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代测量学(第三版)
¥
25.8
4.4折
¥
59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天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天文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5
-
版次
1
-
ISBN
9787030631053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6页
-
字数
410.000千字
- 【内容简介】
-
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作者对全书内容进行了精炼和补充。全书共11章:第1章至第5章主要介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第6章介绍全站仪的基本原理、仪器检验以及距离归算;第7章介绍GNSS定位技术;第8章讲述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第9章主要阐述地形控制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第10章介绍传统及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第11章介绍测量学的应用。本书以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为主线,以现代测绘技术为核心,在阐述测量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不仅介绍了数字化测图的理论及方法,而且还介绍了建筑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和变形测量等内容。
- 【目录】
-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版序
版前言
章 绪论 1
1.1 测绘科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1
1.1.1 测绘科学的基本概念 1
1.1.2 测绘科学的研究内容 1
1.2 测绘学的分类 1
1.3 测量学的目的及要求 3
1.4 测量学的发展及现状 3
题 4
第2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5
2.1 地球形状与地球椭球体 5
2.1.1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5
2.1.2 地球椭球体 5
2.2 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统 6
2.2.1 地理坐标系 6
2.2.2 大地坐标系 7
2.2.3 空间直角坐标系 7
2.2.4 面直角坐标系 8
2.2.5 高斯投影及高斯面直角坐标系 8
2.2.6 独立面直角坐标系 10
2.2.7 高程系统 12
2.3 wgs-84坐标系 12
2.4 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13
2.4.1 地面点相对位置 13
2.4.2 坐标正算和反算 13
2.5 用水面代替水准面的范围 14
2.5.1 对水距离的影响 14
2.5.2 对水角度的影响 15
2.5.3 对高程的影响 15
2.6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原则 16
题 17
第3章 水准测量 18
3.1 水准测量 18
3.2 微倾水准仪及水准尺 19
3.2.1 20
3.2.2 水准器 21
3.2.3 水准尺 22
3.2.4 尺垫及尺桩 24
3.3 普通水准仪的使用 24
3.4 激光水准仪及数字水准仪 26
3.4.1 激光水准仪 26
3.4.2 自动安水准仪 26
3.4.3 数字水准仪 27
3.5 水准路线测量 28
3.5.1 水准路线的布设 28
3.5.2 水准路线选点与埋石 29
3.5.3 水准测量外业施测 29
3.5.4 单一水准路线测量内业计算 32
3.6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34
3.6.1 仪器误差 35
3.6.2 观测误差 36
3.6.3 外界条件的影响 37
3.7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38
3.7.1 水准仪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38
3.7.2 检验与校正 39
3.7.3 自动安水准仪补偿器能检验 42
题 43
第4章 角度测量 45
4.1 角度测量 45
4.1.1 水角测量 45
4.1.2 垂直角测量 45
4.2 光学经纬仪 46
4.2.1 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 46
4.2.2 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48
4.3 电子经纬仪 49
4.3.1 编码度盘测角系统 50
4.3.2 光栅度盘测角系统 51
4.4 水角测量 52
4.4.1 观测前的准备 52
4.4.2 测回法 52
4.4.3 方向观测法 53
4.5 竖直角测量 55
4.5.1 竖盘的构造 55
4.5.2 竖角(高度角)的计算 55
4.5.3 指标差的计算 56
4.5.4 竖角的观测 57
4.6 角度测量误差分析 58
4.6.1 仪器误差 58
4.6.2 对中误差及目标偏心误差 59
4.6.3 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 61
4.6.4 外界条件的影响 61
4.6.5 角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61
4.7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61
4.7.1 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62
4.7.2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62
题 65
第5章 距离测量 67
5.1 钢尺量距 67
5.1.1 量距工具 67
5.1.2 直线定线 68
5.1.3 距离丈量 68
5.1.4 钢尺检定 70
5.2 钢尺量距成果化算 70
5.2.1 尺长改正 70
5.2.2 温度改正 70
5.2.3 倾斜改正 70
5.2.4 距离改正算例 71
5.3 视距测量 72
5.3.1 视线水时的视距公式 72
5.3.2 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 74
5.3.3 视距常数的测定 74
5.4 电磁波测距 75
5.4.1 电磁波测距的基本 75
5.4.2 电磁波测距仪的种类及标称精度 76
5.4.3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 76
5.4.4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 77
