你有没有锁门  
强迫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强迫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享受你的“完美”生活吧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是追求完美的人吗? 

第四章
腼腆VS 孤僻:社交焦虑型性格
马克·扎克伯格的社交恐惧症  
社交焦虑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社交焦虑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过平静的生活  
有社交恐惧也不要麻醉自己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社交场合会让你非常紧张吗?

第五章
警觉VS 杞人忧天:广泛焦虑型性格
焦虑可以成为工作和生活的推动力  
广泛焦虑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那些能让你焦虑的病  
广泛焦虑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过好你的警觉生活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经常精神紧张吗?  

第六章
表现欲VS 表演欲:表演型性格
过度地、反常地流露感情  
表演型性格的文化基因  
表演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尽情抒发你的情感吧  
如何选择婚恋对象 

第七章
自豪VS 自恋:自我型性格
伯尼·麦道夫的自恋癖  
自我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自我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享受健康的自恋生活  
这是一个自恋的时代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很“自我”吗?  

第八章
狂热VS 狂躁:双相型性格
双相障碍的临界线  
双相型性格的进化优势  
双相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在生活中学会平衡  
过好你精力旺盛的生活  
小结:你是双相型性格的人吗?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小结:你是表演型性格吗?

第九章
幻想VS 妄想:幻想型性格
可怕的精神分裂症  
幻想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幻想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安心过你的奇思妙想生活  
学会为他人服务  
幻想型性格有利于你应对困境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经常“做白日梦”吗? 

结束语 

内容摘要
 我自我意识太强,总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算不算是自恋癖?
我的情绪有时候会大起大落,怎么办?我是不是有双相障碍?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绝对是否定的!
有些性格特点本来就是正常人性格中的一部分,当这些特点表现得特别偏激甚至极端的时候,才会被定义为“精神病”。人们最为担心的也是这些性格中的不稳定因素。然而,也正是这些形成了每个人的个性,它使我们与众不同,甚至比别人伟大。
《怪异性格心理学》讨论了人类最为常见的八种性格特征,旨在让读者了解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如何正确利用和驾驭这些性格特征,以取得积极和正面的效果。
希望戴尔·阿什的《怪异性格心理学》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帮助,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认同我的想法。我认为一个人倘若总是追求所谓的“正常”,否定自己的性格,用药物扼杀自己的个性,他就会失去自身独特的东西,而独特性恰恰是人之伟大的根源。
说到底,你就是你。了解了自己的性格,辨认出个人的特质并充分发挥其潜力,你就能成就自己。

