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在起跑线上的哈男孩
正版二手书
¥
5.42
1.8折
¥
30
九品
库存3件
作者于智博//周奕//史青星
出版社清华大学
ISBN9787302241454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9787302241454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什么样的人能赢到终点?如何修炼核心竞争力?尽快看这本于智博编著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尽早思考这些问题,千万不要“赢”得一时,输掉一生! 这是一本适合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书,很有阅读价值。希望这本书能引起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关注学生的教育透支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痛苦指数”,进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或者如书中所说,如何提高软能力。
作者简介
于智博,某优选500强集团总裁助理,多家世界名企工作和实习经历。哈佛商学院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优选优选者计划”成员,业绩突出。曾在东俄勒冈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哈佛商学院学习。
周奕,管理学硕士;具有多家企*单位工作经历,现从事青少年及婚姻家庭辅导工作。
史青星,硕士,二十多年工作经历,多年来满怀激情投入早教及青少年教育、沟通及研究工作,本书很多内容是其呕心研究和实践多年的心得。
目录
一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1 留级在小学
2 倒数在中学
3 奶奶最早的理财教育
4 “胜利大逃亡”
可怕的硬实力崇拜——这不是赢,是输!
二 重新认识自己——进入低级别高中
1 大跌眼镜
做好“大打一场”的准备“土”得掉渣入住农场庄园
最小级别的乡村高中有趣实用的课程——干粗活
从“圈养”到“放养”——软实力是人生制胜法宝
2 我很特别
小镇上的第一个因为独特而被尊重学习环境快乐轻松
赢在软实力之1——自信:个性塑造能力
3 运动魅力
圆了球星梦节日般的篮球联赛“下次非撞飞你不可”
有影响力的体育老师
4 爱好运动的家庭
赢在软实力之2——具备体育精神
5 广交朋友
感受多元文化,学会入乡随俗融入大家庭让自己成为朋友
赢在软实力之3——融入新环境的能力
赢在软实力之4——做一个真正的man
6 学会吃苦
面对挑战攻破营垒我的“第一桶金”
赢在软实力之5——具备吃苦能力
三 走适合自己的路——大学从小城市开始
1 物美价廉的大学
穷学生丰富的大学生活中国恩赐
赢在软实力之6——不做金钱的奴隶
赢在软实力之7——传承中国文化的能力
2 校园打工
我贫穷,我努力,我成功校园美差敢于尝试
赢在软实力之8——小事上尽忠心
赢在软实力之9——敢于尝试“不可能”
3 自主学习
自由选课学习体验自主转学——准备、实现
赢在软实力之10——不被诱惑捆绑,寻求真自由
4 进入名校
何谓名校小巫见大巫课余生活
赢在软实力之11——创新能力
5 规划人生
生活启迪工作实习毕业规划
赢在软实力之12——规划能力
四 进入开阔地——入名企进哈佛
1 走向社会
联合利华实习最佳学生角色转变
赢在软实力之13——抓住机会,善于改变自己
2 胜任dell
骄兵必败荣获绿带、黄带毛遂自荐受挫,上书总监成行
有成绩,没升级加薪收获职场经验,学会自我营销为事业放弃绿卡
表现形式不同的美国职场人际关系管理两个项目的新经理
感受国际商界精英的谦卑和睿智再次放弃绿卡136
赢在软实力之14——容错能力:接纳不完美
赢在软实力之15——择善而固执,学会理性选择和放弃
赢在软实力之16——谦卑的奇妙:大丈夫能屈能伸
3 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演讲能力大提升回报社会爱的启迪弘扬中华文化
赢在软实力之17——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能力
4 进军哈佛
魔术七大公开宣称投考哈佛三考gmat
资料准备过面试关
赢在软实力之18——情智管理能力,人生成败分水岭
5 人生目标
敲开哈佛大门再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读博士或mba
我的最终目标
6 同时申请哈佛、凯洛格和耶鲁三所商学院
申请商学院的策略我为什么申请这三所名校三所学校对申请者的不同要求
7 到凯洛格和耶鲁面试
面试是申请者的初步胜利到凯洛格面试
到耶鲁面试被凯洛格录取,被耶鲁拒绝
五 回顾成长之路——家庭影响力
1 长辈影响
2 父亲是永远的朋友,母亲是永远的爱
3 宝贵亲情
赢在软实力之19——获得家庭支持的能力
4 赢在品格的人生
诚实坚韧不拔博大胸襟
赢在软实力之20——诚实是最宝贵的软能力
六 哈佛毕业以后
1 求职困境
2 “危”后面紧跟的是“机”
3 5份工作聘书
4 花旗银行“全球领袖培养计划”
5 全球500强集团总裁助理
6 眼前和长远
赢在软实力之21——具备韧性
读者的话
我复制了于智博的成功于智博激励了我
推荐语
内容摘要
家教书分为两类: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结果。于智博编著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属于后者。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以于智博的故事为主线,阐述一些重要的成功秘诀——通过自我发现找到自己的最佳匹配(bestfit)。一些无法通过考试检测的软实力在成长的道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人公于智博留过级,考过倒数,上低级别的高中和大学,经历了各种挫折和艰难。但是从小培养的体育精神等软实力在关键时刻起了重要作用,使他转入名牌大学,进入500强企业,考上哈佛mba。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一年半后担任某全球500强企业总裁助理。
阅读《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将使你了解,什么原因导致担任学生会领袖的高考尖子生,被世界名校拒收,以及重点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在职场失利。本书将使你思考,如何培养或成为有后劲的人才。
于智博三次参加gmat考试的经历非常难得,极其耐人寻味,值得身处应试教育中的每个人深思!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阐述颠覆性的教育理念:由父母精心把守的教育管控手段,转为激发孩子自身潜力,孩子有自主发展空间的方式。父母并不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幼年出众的早教明星,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永远都有无穷后劲的、有智慧的人。
主编推荐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后劲。
★找到自己的BEST FIT(很好匹配),按照个性规划未来,实现人生价值优选化!
