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瓷胎画珐琅研究
上书量大,无法上传实图。品佳,放心下单。不满意,包退货。客服16小时在线,保您售后无忧。
¥
48
九品
仅1件
作者周思中 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思中 著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1023660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2页
- 【内容简介】
-
《清宫瓷胎画珐琅研究(1716-1789)》试图从十八世纪清宫瓷胎画珐琅的历史演变,追溯那段从器物制造上所折射的物质史和心灵史。本研究确定了清宫珐琅作彩瓷研制生产时间最多历时73年(康熙五十五年~乾隆五十四年),又阐明其地点、协助者、主导者、管理者、历任御窑督陶官、协造及作用;珐琅作的画、工匠的来源、姓名、分工、人数;与铜器珐琅生产及艺术风格的密切关系;与铜料供御的关系以及生产特点;分析它的胎质、造型、纹饰、款式、风格的演变;指出其技术与文化的链接和融合,具有聚技术、文化集成的两大特点。此外,清初对知识分子高压的政治环境迫使社会的精英“创造性转向”,他们由积极参政转向寄情艺术反而是清代御窑成功的条件之一。而“年款的激励效应”则使清帝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御窑产品,使其质量、工艺更加精细,也是清代御窑成就的重要因素。御窑的性质可归结为独断性、垄断性、封闭性、奢侈性、象征性、脆弱性六个特征。宫中工匠心理变化是从“集体创造”到“集体抑制”的过程。清宫珐琅彩瓷也可以说为景德镇瓷业从十八至二十世纪的密集化生产提供了物质及精神样本。它也是顺应时代的民族文化融合创造的新势能在艺术创造上的象征。当然,这同时也是对清代瓷艺发展的一种制约。
- 【作者简介】
-
周思中,原名周平。清华大学艺术史博士,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分典))特邀编委。曾任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古陶瓷教授,副院长(2002—200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宣传出版部副编审(1994—2002);中国教育电视台《展览大视野》节目策划人、制片人、总编导(1997—2000);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艺美术师、文博馆员(1983-1991)。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史学学士(1979-1983);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文学硕士(199l—1994);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文学博士(2003—2006)。研究专长为陶瓷艺术考古。著有《中国工艺美术通史·金属艺术部分》,发表有《中国的工艺形象》、《诸美的集成》、《瓷都的危机》、《中国器物的造型设计》、《论材料与丁艺美术》、《中国艺术发设计中的伪概念》、《论中国艺术品拍卖强势市场的形成》、《谁摘走了瓷都的桂冠》、《用物·观物·造物》、《被高产压垮的奢侈品》、《康熙瓷胎画珐琅款式及“年款的激励效应”》、《清代御窑的特点》、《康熙瓷胎画珐琅的造型及纹饰研究》等多篇论文。
- 【目录】
-
序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一)个人疑惑
(二)“盛世”关注
第二节问题提出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状况
第二章概念解释
第一节基本的概念
(一)画珐琅与瓷胎画珐琅
第二节造办处与御窑厂
(一)造办处
(二)御窑厂及御制本质
第三章康熙瓷胎画珐琅的色地风格
第一节过程
第二节胎与釉
第三节珐琅彩、粉彩的光谱分析
第四节造型
第五节纹饰
(一)牡丹花纹
(二)罂粟花纹
第六节款式与“年款的激励效应”
第七节原因
第四章雍正瓷胎画珐琅的绘画风格
第一节胎与釉
第二节造型
第三节纹饰——雍正的花鸟绘画风格
第四节清官院画——文字狱与花鸟画
第五节圆明园的园居生活与雍正的花鸟绘画风格
第六节画作与珐琅作——“合笔画”与“一体行走”
第七节雍正六年至七年白地画珐琅的重大突破
第八节绘画、引首、题句、句后章及款式
第五章乾隆瓷胎画珐琅的综合风格
第一节烧造地点
第二节“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
第三节器型
第四节乾隆前后的两个阶段
(一)乾隆前期瓷胎画珐琅
(二)乾隆后期瓷胎画珐琅
第五节珐琅作瓷胎画珐琅的烧制减少与关闭
第六节乾隆的“综合风格”
(一)乾隆的瓷艺观及理念——盛德与精细
(二)乾隆瓷胎画珐琅的三种风格
第七节乾隆的款式——楷字款与篆字款
第六章评价
第一节清宫瓷胎画珐琅的意义和影响
(一)新兴民族文化融合创造的“新势能”
(二)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二)对陶瓷产业的影响
第二节瓷胎画珐琅演变阶段及衰落原因
第三节从“集体创造”到“集体抑制”
第七章结语
附录一清瓷胎画珐琅的绘画题材题句印章对应表
附录二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