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哲学新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哲学新论

26.73 5.4折 49.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C.J.杜卡斯著,王柯平 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51476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3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49.8元

上书时间2024-07-05

纵列風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哲学新论
定价:49.80元
作者:[美]C.J.杜卡斯著,王柯平 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2-01
ISBN:9787303251476
字数:220000
页码:332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艺术哲学新论》是美学哲学家杜卡斯的代表作,其审美自由主义学说在西方具有广泛影响。总体而言,艺术哲学是关于艺术和审美对象的批评理论。审美对象是审美静观和体验的对象,在范围上要比艺术领域更为广泛和多样。艺术是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产生艺术品的人类艺术活动,而并非一项旨在创造美的活动。艺术是情感的语言,艺术品是情感的对象化。若承认艺术是情感的语言,就务必承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不是情感的交流。从实践角度看,艺术是一种需要特殊技能的活动,既不是职业,也不是游戏,而是自我及其情感的对象化或客观表现。在审美判断或艺术鉴赏方面,杜卡斯秉持一种审美自由主义的立场,坚持认为间接价值判断有可能予以证实,而直接价值判断则无法予以证实,因此也没有任何客观效力。在审美心理方面,杜卡斯着重分析了三种型态;移情作用,近情作用和引情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开创性与启示意义。
目录
目录修订版序译者前言——杜卡斯的艺术哲学要义原序导论节  艺术创作与艺术评论第二节  艺术哲学第三节  艺术评论第四节  艺术史家第五节  艺术真品的价值第六节  审美“消费者”第七节  美学与心理实验室章  艺术与美的创造节  艺术并非事物的一种特性,而是人类的一项活动第二节  艺术并非一项旨在创造美的活动第三节  许多艺术品是丑的第四节  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创造美,而在于客观地表现自我第五节  有目的地创造美并非就是艺术第六节  艺术品是永存的,而美则是变化的第二章  艺术即情感语言节  维隆视情感表现为艺术的本质第二节  托尔斯泰视传达情感为艺术的本质第三节  何为语言?评杜威教授的观点第四节  语言本是一科内心状态的表现第五节  艺术即情感语言,其本质在于表现第六节  维隆与托尔斯泰所用的表现一词的歧义性第三章  评克罗齐的《美学》节  读克罗齐的《美学》时务必谨慎第二节  克罗齐所谓的“表现”与该词的通常涵义相悖第三节  克罗齐关于“表现”与“直觉”之理论关系的学说含糊不清第四节  克罗齐对“表现”与“直觉”之间的心理关系的描述显然是错误的第五节  克罗齐关于物理艺术作品之本质的观点亦非正确第六节  克罗齐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是荒谬的第四章  艺术与弗洛伊德的愿望节  帕克教授关于艺术即一种愿望的想象性表现之说的轮廓第二节  评想象乃艺术之本质的争论第三节  艺术不一定要摹仿现实第四节  不能说艺术旨在满足一种愿望第五节  帕克教授在陈述艺术是一种愿望之表现的论点时粗心大意,他在自己的引语中又将艺术说成是情感的表现第六节  帕克教授认为唯情主义艺术论不应忽视表现的澄明功能第七节  从唯情论角度看表现之澄明功能的本质与机制第五章  艺术即摹仿,即吸引手段节  柏拉图的艺术即摹仿说第二节  柏拉图的灵感艺术观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与摹仿冲动第四节  艺术效用与达尔文学说第五节  马歇尔的艺术即吸引手段说第六章  工具主义艺术论节  杜威教授的艺术观概略第二节  工具主义生活理想的奇异性第三节  审美感知不一定涉及意义第四节  艺术生产不一定涉及意义第五节 艺术即情感表现的观点并不意味着题材无关紧要第六节  情感并非是对客观情境的反应第七章  艺术之游戏说节  席勒的观点第二节  斯宾塞的观点第三节  评斯宾塞的观点第四节  卡尔•格鲁斯的观点第五节  游戏具有自身目的,工作具有外在目的,艺术则具有内在目的第八章  何为艺术?