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世师表:孔子
  • 万世师表:孔子
  • 万世师表:孔子
  • 万世师表:孔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世师表:孔子

2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正成 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96

上书时间2024-05-23

宝坻昌源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姜正成 著
  •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4759610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49页
  • 丛书 中华圣贤传奇系列
【内容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后人都尊称他为“孔夫子”、“夫子”。他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旧秩序被破坏,新秩序未建立,各国攻伐不断,崇尚功利。他周游列国,苦口婆心推行他的理想,教育人们讲修养、讲伦理道德,讲社会秩序,不走极端,最终追求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各个方面的和谐。本书沿着孔子的人生轨迹,记录了他的出生、讲学、入仕、周游列国、整理文献的故事,内容翔实,通俗易懂。让我们走进孔子,品读孔子,学习圣贤君子的品德修养,体会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作者简介】

姜正成,江苏人,1957年5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有过非凡的人生经历,长期从事科技、公安及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著有长篇侦破小说:《红颜》、《红眉》、《红乳》。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爱心企业家俱乐部副会长、北京526图书联盟副会长,北京图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

【目录】

目 录

孔子从小就深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他看到了母亲为抚育自己成长而付出的汗水和泪水,后来,孔子特别注重孝道,这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抚慰母亲孤苦的心灵,孔子很小就帮着母亲干活,挑水、打柴、种菜、放牧,凡是他能干的活儿都抢着干。后来,他多次对自己的学生说:“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因为我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所以许多达官贵人认为鄙贱的事我都会干。


第一章在贫贱中成长

孔门先辈…………………………………………………………………002

定居陬邑…………………………………………………………………005

孔子出世…………………………………………………………………008

孔子童年…………………………………………………………………011

鲁国风尚…………………………………………………………………014


孔子能成为大学者,成为一代伟人,一方面和他自己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还得益于当时的官学下移。原来,春秋以前,所有的史籍都由官府掌管,一般的平民百姓,是没有书可以看的。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已基本上名存实亡,而各地诸侯为了争夺霸权,相互间经常开战。一些原本专职的宫廷知识分子因为战争失了业,散落到了民间,这些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所保管的书籍也随之慢慢流传到了民间。


第二章学而不厌

在孔子快30岁的时候,他正式创办了私立学校。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意思就是说他自己经过长期的学习和思索,到了30岁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了基本判断,渊博的知识加上独立思考,使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不再受到别人的左右,他以西周礼乐文明为典范的立身处世的思想法则已经形成。


第三章诲人不倦

少年求学…………………………………………………………………020

为父母合葬………………………………………………………………023

士宴受辱…………………………………………………………………026

少年初仕…………………………………………………………………030

拜师襄学琴………………………………………………………………032

问礼于老子………………………………………………………………034

拜于苌弘…………………………………………………………………037



青年时代的孔子,思想里是以礼的成分居多,就是他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也是多与礼有关;孔子从40岁左右开始,他的思想的核心逐步转移到了仁的方面。当然,礼与仁二者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孔子在当时的鲁国,声望是极高的,被誉为圣人、上天降到人间的警钟,所以他坐上大司寇的位置,是很得民心的。孔子执政对很多普通劳动者来说,是欢欣鼓舞的;对作奸犯科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威慑。听说孔子上任的消息后,一些奸商都老老实实地合法经营了。


第四章仁礼治国


第五章孔子仕鲁

创办私学…………………………………………………………………042

教育先驱…………………………………………………………………045

孔子适齐…………………………………………………………………048

晏婴与孔子………………………………………………………………054

四十不惑…………………………………………………………………058

从礼到仁…………………………………………………………………061

五十而知天命……………………………………………………………064

孔子与阳虎………………………………………………………………067


孔子留在鲁国的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了,于是决定离开鲁国。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孔子55岁时,在把家事托付给伯鱼后,孔子带领他的一小部分弟子开始了他长达14年之久的周游列国之旅。临行之际,孔子以独特方式表达了对鲁国的留恋与热爱:“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一步三回头,迟迟不肯离去。


第六章周游列国

从中都宰开始……………………………………………………………072

大司寇……………………………………………………………………075

夹谷会盟…………………………………………………………………078

堕三都……………………………………………………………………081

不忍离鲁…………………………………………………………………085

初入卫境…………………………………………………………………090

话不投机…………………………………………………………………093

匡蒲受阻…………………………………………………………………096

子见南子…………………………………………………………………100

离卫前后…………………………………………………………………103

司马桓魋伐树……………………………………………………………106

陈蔡绝粮七日……………………………………………………………110

楚地拜访叶公……………………………………………………………114

孔子与隐士………………………………………………………………117



孔子回国后,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政治上的事情他只是偶尔过问,而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整理六经上。在六经的编辑过程中,从选题策划、选文标准,到编辑加工无处不贯穿着他“救世化民”的政治思想。可以说,整理六经,是孔子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孔子看来,这些因为出身微贱而没有受过系统文化教育的普通青年,他不仅应当欢迎,而且还有责任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要帮助他们改正身上的毛病和缺点,通过教育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这样的结果不就是自己办学的目的吗?后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孔子不仅招收了很多平民子弟,还收了不少鲁国以外的青年。


第七章孔子晚年


第八章孔子授徒施教

重返卫国…………………………………………………………………121

重返故园…………………………………………………………………126

整理“六经”……………………………………………………………129

中庸之道…………………………………………………………………135

与闻国政…………………………………………………………………138

鸣鼓而攻…………………………………………………………………142

有教无类…………………………………………………………………148

做得好与做得对…………………………………………………………15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2

清贫颜回不易志…………………………………………………………154

与颜回的谈话……………………………………………………………157

颜回好学…………………………………………………………………160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161

曾子与孝…………………………………………………………………165

杀猪教妻…………………………………………………………………168

子路受教…………………………………………………………………171

大孝闵损…………………………………………………………………174

“朽木”宰予……………………………………………………………178

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自前来祭奠并作悼词:“上天没有怜悯之心,不肯暂时留下这位国老,以保障我的君位,这使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悲痛。呜呼哀哉!尼父,您的辞世使我失去了效法的榜样!”鲁哀公知道孔子一生都为帮他夺回本应属于他的权力而奋斗,所以他对孔子的感情也是很真挚的。


第九章巨星的陨落

不知老之将至……………………………………………………………182

丧子之痛…………………………………………………………………185

不祥之兆…………………………………………………………………188

孔子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有着当时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最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他的弟子来自天南海北,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他们聚集在孔子门下接受熏陶,再走出去,到社会上从事各种活动,把孔子的思想传遍四面八方。孔子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思想,经过儒家传人改造后适应了社会的需要,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则成为构建中华民族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融汇到民族的血液中。孔子的思想是普世的。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第十章思想长存

第十一章孔子的影响

爱徒之死…………………………………………………………………191

圣人长逝…………………………………………………………………194

桃李满天下………………………………………………………………200

孔门十哲…………………………………………………………………203

其他弟子…………………………………………………………………209

儒分为八…………………………………………………………………213

孔学的两种走向…………………………………………………………217


008

孔子为什么称“素王”…………………………………………………228

皇帝祭孔…………………………………………………………………229

历代封谥…………………………………………………………………231

各地的孔庙………………………………………………………………232

祭孔风俗…………………………………………………………………236

儒家文化圈………………………………………………………………238

孔子年谱…………………………………………………………………241

参考文献…………………………………………………………………248

后 记……………………………………………………………………24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