5.4.5 距离测量 79
5.4.6 测距边改正计算 79
5.5 光电测距的归算 80
5.5.1 短距离的距及高差计算 81
5.5.2 距离测量的高差归算 81
5.6 直线定向 82
5.6.1 直线定向的方法 82
5.6.2 正、反坐标方位角及其推算 84
题 85
第6章 全站仪 86
6.1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及分类 86
6.1.1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 86
6.1.2 全站仪的分类 87
6.2 全站仪的使用 87
6.2.1 set2110型全站仪 87
6.2.2 测量前的准备 90
6.3 全站仪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92
6.3.1 后方交会测量 92
6.3.2 放样测量 93
6.3.3 偏心测量 94
6.3.4 对边测量 95
6.3.5 悬高测量 95
6.4 全站仪测距误差检定 95
6.4.1 仪器外观及功能检查 96
6.4.2 测距轴与视准轴吻合及测程的检定 96
6.4.3 调制光波相位不均匀误差及幅相误差检定 97
6.4.4 测尺频率的检定 98
6.4.5 周期误差的检定 99
6.4.6 仪器常数的测定 100
6.5 全站仪测角误差检定 102
6.5.1 补偿器零点差的调整 102
6.5.2 照准部旋转时基座位移产生的误差检定 103
6.5.3 全站仪其他检查项目 103
题 104
※第7章 gnss定位技术 105
7.1 概述 105
7.2 gnss系统的组成 106
7.2.1 空间星座部分 106
7.2.2 地面监控部分 107
7.2.3 用户设备部分 108
7.3 gnss定位 108
7.3.1 gnss定位 108
7.3.2 gnss相对定位 109
7.3.3 静态相对定位的观测方程及其解算 112
7.4 差分gnss测量 117
7.4.1 伪距差分 117
7.4.2 位置差分 118
7.4.3 载波相位差分 119
7.5 gnss卫星信号 122
7.5.1 gnss卫星信号的分类 122
7.5.2 gnss的组成 124
7.6 gnss测量外业实施 127
7.6.1 gnss点的选择 127
7.6.2 外业观测 129
7.6.3 数据预处理 131
7.6.4 观测成果外业检核 132
7.6.5 野外返工 133
7.6.6 gnss网差处理 134
7.7 技术结与上交资料 134
7.7.1 技术结 134
7.7.2 上交资料 134
题 135
第8章 测量误差基本理论 136
8.1 测量误差的概念 136
8.1.1 误差产生的原因 136
8.1.2 测量误差的分类 136
8.1.3 测量误差的处理原则 137
8.2 偶然误差的特 138
8.3 评定精度的标准 140
8.3.1 中误差 140
8.3.2 极限误差 143
8.3.3 相对误差 143
8.4 误差传播定律 144
8.4.1 观测值函数 144
8.4.2 一般函数误差传播定律 144
8.5 不同精度观测值的直接差 147
8.5.1 权的概念 147
8.5.2 测量中确定权的方法 147
8.5.3 不同精度观测值的或是值(加权算术均值)计算 149
8.5.4 不同精度观测的精度评定 149
题 151
第9章 控制测量 153
9.1 控制测量概述 153
9.1.1 控制测量作用及原则 153
9.1.2 控制网 153
9.1.3 工程控制网 156
9.1.4 gnss控制网 158
9.2 地方坐标系及坐标系统转换 158
9.2.1 地方独立坐标系 158
9.2.2 坐标系 159
9.2.3 坐标系统转换 159
9.3 导线测量 161
9.3.1 概述 161
9.3.2 导线测量的外业 162
9.3.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63
9.3.4 坐标导线计算 168
9.3.5 无定向导线 170
9.3.6 导线测量错误查找 171
9.4 三角测量 172
9.4.1 三角测量概念 172
9.4.2 前方交会法 173
9.4.3 侧方交会法 174
9.4.4 距离交会法 174
9.4.5 后方交会法 175
9.5 高程控制测量 176
9.5.1 三、四等水准测量 176
9.5.2 水准路线测量成果的差计算 178
9.5.3 三角高程测量 179
题 182
0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84
10.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84
10.1.1 地形图概念 184
10.1.2 地形图的比例尺 184
10.2 地形图的符号 185
10.2.1 地物符号 186
10.2.2 地貌符号 187
10.3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及图廓注记 191
10.3.1 正方形或矩形分幅编号及图廓注记 191
10.3.2 梯形分幅编号及图幅注记 192
10.4 图根控制测量 194
10.4.1 图根面控制测量 194
10.4.2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195
10.5 地物测绘 196
10.5.1 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196
10.5.2 地物测绘 197
10.5.3 地形图注记 199
10.6 地貌测绘 200
10.6.1 地形点选择及测定 200
10.6.2 等高线绘制 200
10.6.3 地形图上各要素统一表示原则 201
10.7 传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 202
10.7.1 测图前基本工作 202
10.7.2 几种常规测图方法 203
10.8 数字化测图 204
10.8.1 概述 204
10.8.2 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206
10.8.3 计算机成图 208
题 214
※1章 测量学的基本应用 215
11.1 建筑施工测量 215
11.1.1 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 215
11.1.2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17
11.1.3 建筑施工测量 220
11.2 线路工程测量 221
11.2.1 带状地形图测绘 221
11.2.2 圆曲线的测设 222
11.2.3 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测设 225
11.2.4 竖曲线的测设 227
11.3 隧道工程测量 228
11.3.1 隧道工程地面控制测量 228
11.3.2 隧道施工测量 230
11.3.3 隧道(巷道)的贯通测量 235
11.4 变形监测 238
11.4.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238
11.4.2 变形监测的特点和方法 239
11.4.3 建筑物(构筑物)变形观测系统 240
11.4.4 建筑物沉降观测 240
11.4.5 变形分析 242
11.4.6 变形测量成果整理 243
题 244
主要参文献 24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