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阿含经下册
  • 杂阿含经下册
  • 杂阿含经下册
  • 杂阿含经下册
  • 杂阿含经下册
  • 杂阿含经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杂阿含经下册

下册

25 4.3折 58 八五品

仅1件

广西桂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点校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D2架4--4

上书时间2023-11-30

等候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点校
  •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3
  • 版次 1
  • ISBN 9787801232113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87页
  • 字数 88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罗译,系佛陀在世时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开示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的教授、教诫,为修禅者必习的法门。
  佛陀涅檠后的三个月,大迦叶率领五百阿罗汉在耆阐崛出的毕钵罗窟举行结集,将佛陀近五十年所传播的教法重新梳理一遍,由大迦叶发问,阿难口诵佛陀一生的教法,其中便有《杂阿含经》,此后《杂阿含经》在印度各派中代代传承。
  佛教传入中国后,适值大乘佛教兴起,因没有全面理解阿含经,隋唐时期将之判为小教,致使后来的佛教徒很少重视该经。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对阿含经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保存了原始佛教的风貌,最能体现佛陀出世的本怀。为了满足佛教学者和佛教徒的需要,我们以高丽藏为底本,参考近现代研究整理成果,重新整理出版。
【目录】
杂阿含经:(上册)
总序
五阴诵第一
卷第一(一——三二)
卷第二(三三——五八)
卷第三(五九——八七)
卷第四(八八——一○二)
卷第五(一○三——一一○)
卷第六(一一一——一三八)
卷第七(一三九——一八七)
六入处诵第二
卷第八(一八八——二二九)
卷第九(二三○——二五五)
卷第十(二五六——二七二)
卷第十一(二七三——二八二)
杂因诵第三
卷第十二(二八三——三○三)
卷第十三(三○四——三四二)
卷第十四(三四三——三六四)
卷第十五(三六五——四○六)
卷第十六(四○七——四五四)
卷第十七(四五五——四八九)
杂阿含经:(中册)
卷第十八(四九○——五○三)
卷第十九(五○四——五三六)
卷第二十(五三七一—五五八)
卷第二十一(五五九——五七五)
卷第二十二(五七六——六○三)
卷第二十三(六○四)
道品诵第四
卷第二十四(六○五——六三九)
卷第二十五(六四○——六四一)
卷第二十六(六四二——七一一)
卷第二十七(七一二——七四七)
卷第二十八(七四八——七九六)
卷第二十九(七九七——八二九)
卷第三十(八三○——八六九)
卷第三十一(八六一——九○四)
卷第三十二(九○五——九一八)
卷第三十三(九一九——九三九)
卷第三十四(九四○——九六九)
杂阿含经:(下册)
卷第三十五(九七○——九九二)
卷第三十六(九九三——一○二二)
卷第三十七(一○二三——一○六一)
八众诵第五
卷第三十八(一○六二——一○八○)
卷第三十九(一○八一——一一○三)
卷第四十(一一○四——一一二○)
卷第四十一(一一二一一—一一四四)
卷第四十二(一一四五——一一六三)
卷第四十三(一一六四——一一七七)
卷第四十四(一一七八——一一九七)
卷第四十五(一一九八一—一二二一)
卷第四十六(一二二二——一二四○)
卷第四十七(一二四一——一二六六)
卷第四十八(一二六七——一二九三)
卷第四十九(一二九四——一三二四)
卷第五十(一三二五——一三六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