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书口有章 外盒破损

109 6.8折 16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威廉·夏伊勒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3

上书时间2024-12-09

贝贝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威廉·夏伊勒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5324500
  • 定价 1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60页
  • 字数 1千字
  • 原版书名 20th Century Journey: A Memoir of a Life and the Times
【内容简介】
夏伊勒三卷本回忆录的第一卷,另两卷是《噩梦年代:1930—1940》《旅人迟归:1945—1988》。

   夏伊勒出生于世纪之交的美国中西部小镇,为了逃离那里的保守氛围,夏伊勒来到欧洲,找到了一份报社的工作。夏伊勒在伦敦报道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巴黎报道林德伯格的跨大西洋飞行,在日内瓦报道国际联盟的会议。作为记录者,夏伊勒见证了菲茨杰拉德夫妇、海明威、格特鲁德·斯泰因、伊莎朵拉·邓肯等人的生活片段,有时自己也置身其中。对于大洋彼岸的故事——芝加哥的地下之王、“猴子审判”、风靡全美的“肖托夸集会”、哈定时代的丑闻等等,夏伊勒也娓娓道来。一幅欧美大陆世纪初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夏伊勒三卷本回忆录的第二卷,另两卷是《世纪初生:1904—1930》《旅人迟归:1945—1988》。

   面对纳粹魔鬼突然出现的严峻考验,夏伊勒受命前往柏林报道。夏伊勒亲眼见证希特勒攫取权力,横扫欧洲,在与纳粹新闻审查机制的斗争中跟踪报道了把世界拖向战争的每一次重要会议,并随德军的铁骑前往比利时、法国。文字中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带有强烈的个人视角和临场感,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导演评论音轨”。夏伊勒三卷本回忆录的第三卷,另两卷是《世纪初生:1904—1930》《噩梦年代:1930—1940》。
  1940年,阔别祖国十五年的夏伊勒返回了美国,继续对战争的广播报道。冷战到来,麦卡锡主义席卷美国,夏伊勒因“左翼”倾向名列《赤色频道》刊物,由此丢掉了工作,与老友默罗反目,不得不靠写作和演讲勉强度日。写作生涯起起伏伏,《第三帝国的兴亡》又掀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给美德关系制造了麻烦。随着时间流逝,旧友接连故去,夏伊勒最后一次来到欧洲故地重游,看到以前心仪的街道和美食,却有心无力,无限唏嘘。
【作者简介】
[美]威廉·夏伊勒(1904-1993),著名驻外记者、新闻评论员、历史学家。先后为《芝加哥论坛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媒体服务,1947年获得当时广播电视领域的最高奖皮博迪奖。著有《柏林日记》《第三帝国的兴亡》《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其中《第三帝国的兴亡》成为了研究纳粹德国的传世之作,获得了1961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目录】
第一卷 世纪初生

前言

第一篇 从大街到左岸:1925

第一章 逃离美国

第二章 巴黎的好运

第二篇 芝加哥:1904—1913

第三章 我的祖先从德国来

第四章 芝加哥的忧与喜

第五章 父亲的早逝

第三篇 在爱荷华州的成长:1913-1925

第六章 锡达拉皮兹

第七章 肖托夸的风潮

第八章 寇伊大学

第九章 初涉报业

第十章 寇伊的校友

第四篇 巴黎岁月:1925-1927

第十一章 报社诸君

第十二章 探索巴黎

第十三章 成为记者的夏天

第十四章 友人何往

第十五章 名媛芳踪

第五篇 驻外记者:1927-1930

第十六章 林德伯格的飞行

第十七章 驻外记者在伦敦

第六篇 巡游生涯:1928—1930

第十八章 列国游

第十九章 世纪之交的维也纳

第二十章 故乡的大萧条

第二卷 噩梦年代

前言

第一篇 通往柏林之路 1930-1934

第一章 从印度到维也纳(上):喀布尔的小插曲,1930

第二章 从印度到维也纳(下):乌尔的中途停留,1930

第三章 维也纳:结婚与失业,1931-1932

第四章 西班牙的一年,1933

第五章 重返巴黎,1934

第二篇 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生活与工作,1934—1937

第六章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第一印象,1934—1935

第七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4—1937

第八章 希特勒的近臣

第三篇 决战之路,1935-1938

第九章 初露锋芒,1935-1936

第十章 闲暇生活,1935—1937

第十一章 全新领域的全新工作,1937

第十二章 回到维也纳,德奥合并,奥地利的终结,广播业的新突破,1937—1938

第十三章 慕尼黑阴谋,1938

第四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1939—1940

第十四章 残存数月的和平,1939

第十五章 战争!征服波兰,西线的静坐战,铁蹄下的丹麦和挪威,1939-1940

第十六章 征服西欧,1940

第十七章 海狮计划与不列颠之战,1940

尾声 第三帝国的终结——纽伦堡的审判,1945-1946

第三卷 旅人迟归

前言

第一篇 重归故土,1945

第一章 战争结束

第二章 独裁者之死

第三章 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

第四章 广播界的叛国者

第二篇 最初两年,1945-1947

第五章 旧朋新友

第六章 一炮而红

第七章 反共升温

第三篇 扫地出门,广播生涯终止,1947

第八章 旧友反目

第九章 最后的重聚

第四篇 潦倒的年代,1948-1959

第十章 闲云野鹤

第十一章 我的首部小说

第十二章 影坛处子秀

第十三章 《赤色频道》

第十四章 惨淡的写作生涯

第五篇 “第三帝国的兴亡”:人生拐点,1954-1960

第十五章 浩如烟海的档案

第十六章 艰难的出版

第十七章 舆论风暴

第六篇 时日无多,1960-1975

第十八章 一段旧日恋情

第十九章 玛莎·托德的故事

第二十章 政客离世

第二十一章 文人谢幕

第二十二章 故人驾鹤

第七篇 无望无惧:迟暮之年,1975-1988

第二十三章 分道扬镳

第二十四章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

第二十五章 再掀波澜

第二十六章 六十年代

第二十七章 苏联见闻

第二十八章 重返柏林

第二十九章 告别欧洲

代后记:三卷本回忆录的写作经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