★教育危机的出路与突破,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线路。
★于智博的人生经历之所以对学生有意义,是因为他的经历是可复制的。
★这不是一本教你成功考取名校的图书,却可以使你成为超越名校毕业生的优才。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不同于《哈佛女孩》,刘亦婷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的范例。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部分内容在香港出版发行后,改变了一些孩子的人生。
★北京广播电台“教育面对面”节目播出于智博访谈后,家长们纷纷来电询问。
★作者在北京大学与靠前有名企业家同台演讲,受到学生更多的欢迎。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出版前,部分内文的试读版引起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热望,急切盼望出版。
★关于哈佛商学院,美国教育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项王冠,而王冠上那夺人眼目的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哈佛商学院的校训是:“培养能给世界带来变化的。”
精彩内容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子。不满6岁时,父母就把我送入上海市宝山区月浦二小读书。那时年龄小,不懂事,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整天就想着
和小伙伴们能再多玩会儿。上课的时候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操场,抱怨时钟
老和我作对,上课时间走得奇慢,一到下课却飞快运转。几乎每节课都要靠想象下课后怎样在操场欢跳才能熬过。好在我幸运地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当其他家长从小学一年级就狠抓孩子功课,为孩子写错一个字、算错一道题而严厉批评孩子时,父亲却对我说“80分左右就行了”,母亲更是对我的成绩“睁一眼闭一眼
”。父母认为为几分成绩去点灯熬油不值得。那时候,他们希望我能拥有一个丰富、快乐的童年。
上海锦江游乐场落成时,我是第一批游客,过山车坐了一回还要坐第二回。
虽然每玩一次都要去排长队,但父母乐意陪着我、看着我去“冒险”。
当“肯德基”快餐刚刚登陆上海,我就有幸专门从郊区的宝山到外滩去开“洋荤”。20世纪80年代的宝山宾馆是专门供宝钢的外国专家住的,妈妈一有机会就带我进去玩。
小学二年级时,我眼睛不慎受伤,不能上课,只得在家休养。父亲就利用这段时间,带我去南京旅行。我们一起游览了中山陵、长江大桥、雨花台烈士陵园和玄武湖。游玩的时候,爸爸常对我说,好男儿就要志存高远,游走四方;妈妈也希望我能有更多机会增加见识。后来,父母还带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告诉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我当时都不能领会,但是,却在很多年后对我的人生起了重大作用。
爸爸妈妈还给我买了小手风琴,让我接受音乐的熏陶。可惜我当时没兴趣,坐不下来,后来没能坚持学下去,但毕竟在音乐方面,我沾了点儿边。现在想起来,还真要感谢他们。他们当时给了我体验音乐的机会,当发现我对此没有太大兴趣时,也没有强迫我继续学习下去。
后来,月浦二小有开拓精神的校长试验性地开设了体育班。在学校的体育班里,我如鱼得水,乐此不疲,恨不得睡觉都穿着学校的运动服。但是,当时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因为过多的运动而影响功课,甚至个别家长要求孩子转班或者取消体育班。我父亲知道后,在家长会上慷慨陈词:体育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乞苦耐劳的品格,因为没有人愿意在体育比赛中败下阵。没吃过苦将来难成才,现在孩子不缺吃穿,缺的是吃苦的机会,体育训练就是最好的锻炼吃苦的机会。体育班的体验和收获,远不是课堂考试多得几分所能取代的……在他的坚持
下,我在体育班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
就这样,由于我的家人当时始终保持着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观念,不久我成了体育班的主力,并代表学校在多次比赛中获奖。
念到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年我不到9岁,我的父母离婚了。后来我从上海转学到了成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转学时,我只有9岁,因为年龄小,光顾着玩,没有注意到父母的变化,也
不太清楚转学的原因,以为就是父母工作忙不过来,才把我放在爷爷、奶奶家。
P1-2
媒体评论
个性化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成功,就是每一个孩子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到极至以后的效果;男孩教育危机的出路与突破,从这里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线路。
我不建议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国外或者名校,但是我赞成男孩子可以从低起点起步。事实上,本来要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重点高中的家长,在听从我们的建议后,把孩子送入普通高中,孩子从底层开始奋斗,踏上自我发现之旅,也呈现出了后劲十足的良好发展态势。
——有名教育专家林格(著有《管一辈子的教育》、“杰出青少年自我发现之旅”系列等)
于智博的人生经历之所以对学生有意义,是因为他的经历是可复制性的。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校团委书记唐旭东
书中的主人公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不属于很好中的一员,但却发展得很好,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教育能够注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能够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选择;能够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求;能够多一把尺子衡量时,受教育的对象将迎来别样的人生。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读的好书。
本书谈到注重体育锻炼,让孩子“能从运动中体味坚韧、顽强、自信、智慧、洒脱、勇敢、团队精神”,这对于过分强调孩子智力发展的家长会有很大的启发。
书中主人公在选择大学时不是看重品牌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因为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还有同等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这可以警醒那些认为只要进了名校就等于成功了的人。