——答案提议节  一般艺术,内在目的艺术与审美艺术第二节  “外化”的意图第三节  在何种意义上外化是有意识的第四节  修正尝试性外化的产物与初外化的自我第五节  外化使两种事物成为可能第六节  在何种意义上隐含目的可与内在目的艺术创造并存第七节  意义艺术第八节  意志艺术第九节  审美艺术第十节  对感性艺术的界定使感性艺术有别于非艺术的表现实例,同时还有别于技巧性工作第十一节  意义或思想表现并非感性艺术的组成部分第十二节  一件艺术精品终外化的情感往往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逐步发展而成的第十三节  解释艺术与自体艺术;纯粹艺术与装饰或应用艺术第九章  审美态度节  接受态度、效应态度与判断态度第二节  艺术创造属于内在目的性生活的效应方面,但也属于其判断方面(即批评与接受方面即观照第三节  审美观照是对情感的内在目的性接受第四节  有关审美观照的一些经验主义描述第六节  审美观照是凭借感受力的“留神倾听”第七节  审美观照并非注意,但以注意为其先决条件第八节  审美观照具有内在目的性第九节  审美观照不是一种奇异神秘的状态,而是一种普通常见的状态第十节  有益于审美观照的条件第十一节  兰菲尔德教授论审美态度第十二节  移情作用并非审美观照,而是感知客体之活动与经历的过程第十章  移情与近情的知觉过程节  移情作用第二节  移情作用是将物解释成戏剧性动因或受因的过程,是一种心理作用过程,与审美观照和同情感相互有别第三节  形象感知过程并非移情作用第四节  形象会引起移情,会被解释成戏剧性动因或受因第五节  色彩与形象可审美地加以观照,但色彩不会引起移情作用第六节  伏龙•李对移情作用的阐述第七节  伏龙•李反对把内摹仿作为移情作用的先决条件,认为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第八节  雕像所引起的移情作用与山岳所引起的移情作用之间的差异第九节  移情说的本质特征第十节  近情感知过程第十一章  引情作用、外化过程与审美客体节  引情作用或审美“阅读”第二节  审美客体的情感意义第三节  引情作用一词的贴切性第四节  审美客体系观照注意的内容本身第五节  审美客体与审美感受之间并无因果关系第六节  审美客体是审美感受之自然的、直接的与独特的符号第七节  特定事物之情感意义的起源第八节  桑塔耶纳的“表现”说第九节  桑塔耶纳的用语与此处用语的关系第十二章  审美感受节  审美感受是观照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感受第二节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感受特性均可取得审美的地位第三节  审美感受条件的本质第四节  “感受”并非意味着快感与不快感第五节  人类所体验到的感受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仅有爱、怨、怒等少数感受冠有名称第六节  审美感受有别于感觉第七节  审美感受、激情与艺术感受或灵感第十三章  审美客体节  审美客体包括内容和形式第二节  审美客体乃戏剧性实体与图案第三节  图案中的形式与内容第四节  把艺术作品分为图案与再现两类是思想混乱所致第五节  戏剧性实体中的形式与内容第六节  绘画被解释为实际呈现的二维图案第七节  绘画被解释为再现性三维图案第八节  绘画被解释为再现的戏剧性实体第九节  戏剧性与图案双方难以完全分隔第十节  评现代艺术中的图案与戏剧性实体的再现第十一节  绘画与插图第十二节  再现——通过必然联想与偶然联想第十三节  任何一种实体皆可视为审美客体第十四节  有关艺术形式的知识与审美欣赏第十四章  审美价值节  审美评价第二节  美与丑作为包容性与特殊性审美评价范畴第三节  审美快感与“生理快感”第四节  审美快感的“非功利性”第五节  生理快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快感范畴第六节  狭义的美第七节  秀丽第八节  优雅第九节  狭义上的丑第十节  崇高第十一节  悲剧第十二节  喜剧第十五章  评论准则节  评论是判断,有价值的,间接或直接的,错误难免或一贯正确的第二节  审美客体的评论准则第三节  成功的自我表现作为评论准则第四节  创作者在艺术作品上的第五节  观众在艺术作品上的第六节  将艺术家的感受传达给他人的能力第七节  对审美客体的判断反映出这位判断者的情况第八节  鉴赏家第九节  美作为准则第十节  美对个体观察者来说是相对的第十一节  我们为何具有一种反思的自然倾向第十二节  美不能靠诉诸舆论的方法,或“时间检验”的方法,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体验到美的那种人来证实第十三节  美不能靠诉诸技术原理或准则的方法来证实第十四节  美与再现的准确性第十五节  从伦理学角度来评论审美客体第十六节  美学中的自由主义附录  “有意味的形式”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