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陶俑
正版实拍,未拆封!
¥
32.8
5.5折
¥
59.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建舜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B414x1
上书时间2024-08-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建舜
-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1
-
版次
1
-
ISBN
9787557703882
-
定价
59.8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作者简介】
-
王建舜,教授,研究方向为云冈石窟艺术美学和北魏历史文化。曾担任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副院长、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后在江苏履职行政领导工作,二级警监。出版了《云冈石窟艺术论》(全三册)——《云冈石窟艺术审美论》《云冈石窟双窟论》《云冈石窟的故事文明》和《北魏文化经卿(全三册)——《北魏 陶俑》《北魏云冈》《北魏佛寺》等著作,发表了《云冈石窟的文化品质与审美特点》《赵树理小说的美学风格》《公安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和意义》等学术论文30余篇和《金盾赋》《江苏警院赋》《我的呼伦贝尔》等文学作品,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有多部著作获省部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 【目录】
-
前言
北魏历史与文化
一、原始及早期历史
二、盛乐及草原岁月
三、平城及统一时代
四、洛阳及融消阶段
北魏陶俑种类与审美
一、人物类陶俑
1.男俑
(1)胡人伎乐男俑
(2)胡人杂技表演俑
(3)胡人俑
(4)镇墓武士俑
(5)仪仗男俑
(6)披甲战马乘骑兵士俑
(7)鸡冠帽轻骑兵士俑
(8)披铠甲步兵俑
(9)男侍俑
2.女俑
(1)坐式演奏女俑
(2)风帽长衣仪仗女俑
(3)立式抄手女侍俑
(4)高髻双臂甩袖女舞俑
(5)女侍俑
二、家畜动物类陶俑
1.牛俑
2.马俑
3.驴俑
4.羊俑
5.猪俑
6.狗俑
7.骆驼俑
三、镇墓兽类陶俑
1.人首兽身俑
2.兽首兽身俑 i
四、屋形类陶俑
1.圆形房屋俑
2.长方形房屋俑
五、车具类陶俑
1.双轮鳖甲顶车具俑
2.双轮卷棚顶车具俑
3.鳖甲顶车厢俑
4.卷棚顶车厢俑
5.轺车厢俑
6.单辕车具俑
六、器具类陶俑
1.灶台俑
2.曲足案俑
3.多盏盘油灯俑
4.碓俑
结语
内容摘要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个由北方少数民族——拓跋鲜卑人建立的正统王朝。在出生于北魏、仕宦于北齐的历史学家魏收所写的缀书》和李大师、李延寿父子所写的矧匕史》中,都详细记述了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兴起与衰亡的历史,而且在北魏王朝的起止刻度上也都有大致一致或相同的史实记录。北魏从其正式建国到消亡,正统史书皆记写为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硅登国元年(386)起始,到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534)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而结束,共149年。 在北魏建国的149年时间里,北魏创造了中国中古时代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其历史以回归中原文化为主线,从大兴安岭的祖居之地南迁大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初都盛乐(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迁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再迁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直至接近融入华夏文明的中心。其所创造的文化绚丽灿烂,生机盎然,类别大致可以总结或归类为“石窟文化”“墓陵文化”和“遗址文化”三大部分。我们现在所研究和描述的北魏陶俑,就是“墓陵文化”大类中一种分布地域广阔、随葬内容丰富、制作形式多样、作品精致精美、内涵风格独特、审美鲜明亮丽的子类或子项,也可以将其单独称之为“北魏陶俑”或“北魏陶俑文化”。 北魏陶俑制作,贯穿了其民族历史、建立国家及追求民族梦想的全过程。其中,既有拓跋鲜卑人居息嘎仙洞石室、举族南迁大泽时期的,也有驰骋草原、部族冲突时期的;既有建国定都、平城生活时期的,还有迁都洛阳、融入中原时期等几个大的重要历史阶段和主要区域的。若是从分期的角度分析和阐释,北魏陶俑制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原始及早萌时期(今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盛乐及草原时期(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平城及统一时期(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及融消时期(今河南省洛阳市)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而北魏陶俑的分类和样式,是在西晋时期墓葬陶俑已初成体系与大致分为侍仆舞乐类、出行仪仗类、庖厨家什类和镇墓兽类等四大传统模块下,主要制作有:人物类俑、动物类俑、房屋类俑、车具类俑、器物类俑和镇墓兽类俑等六个大的类别与众多式样,形成了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朝时期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北魏陶俑历史、文化与审美体系。 北魏时代是中国历史从动荡分裂走向安宁统一、从社会凋敝走向生产发展、从经济恢复走向日趋繁荣、从文化多元走向文明涟、从南北朝对峙走嗲默耘的中兴繁盛时期。 北魏王朝是由原祖盾于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广袤区域的拓跋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很好重要的社会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为五胡十六国由战乱走向统一,对中国社会以坚定的步伐全面迈向隋唐大一统的黄金时代初步奠定了社会、文化、经济、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政治模式和社会创新的坚实基础。 拓跋鲜卑是鲜卑族的一支。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诸多北方少数民族中最有作为、最有远见、最有建树、最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在西晋“八王之乱”后的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后来的前赵)之后,北方有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便先后逐鹿中原、群雄争霸、扩张划疆、列国而治,分别建立了“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一成”(成汉)和“一夏”(大夏)等十六个范围大大小小、时间长长短短、实力强强弱弱的国家政权。直至太延五年(439)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①消灭了北凉政权而统一了广阔北方,中国历史便进入一个暂时相对安定的崭新的历史时期——南北朝。从此结束了以五个少数民族为主的部族混战、军事冲突、割据而治、社会动荡、灾祸频发、民不聊生的十六国136年的历史。北魏时期的历史学家崔鸿以十六国政权的先后更迭为史实编纂了《十六国春秋》自此,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就将这一段跨越百年的历史概称为“五胡十六国”。鲜卑族便是在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并创造了这一历史时期辉煌文明的主要少数民族,其前前后后建立有代、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吐谷浑以及随后的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和北齐等十余个国家政权的少数民族,是五胡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历史主角与文化主演。 P10-13
精彩内容
本书以公元五世纪北魏首都平城东郊——今山西省大同市御河之东原雁北师范学院旧址出土的宋绍祖墓等北魏墓群和石家寨村西南司马金龙夫妇墓以及其他地区的北魏墓葬所出土的各类陶俑作品作为历史典型、文化典型和审美典型,予以历史学的、文化学的和审美学的阐释与描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