细细品味此书,给我这个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家长的人很多启发。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十一学校副校长吴凤琴
这是一本适合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书,很有阅读价值。希望这本书能引起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关注学生的教育透支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痛苦指数”,进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或者如书中所说,如何提高软能力。
好马蹄自扬!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告诫我们:“认识你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帮助每个人自我发现,正如这本书中所说,找到自己的很好匹配,然后自我实现。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101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严寅贤
从来没有书像这本书那样,真正发自内心为男孩子们加油!
——一位男生的妈妈
现在的男生越来越妹,太需要这样的书为他们树立榜样了。还有,教育和励志书从未如此有诚意!我强烈推荐每个人阅读这本书。
——一位大学心理辅导员
于智博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喜欢独立思考,具有将这种思考和理想变成现实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且总是寻求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目标。这种独立思考、坚韧不拔与重视方法的个性,来自于他父亲的影响。因此,此书不仅对年轻人的成长有所激励,而且家长们也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
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我愿意跟读者们分享我的点滴体会。在我眼里,智博的不畏难、不言败、积极进取的心志,很值得海内外的年轻人学习。人生路上总是风风雨雨、走走停停,但雨后彩虹,拨云见日似是恒常规律。“成功需苦干”,不就是我们的座右铭吗?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建平
书中三考GMAT的经历实在精彩。我就是考试考出来的,也考了学生很多年,从来没想过考试有这样的好处,强烈建议每个学生阅读,老师和家长读后也会深受启发。
——一位重点大学的教师
我不想报考哈佛,也不想上名校,但我喜欢这本书,并把它放枕边。它不仅好看,更重要的是,它心平气和地激励了我,让我从内心深处认识了一个真理:每个人都可以精彩、成功。
——一位高中生
什么样的人能赢到终点?如何修炼核心竞争力?尽快看这本书,尽早思考这些问题,千万不要“赢”得一时,输掉一生!
——有名职业指导书《开心课堂》作者开心兄弟公司总裁涂文开
从教23年,每当见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时,总觉得这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既不科学也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并且容易对家长产生误导;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评价单一造成的,过于追求功利。
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经受失败与挫折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任何人的憧憬和梦想都不是直线式发展的”。书中的主人公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不属于很好中的一员,但却发展得很好,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教育能够注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能够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选择;能够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求;能够多一把尺子衡量时,受教育的对象将迎来别样的人生。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读的好书。
书中主人公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父母培养了他良好的运动习惯,感谢爷爷奶奶对他幼小心灵的尊重与呵护,我想这是中国儒家价值体系的一个小小缩影,这与西方价值观中提倡的互助与奉献是有相似之处的。
书中谈到主人公因为家长注重体育锻炼,培养了孩子热爱体育的好习惯,使他很快融入当地的学生团队,并成为学校篮球比赛的主力,成为学校和当地社区的骄傲,正如书中所说“你能从运动中体味坚韧、顽强、自信、智慧、洒脱、勇敢、团队精神”,这对于过分强调孩子智力发展的家长会有很大的启发。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有一种从众心里,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落在别人后面,总是鼓励孩子不停地练习怎么得到与别人同样的高分,学习和别人一样的乐器,拿和别人一样多的奖状或证书……接近不考虑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爱好。这种从众心里促使“早教”红红火火,促使中国的学生该玩的时候不能玩、不敢玩、不会玩,该学习时不愿学、不想学、不会学,这样的学生哪会有竞争力?
书中主人公在选择大学时不是看重品牌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因为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还有同等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目前,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进名校,认为只要进了名校就等于成功了,但如果孩子没有利用名校的优质资源和良好学习环境的能力,进名校反而压力加大,不易脱颖而出,成功的可能性更小。
细细品味此书,给我这个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家长的人很多启发。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十一学校副校长吴凤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