精彩内容
 第一章人类的八种基本性格
精神病学界引进新秩序的时候到了。我是位精神病医生,深感有责任以批判的目光审视美国的滥就医、滥用药现象。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就心理障碍问题向“患者”传播一种新的观念:你没有病,这是你独一无二的个性。
人们都喜欢谈论自我,但每个人都了解真正的自我吗?每个人的性格都被包括在八种基本性格之中,这些性格特征因人而异,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了解了这八种基本性格特征,人们对自我的理解就会发生
真正积极的变化。本书为每一种性格特征都设置了一
个1到10的标尺,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后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够分析出自己的性格在这个1到10的标尺上处于什
么位置(稍后会对此做详尽解释)。此时,你会说:“我的多动症指数是8。”“我的自恋指数是7。”“我的双相障碍指数是7。”“我的强迫症指数是2。”还有,你应该了解这些主要的性格特征曾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你可能会像我一样说:“如果我的多动症指数不是8,我就不可能有那么强烈的欲望进行那次长达10天的单人航海旅行。”你也许还会说:“我有的是劲儿,我一定要搞单人航海旅行,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什么也拦不住我了。”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虽说发生在我身上,但你们也很有可能遇到类似的事情。
那还是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病了,由另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替他给我们上课。
这位老师我暂且叫她J老师吧。J老师一进教室,我就猜出了她的脾气性格。
我决定试试,以验证我猜得是否准确。于是,我玩了一连串儿的把戏。首先是玩唾沫球,也许今天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比较陌生,我先简单讲一下这个游戏的玩法:1。撕一小块纸,最好是从作业本上撕。
2。把纸叠起来,放进嘴里,用唾沫弄湿。
3。把弄湿的纸捏成硬硬的小球。
4。把纸球塞进吸管的一头,用嘴含住吸管的另一头。
5。用力吹吸管。
我先捏了一只球,等J老师转身对着黑板的时候便“噗”地一吹。球打在坐在前排的一个孩子的脖子上。J老师转过脸看了我们几眼,又转过身继续上课。
哈,天啊,我猜对了!J老师果然是即使觉察到课堂上有人捣蛋也不会说什么的人。
接下来,我又搞别的把戏,把几根橡皮筋“嗖嗖”地射出去,最后又变本加厉,在教室里扔纸飞机。
这回完了。我的飞机没击中我瞄准的孩子,却打在了J老师的膝盖上。她喘着粗气,脸憋得通红,眼泪差一点儿就流出来了。她冲出了教室,不一会儿带着
校长助理B先生返了回来。B先生把我叫到教室前面,很严厉地对我说:“你如果再调皮捣蛋,我就把你的父母叫来,告诉他们你扰乱课堂秩序,让他们把你带回家。”尽管我闯了祸,但实际上我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我对B先生说以后一定遵守纪律,还向J老师道了歉。B先生走后,我回到自己的座位,把腿跷起来靠在墙上。J老师继续讲她的课,我却睡着了。
每当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总有些不舒服。J老师应该是位腼腆的女性,她的性格不太适合做老师。我要借这次机会再次向她道歉,是我把她那天的课弄砸了。对不起,J老师!
我当年在课堂上的这种行为很容易被视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多发生在孩童身上,其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坐立不安等。传统观点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小孩儿一旦反复出现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作用的行为,就如同那天我在J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的那样,就很容易被认定患有“多动症”,需要就医。这会使孩子蒙受耻辱,给他们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我很幸运,我的那些恶作剧后来没有再发生过,否则我也会被强行拖到医生那里去治疗!
什么是“正常人”我们经常会定一个框框,把一切看上去还算正常的人都放进这个框框。过去,大多数人都适合待在这个框框里,因为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很正常。只有那些精神健康状况极为不佳、问题极为严重的人才会被踢出这个框框,他们被默默地送去治疗,渐渐地被人淡忘。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这个为正常人设置的框框正在日益变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或被人认为是不正常的。
看一看下面这些行为特点:焦躁不安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爱唠叨你和你周围的人是不是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些特点?我身上肯定是有这些特点的。我有时候会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我的孩子还说我爱唠叨。
按照现在的标准,上面提到的任何一条都足以把我从正常人的框框中踢出。这些性格特点都是给严重精神疾病定性的合法标准,都是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摘出来的。这本手册简称DSM,是诊断精神疾病时使用的圣典,也是美国精神病专业的标准参考书。
如前所述,这些问题几乎是所有人都具有的“病症”。人都会时不时地感到焦躁,每个人都有易怒的时候。谁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呢?几乎每个人都经常会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所以,事情总得有个界限吧?人究竟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呢?
目前,给正常人划定的框框在不断变小,这很危险。当然,不能把错误完全归咎到精神病医生们身上。现在每个人似乎都患上了诊断狂热症,家长、教师、同事、朋友、远房亲戚——每个人都想给别人做诊断。在学校里爱捣乱的孩子被认为有多动症;能力超群、办事有条理的人被认为有强迫症;如果你对什么事情有些着急,你就有躁狂症;如果你的情绪经常波动,那你就有双相障碍症;即使你表现得很健康、很自信,你也很可能有自恋倾向。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评判方式会让人墨守成规,束手束脚,无法了解真正的自我,更不要说让自己的性格发挥积极作用,做出一番事业了。
在现实中,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26%的美国人被认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可以确诊的心理健康失调病症a。
对这样的统计数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荒唐!
心理健康失调意味着大脑功能紊乱。如果有1/4的美国人大脑功能紊乱,那我们人类的大脑可就真的出了大问题,要么就是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我们人类的大脑非常完美,其功能简直是惊人的。真正的问题出在我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方式上。
当然,我并不认为心理疾病不是一个切实存在而又异常严重的问题。如果你曾遭受过心理失调的折磨,或者你周围的人得过这种病,你会知道这种病令人很痛苦,很伤身体,甚至危及生命。作为精神病临床医生,我亲眼见过严重的心理健康失调是何等伤人。
我要说的是,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界定这种疾病,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正常人的范畴。
……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