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

41.5 2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早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41229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0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8元

上书时间2024-04-29

纵列風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
定价:28.00元
作者:杨早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301141229
字数:256000
页码:2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谈论“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必须兼及建筑、历史、世相、风物、作家、作品等,在政治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若汉唐长安、汉魏洛阳、六朝金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明清的苏州与扬州、晚清的广州与上海、近现代的天津与香港及台北,以及八百年古都北京,还有抗战中的重庆与昆明等,都值得研究者认真关注。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入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就像所有的回忆,永远是不完整的,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总有忘不掉的,也总有记不起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使得我们不断谈论这座城市、这段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记忆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过程,它本身也可以成为舞台,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既然我们对于城市的“记忆”,可能凭借文字、图像、声音,乃至各种实物形态,今入之谈论“都市想象”,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言的建筑、遥远的记忆、严谨的实录、夸饰的漫画、怪诞的传说、歧义的诠释……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珍惜,并努力去寻幽探微深入辨析。相对于诗人的感伤、客子的怀旧或者斗士的抗争,学院派对于曾流光溢彩的“都市生活”的描述与阐释,细针密缝,冷静而客观,或许不太热闹,也不太好看,但却是我们进入历史乃至畅想未来的重要通道,必须给予足够的理解与欣赏。    本丛书充分尊重研究者的眼光、趣味与学术个性,可以是正宗的“城市研究”,也可以是“文学中的城市”;可以兼及古今,也可以比较中外;可以专注某一城市,也可以城城联姻或城乡对峙;可以阐释建筑与景观,也可以讨论舆论环境或文学生产;可以侧重史学,也可以偏于艺术或文化。一句话,只要是对于“都市”的精彩解读,不讲家法,无论流派,我们全都“虚位以待”。
目录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陈平原导论 节 作为“舆论环境”的北京  第二节 北京舆论环境在清末民初的变化  第三节 新文化的“登场”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布局章 “眼光向下”:《京话日报》与启蒙运动  节 “一个公众的言论机关”  第二节 “以报纸推进社会运动”  第三节 “叫人人知道爱国”  第四节 京沪白话报比较:启蒙的不同路向第二章  日本报纸在北京:《顺天时报》的启示  节 《顺天时报》的崛起  第二节 个案分析:报道方式与版面编排  第三节 启示:“介乎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之间”第三章  民初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与集团重组  节 政党报纸:“所争在两派势力之消长”  第二节 身份转型:“超然各党之间,主持一团舆论”  第三节 集团重组:新文化运动的源流第四章 校园内外:新文化的登场  节 从启蒙到自启蒙  第二节 舆论参与与空间拓展  第三节 “崇新”与“重少”:文化的权势转移第五章 五四前夕:新旧论争与多方博弈  节 “保存机关”的苦心  第二节 “新旧论争”的意义转换  第三节 舆论心态:政治抗争与文化立场结语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