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
  • 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
  • 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
  • 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
  • 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
  • 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
  • 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

9 1.9折 48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史作柽 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16

上书时间2024-04-02

宝坻昌源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史作柽 著
  •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1238528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9页
  • 字数 4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所谓“人类文明”,基本上都只是一种“区域文明”,很难说有哪一种“区域文明”就是一种“人类文明”,当然中国文明也不能例外。尤其是文字文明以后,各区域间,其文明之差异性更是清楚地展示出来。其实其中原因并不难了解,文字本来就是图形表达之抽象而简化之符号系统,它根本就不可能将原有图形表达中之全般内含加以清楚而完整地表达,反之,而只是把图形可以合理化的部分表达出来。或所谓图形表达或图形文明,其实就是神话文明。所以,所谓文字文明中之理论或哲学,往往就是将神话予以合理化而来。但是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当我们将图形表达或神话文明予以合理化的时候,是否其不合理的部分就从此消失无踪?还是说,其不合理的部分依然存在,而只不过成为一文明中之潜在的部分?甚至如果说,人类文明中,相对于合理之不合理之部分,本来在人来说,即一自然而必然之事,那么,其所谓“合理”,是否都有些“人为”而反“自然”之成分在?
果真如此,那么,许多介于原始神话与人文性文字理论间之根本问题,也当作如是观。尤其到了一切寻求其存在性基础的时代里,事实上,我们也早已不太可能只一味地任凭于文字或其合理性逻辑关系之驾驭,而必须要开始积极地探索于使文字文明果然成为可能之自然或存在性基础之问题领域之内,并将原始与人文一贯而系之,以求得2l世纪新人文之可能。
本于这种原则,我操作了《中国哲学精神溯源》一书的写作。其要旨并不在先秦以后,而是其前,尤其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一切进步的文明所必遭遇之文字前大酝酿之艰困时代之种种线索。很显然,像这种属于任何区域文明,在今日一切要求存在性基础的时代里,所必经历之基础性之发掘工作,实际上,都必已超出于区域性文明之范域,而臻至一“人类性”文明探讨之领域。其实其中之原因并不难了解。所谓原始文明就是图形文明或神话文明,换言之,即以“自然”为背景而有之文明,同时更保持着一种“人”与“自然”间之直接关系。反之,所谓人文文明,即以“文字”为背景而有之文明。而所谓“文字”,其根本意义,即一“自然”被解释后之形式表达。如诗歌、法律等,或即一种“人”与“自然”间关系之形式性之表达。一般言,可记录之区域文明,就是指文字文明。而文字一如语言,多因地区性而产生很大的差异。其中文字尤然。
【作者简介】
史作柽,先生,1934年生,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并在各大学巡回演讲,也曾于台湾师范大学举办长期讲座,深受各方好评。著作多达五十多部,几乎涵盖所有“重点文明”之各个领域,从哲学、科学,至音乐、文艺与宗教;文体则从诗歌、小说、散文至哲学、艺术与宗教理论,以其全史观的视野思考现实的人生信仰、生命现象等诸多与人的存在相关的课题。
【目录】
序言
蜜之祭礼《二十一世纪宗教与文明新探》导读
第一章21世纪人类文明初探
第二章21世纪人类宗教初探
第三章中国哲学之哲学人类学式之彻底检视
第四章自然、历史与人性——论古典文明之再生
第五章人类及其文明表达——一种哲学人类学式之认识论解明大纲
第六章人自体与形上宏观视野
第七章神话文明与“天”的崇拜
第八章中国哲学之合理化过程
第九章检视中国哲学之一种比较性之神话探讨
第十章“人的出生”与人类文明——兼论人类的“命运”
第十一章惨烈生命与自由的身体——兼论文明之神话性质
第十二章“无欲”与“休闲”辨
第十三章三星堆文明之哲学人类学之解读及其难题
第十四章秦兵马俑之哲学人类学之解读
第十五章真理寓言
第十六章《21世纪宗教》导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